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在廈門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

在廈門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4 02:25:02

在廈門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百姓身邊看文明】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在廈門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廈門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廈門人幸福的三好)1

在廈門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

【百姓身邊看文明】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廈門,一座高素質高顔值的生态花園之城。廈門的美,“内外兼修”,不僅美在風景,更美在文明。

自2005年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城市至今,廈門已連續六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在“幸福的接力”中,每個廈門市民都看到了文明創建給廈門帶來的變化——“人居環境大幅度改善”“公共服務大幅度提升”“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廈門人過上了好環境、好辦事、好人居的幸福生活。

好環境

漫步廈門,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清新的藍”“怡人的綠”成為市民心頭的驕傲。去年,廈門市以95.9分蟬聯年度公衆對生态環境質量滿意度福建省第一。

“最愛月斜潮落後,滿江漁火列筼筜。”常在筼筜湖畔散步的劉文興先生說,晚飯後漫步筼筜湖,迎面徐徐晚風,偶聞白鹭啼鳴,欣賞七彩霓虹的湖畔夜景,好不惬意。

多年來,廈門重拳治污,高标準開展藍天、碧水、碧海、淨土四大系列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近日發布的《廈門市生态環境質量公報》中顯示,“污染防治成效考核”全省排名第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9.7%,全國排名并列第3。去年廈門市筼筜湖生态修複項目還入選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司發布的《中國生态修複典型案例》。

在進行生态修複的同時,廈門還通過“精耕細作”提升城市生活環境。

近年來,廈門對街頭閑置空間和城區邊角地帶等“微空間”進行藝術化、本地化、專業性、實用性改造,打造出一批城市居民人際交往、養心益智的街道交往空間、口袋公園。

不久前,思明區深田社區内原先功能單一的4000多平方米街頭小公園“鳳凰園”變身“近鄰小廣場”,用環保材料鋪設了慢行步道,搭建了彩虹橋形狀的滑梯,添置了健身器材,成為附近老人、孩童的新樂園。在湖裡區穆厝社入口,以385歲的古榕為主題,建成了一座“口袋公園”,每天吸引不少居民前來,春聽鳥語夏聽蟬鳴。

好辦事

網約車司機洪志斌,坐在車裡十幾分鐘就用“i廈門”App完成了運輸證的年審。他向記者表示,以前運營車輛檢測完還需前往窗口提交證件年審,現在用手機就可以辦理了,節省了不少時間,還可以多跑幾單。

近年來,廈門積極打通市場監管、社保、醫保、不動産登記等部門涉及的跨部門、跨層級業務系統的數據共享堵點,并着力簡化優化審批流程,深度應用電子印章、人臉識别、電子簽名、電子加密等支撐技術,為“一網通辦”奠定堅實基礎。目前,廈門58%的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全程網辦。

在廈門北站客運中樞,活躍着一支愛心交通志願者。他們數載寒來暑往堅持為旅客提供志願服務,搜尋走失老人、兒童,提供心理危機幹預、災情救援,協助車輛脫險等。

志願服務猶如一盞燈。截至去年底廈門注冊志願者達88萬名。志願者們在疫情防控、應急救援、社會治理、愛心幫扶、潔淨家園等領域播灑愛心,如春風化雨般溫暖他人,用道德之美、向善之魂标刻城市文明新高度。

好人居

東渡三航社區門球場是廈門湖裡區最早的門球場,距今已有近40年曆史,早晨7點30分,在這塊“嶄新”的現代化球場内,幾位老人正“打”得熱火朝天。

70多歲的朱凱霞說:“我在這裡打了20多年球,以前,這塊門球場都是沙土地,每次打球都塵土飛揚。碰到梅雨季節一連幾天沒法下場。後來,社區裡來了一群左瞧瞧,右看看‘拿着記事本的年輕人’,在他們的幫助下球場鋪上了人造草坪,邊界線也重新劃分。球場變新了,比賽也組織起來了。現在我們隔三岔五就進行備賽訓練。”

退休20多年的許秀文說:“社區老舊水電房被那群年輕人改成棋牌室,現在我早上打球,下午打牌,好不快活。”

“現在車輛都停在劃定車位,還增加了晾曬區,每天都能蓋上‘香噴噴’的被子。”70多歲的周蓮說。

說起那群“左瞧瞧,右看看”的年輕人,社區内的老人紛紛誇贊。

這群年輕人是公益“社區規劃師”。近年來,在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努力對接下,這群社區規劃師用他們的熱情和專業知識紮根社區,了解居民需求,協調多方力量,引導社區進行綜合整治、建築風貌整治、環境景觀提升、公共空間微更新等社會補短闆項目,推動社區人居環境的提升。

家住思明區萬壽路180号、年過六旬的歐三金腿腳不便,鄰居們買菜時經常問她需要什麼,有的甚至直接幫她買好帶回;廈港街道鴻山社區好鄰裡為轄區内孩子們開展“四點半”課後思維輔導;熟悉法律知識、德高望重、熱心公益事業的離退休黨員幹部、教師、律師、心理醫生等老同志組成禾祥西社區“和事佬”團隊,化解鄰裡糾紛……

“遠親不如近鄰”,愛心行動從關愛鄰裡做起。近年來,廈門大力推行“近鄰”文化,緻力發動社區内熱心公益事業的居民,拉近鄰裡距離,探索出一條基層共建共治的道路。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31日0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