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東輝
每每行情火爆時,都有關于北向資金淨流入的消息。所謂北向資金,就是通過陸股通流入到A股市場的境外資金,A股市場的地理位置在港股市場之北,是為北向資金。反之,南向資金則是通過港股通流入到港股市場的境内資金。北向資金代表外資流向,北向資金淨流入,說明外資在淨買入A股,所以北向資金的動向受到市場各方高度關注。但是現在有迹象表明,北向資金并不都是外資,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境内資金換了馬甲再以北向資金的面目出現,并且還加了杠杆,因此具有相當大的迷惑性。
境内資金為何換上北向資金的馬甲
境内資金為什麼要到境外轉一圈再回到A股市場來呢?原因之一是為了配資加杠杆,在香港配資(孖展)的利率比較低,年化利率大多在3%-4%之間,而且杠杆比例可以做到6倍。境内資金可以在香港券商那兒開立賬戶,打入保證金之後,将賬戶讓給配資人操作,通過陸股通買賣A股股票。如果是在境内配資,一般月息在1.1%-1.5%之間,年化利率高達13%-18%,比兩融利率高得多。這樣在香港配資的資金成本就降低了很多。同時,境内資金在境外配資具有相當大的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開監管的視線。
境内資金換上北向資金的馬甲再回到A股市場,以外資的面目示人,多了一個僞裝,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當然,境内資金加了杠杆的資金部分是外資,但由于杠杆資金的支配人仍然是境内資金的控制人,性質上與外資存在較大的區别,如果股價跌破平倉線,是必須要強制平倉的,而純粹的外資一般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所以這些資金仍然具有境内資金的特性,其操作手法與境内資金并無二緻,跟随境内資金追漲殺跌,越漲越買,也喜歡追漲停闆的股票,跌的時候也是往跌停闆上砸,資金流向與部分境内資金高度重合。
北向資金被人稱為聰明資金,北向資金大量買入,一般被認為是抄底或接近底部了,而北向資金淨流出量大時,也會被認為是逃頂或接近高點了。所以北向資金的動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股的走勢。這一特點也被某些境内資金利用來呼風喚雨,操縱個股股價。因此,境内資金換上北向資金的馬甲,也并不都是為了配資加杠杆,有的是為了利用北向資金的影響力,兵不厭詐,迷惑跟風的投資者。事實上無論是媒體,還是監管層,都是把北向資金當作外資來統計的,至于其中究竟包含了多少換了馬甲的境内資金,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投資者不必唯北向資金的馬首是瞻
現在回過頭來看,換了北向資金馬甲的境内資金還是有蛛絲馬迹可尋的,比如其買的多是強勢股,很少買弱勢股,這在2017年和2018年最明顯。2017年是一九市場格局,上證50成分股是結構性牛市,北向資金買的也大多是這些股票。2018年個股普跌,但北向資金買來買去還是貴州茅台、格力電器這類白馬股,期間也有階段性賣出,但不久又買進,似乎是在做波段差價。2018年券商股跌得慘,已經跌出了價值,但北向資金就是不買券商股,這明顯與外資重價值投資的理念不符,但卻與境内資金的趨勢理念一緻。境内資金崇尚的是趨勢為王,券商股弱者恒弱,境内資金不買券商股,這也是券商股在2018年跌得那麼慘的主要原因。
都說北向資金是聰明資金,那麼北向資金為什麼不去抄券商股的底,而要去追着買跌幅不大的強勢股呢?現在可以找到部分原因了,原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僞外資,控制這些資金的人其實就來自境内,隻不過是換了馬甲。所以人們可以看到,2018年6月A股正式入摩,北向資金也基本上每月都是淨流入,但幾乎沒有對A股市場的走勢産生什麼影響,甚至在正式入摩之後的半年裡,A股經曆了一波相當慘烈的下跌浪潮,導緻股權質押危機爆發。很多投資者之所以會越套越深,也是被北向資金淨流入的表象所迷惑,受到了誤導,産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
現在誰也說不清楚北向資金中究竟有多少是境内資金,但換上北向資金馬甲的境内資金,僞裝再多也會留下蛛絲馬迹。投資者不必唯北向資金的馬首是瞻,對北向資金的動向要多觀察,尤其要對追漲殺跌的北向資金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對于北向資金淨流入多股價卻不漲反跌的個股,投資者要想想是否存在境内資金換上北向資金馬甲誘多的可能性,多一分警覺。
(本文已刊發于2019年3月30日出版的《紅周刊》)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紅刊書店,購買更多刊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