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眼中,“心學大師”王陽明在哲學哲理方面造詣頗深,其實作為一介文人,他其實是一個善用計謀的高手,其用兵之術也絕非紙上談兵。任官期間,曾立下赫赫戰功,平叛的戰事可謂是攻無不克。
王陽明深谙“兵不厭詐”,且十分推崇《孫子兵法》中“兵,詭道也,全以陰謀取勝。”的謀略,還著作出了《兵志》《武經七書評》等兵書。在他看來,不僅帶兵打仗需要靠計謀或陰謀取勝,為人處世中也需要留一些心眼,善用手段和計謀。正所謂:做人要正,做事要奇。
一、利用對方的弱點,拿捏對方的把柄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善良的人,時刻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本本分分,可還是會被一些言行不端、心術不正的人打擾、議論、利用、欺騙和欺負。善良有尺,忍讓有度。誰都不想吃虧,誰都不想受騙。很多場合下,如果做不到跟對方硬碰硬,就應該轉換一種思路,以巧取勝,比如利用對方的弱點給出回應的一擊。雖說也不要做得太過分,但至少不要讓自己受到傷害。
王陽明是個守良知的善人,但他的善良自帶鋒芒。平定甯王之亂,他立下汗馬功勞,卻也成了被朝野之中那些奸佞之臣盯上的“出頭鳥”。宦官江彬位高權重,常常陷害忠良,意欲把毒手伸向王陽明。他暗地裡調遣人馬打探王陽明的一切大事小事,想要抓住一點把柄就置他于死地。沒成想在王陽明無懈可擊,渾身上下沒有一絲不良做派,清正廉潔,坦坦蕩蕩。
江彬賊心不改,還想搬弄是非。派手下張忠當着王陽明的面質問他:“甯王的金銀财寶價值千萬,怎麼抄家後隻有這麼少?”王陽明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機,反問道:“張公公,您别急。我這裡正好捕獲一冊賬本,裡面恰恰好記錄了甯王過去這些年來到處賄賂朝廷要官的詳細情況,包括具體的官員名字,您想瞧瞧嗎?”這一句話,差點沒把那張忠吓得屁滾尿流,他心裡知道他和江彬正是那最大的受賄對象。張忠隻能灰溜溜地夾着狐狸尾巴逃走了。
雖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可是被狗咬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有時候,善良的人所堅持的那些寬容仁義并不能真的從心底裡不在意,怒火反而越燃越旺。對付那種小人,就是要用金剛般強硬的手段,亮出自己的鋒芒,甩出自己的态度,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好自己的身心安全,求得一片安甯之地。
二、言語上和行動上要懂得迂回
一方面,說話是一門藝術,開口表達也要注重天時地利人和。尤其是生活中的“一根筋”和“直腸子”,說話前一定要在腦海裡多遊幾圈,多繞幾個彎子,想清楚了再開口。在人情世故裡,有些話不能直說,就要變着花樣拐彎抹角地告知對方;有些話不能多說,點到即可,多說無益,反而可能透露機密信息。
另一方面,一是在付諸行動前,更要深思熟慮,想清楚這樣做的得與失、利與弊,尤其是損失和弊端;二是要高瞻遠矚一下,是否這件事下定論還為時過早,最好還是過一段時間在行動;三是要審時度勢,考慮一下這件事是否還有更高明的解決方法,對雙方都是益處滿滿的方法要首要考慮;四是做一件事時不要太過于一意孤行,最好提前多多詢問他人意見,以作參考。
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是一股腦地往前沖,一口氣把情緒往外宣洩就能扳回一局,或把問題解決好。随機應變、伺機而動才是一輩子要學習的處事技巧。一言以蔽之:做人做事,彎彎繞繞,可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另辟蹊徑。
很現實地說,人際交往中,一個人為人處世的習慣和說話辦事的方式,直接反映在他人對待你的态度上。其實,文章中談到的“耍計謀”“耍手段”并不是負面的意思,也不是引導人們處處耍詐,給别人下絆子,其大前提是“做人要正”,即做人要有良知。這些都是為了我們能從中領悟和學習一些立身處世的技巧和計謀,從而克服很多人正面臨着人際交往難題。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為了在做人做事中,能随機應變,舉一反三,把這些這些方法應用在最合适的場合,從而在人際交往中也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真正地保護好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