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全文

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全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2:01:36

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全文(大醜嘴辛棄疾菩薩蠻)1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批注

大醜嘴

意為文之帥,文以氣為主;氣為文章命脈,意是文章主腦。它決定内容的表達、意象的選取、言辭的安排等;而後者無不指趣前者。這首小令,它到底要表達什麼樣的主題?

辨析“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的解讀

先捋一捋别人的解讀:

“長安代表北宋都城:汴京。作者望長安的意味是收複故都,收複失地,恢複民族尊嚴。為什麼無法望長安?因為有無數青山的阻礙。……那重重疊疊的連綿不盡的青山遮住了視線,也阻斷了建功立業的進取之途!(來源:某教案)

辨析:将漢唐的都城“長安”用以借指北宋的汴梁,古人常用之法,這沒疑問。疑問卻是:“青山遮住了視線,也阻斷了建功立業的進取之途”。其言下之意是:“青山”喻指敵人或當朝的議和派、投降派。

但,這種解讀可靠嗎?

首先,應弄清這“望”是實寫還是虛寫;其次應弄明白“可憐”在這兒該是什麼含義,才能确定“可憐無數山”的句意為何。如果“望”真是實寫,立于江西造口,其間相距不知其幾千裡也,誰又能望見汴京呢?即使毫無遮擋,又有誰的目力能及千裡之遙?又怎麼就怨上“無數山”遮住視線呢?因此,這裡的“望”不可能是實寫,隻能是虛寫。通過這一“望”,表明作者心懷故都(朝廷、國家),含蓄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憂憤。

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全文(大醜嘴辛棄疾菩薩蠻)2

“無數山”也不是喻指阻礙勢力,而就是指原生态的“大好河山”。

查“可憐”的含義有二:一指可愛;二指值得憐憫、令人惋惜。顯然此處當用後義。如果說青山“遮住了視線,也阻斷了建功立業的進取之途”這種理解是正确的,那麼“可憐”作“可愛”解,阻斷了進取之途的無數山,它還會可愛嗎?顯然于文義不通;如果作“可惜,惋惜,痛惜”解釋,那作者的忠憤之情又表現得軟沓含混,不如直接用“可惡”“可恨”“可憎”等直截有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讀“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時,他們極可能是受到下片中“遮“字義的影響,想當然地把“遮”移入上片這兩句,于是理解成“‘向西北望長安’而不得,怪就怪這‘無數山’的阻擋遮蔽。”請仔細思考,原句中何來“阻擋遮蔽”之意?再進一步思考,移入這個意思之後,句中的“可憐”又作何解釋?

“可憐”取痛惜、惋惜意,“山”就徑取“山”之本義,那麼“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的句意應是:

向西北遙望,宋王朝的都城汴京和無數大好河山都淪陷在敵人的鐵蹄之下,怎能不讓人痛心惋惜!

如此解讀,句意明明白白,文氣順順當當;又何必求深反晦,弄巧成拙呢!

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全文(大醜嘴辛棄疾菩薩蠻)3

辨析“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解讀。

有人解讀為:

1、“這兩句說明,青山可以遮斷人們的視線,但卻阻攔不了人們對中原淪陷地區的關懷與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統治集團可以設置重重障礙,把祖國分裂成南北兩半,但卻無法阻撓人民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某賞析)

2、“‘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無數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周濟雲:“借水怨山。”可謂具眼。此詞句句不離山水。……返觀上阕,清江水既為行人淚之象喻,則東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當喻祖國一方。無數青山,詞人既歎其遮住長安,更道出其遮不住東流,則其所喻當指敵人。在詞人潛意識中,當并指投降派。“東流去”三字尤可體味。……故必言寄托,則換頭托意,當以江水東流喻正義所向也。(古詩文網)

辨析:從以上摘錄可歸納出兩點:

(一)“山”的意象,他們解讀為比喻“壓制愛國者抗金收複中原的反動勢力,主要指議和派(投降派)”

(二)“東流水”的意象,他們喻指“詞人和廣大愛國志士收複中原的堅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樣,能沖破一切阻礙,堅定不移地實現自己東歸的願望)”。

這樣解讀,我很是懷疑它的所謂高大上和所謂正能量!

欲明辨其句義,必先弄清幾個關系:一是“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中兩個“山”的意象是否一緻?另一個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青山”與“東流”各是什麼内涵,二者是何關系?

首先說兩個“山”的意象。

前邊已辨明,“可憐無數山”的山,是大好河山之山,即山的本義。“青山遮不住”之山,又是什麼意思?要聯系下文來考察:

“遮”,遮蔽、遮擋、阻礙。“遮不住”,遮什麼呢?是承上文之“望”而遮擋視線嗎?根據前文辨析,知道“遮不住”定不是承上而言,而是針對下文“東流”而言。“畢竟”,副詞,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強調事實或原因。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就“遮不住”“畢竟”的語意來看,“遮不住”的隻應是江水。從事物客觀規律看,山是擋不住江水的,因為山是固定的,江水是流動的,總是從高處奔向低處,即使遇到阻礙,它也會繞道前進。在這裡,若把“江水東流”理解為“堅決抗金收複中原的意志”,就必然推定“青山”是“阻擋正義的反動勢力”。“畢竟東流去”一語,氣勢雄壯的表達了正義不可戰勝的信念!假設這種理解是正确的,那麼,結句的“愁”又從何而來呢?顯然,這樣理解,它必使句意前後錯搭,情感邏輯混亂。據此判斷,這種解讀是罔顧文義,牽強附會的!

其實,“可憐無數山”和“青山遮不住”中的“山”,皆取“山”之本義,用不着賦予任何比喻義、象征義和暗示義,它都可順暢解讀。

那麼,“水”又有何含義?“江水東流”可喻指朝廷複國意志江河日下,或喻北宋的國勢衰微,如江水東流,一去難返。此處江水流“東”,東,東南也,指方隅一角,與“長安西北”對舉,難道不是暗指宋王朝苟延殘喘、偏安江左嗎?

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全文(大醜嘴辛棄疾菩薩蠻)4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句意怎麼理解?此處的“遮”應作“挽留”講:

大好河山都挽留不住他們,最終宋廷統治者像江水一樣向東南遷流。

它含蓄而形象地表現出宋朝統治者抛棄北方廣大土地和人民而紛紛潰逃的狼狽窘态!究底它有什麼寄興?我認為它是慨歎宋王朝不僅無志複國,而且排斥打壓抗金志士,一誤再誤,錯失恢複中原良機,表達作者極端痛心、無比悲憤!“畢竟”二字,沉痛表達出辛棄疾無可奈之狀。

“青山”與江水“東流”的含義,在此,我的解讀與前人正好相反:青山,他人解讀為投降派賣國賊或敵人,我卻認為它代指大好河山;江水“東流”,他人解讀為抗金志士和廣大人民的複國意志及必勝的信念,我則理解為宋王朝的不思複國而偏安江左的苟且行為。

如果這樣解讀,不僅過片兩句句意與結句“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鹧鸪”一氣貫通,情感發展了無阻礙,而且全詞上下片之間文氣貫通暢達,文意渾然一體,結構上前呼後應,開合自如地表達了沉郁悲怆的情感!

清人周濟《宋四家詞選》中批注之“借水怨山”一語,不知誤導多少人也!今日,其語可以休矣!

據此,批注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寫水○俯視:觸景生情,今昔聯想]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寫山○仰望:登台望國,内寄忠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寫山和水○感慨:壯志難酬,無可奈何]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鹧鸪。[寫水與山○抒情:日暮增悲,悲憤深廣]

作者簡介:

大醜嘴,本名唐巢中,男,漢族,鄉村教師,古典文學愛好者。

更多鍊接

大醜嘴:化虛為實寫愁緒

大醜嘴:李白《宮中行樂詞》批注

大醜嘴:李紳《江南春暮寄家》批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