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對于司馬懿的猜忌,不僅是《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說法,也在正史中得到了記載。根據《晉書·宣帝紀》的記載:帝内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東漢末年,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不過,雖然曹操、曹丕、曹叡這三位君主,都對司馬懿有所忌諱和防範。但是,這三位聰明絕頂的君主,卻都沒有殺司馬懿來以絕後患。最終,在通過高平陵之變,司馬懿篡奪了曹魏大權,并由他的孫子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王朝。那麼,問題來了,曹操、曹丕、曹叡都很聰明,為何不殺司馬懿來以絕後患呢?
曹操
首先,曹操之所以沒殺司馬懿,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曹丕的竭力維護,俗語有雲“虎毒不食子”,雖然曹操殺伐果斷,但是,對于兒子竭力維護的手下,曹操如果沒有确鑿的理由,也是不好下手的。進一步來說,很可能是意識到曹操對于自己的忌憚,司馬懿在曹操生前可謂小心謹慎,不給曹操抓住把柄的機會。作為對比的是,楊修則沒有司馬懿這麼小心謹慎的。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楊修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楊修歎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另一方面,曹操之所以不殺司馬懿,原因是後者當時的官職太低,不能對曹魏造成什麼威脅。在曆史上,很多功高震主的武将之所以不得善終,直接原因就是其威望太高或者握有兵權,也即其擁有造反的能力。與此相對應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在魏晉時期,太子中庶子隻是一個五品官職,職責就是輔佐太子,侍從規谏,奏事文書。因此,在曹操生前,司馬懿不僅官職較低,而且既不能像丞相、尚書令一樣參與朝政,也沒有一兵一卒的兵權,所以對曹魏構不成什麼威脅。基于此,曹操即便心理忌諱,也沒有做出除掉司馬懿的決定。
曹丕
其次,就曹丕來說,之所以不殺司馬懿,原因也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自己能夠在和曹植的較量中取得勝利,司馬懿輔佐有功。所以,等到曹丕登基稱帝後,就對司馬懿下手的話,無疑是在卸磨殺驢,甚至會讓手下的文臣武将寒心。畢竟司馬懿鞍前馬後,也沒有什麼明顯的過錯。另一方面,曹丕需要司馬懿這樣的士族勢力,以此制衡曹魏宗室。曹丕在位期間,不僅對曹植、曹彰等兄弟嚴加看管,也對曹真、曹休、夏侯尚等掌握兵權的曹魏宗室有所防範。在此背景下,司馬懿、陳群等士族勢力,自然獲得了曹丕的重用,以此來對曹魏宗室勢力進行平衡,避免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曹叡
最後,就魏明帝曹叡來說,因為一流曹魏宗室名将的逐漸凋零,曹叡必須仰仗司馬懿來抵禦蜀漢和東吳的進攻。太和二年(228年),也即魏明帝曹叡在位的第二年,大司馬曹休在魏吳石亭之戰中大敗,不久因背上毒瘡發作而去世。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馬曹真也因病去世。因此,曾經跟随曹操征戰沙場的曹氏、夏侯氏名将,基本上都在曹叡在位前後去世了。在此背景下,蜀漢和東吳又多次興兵攻打曹魏,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就讓曹魏差一點丢掉隴右地區。基于此,司馬懿這樣可以抵擋蜀漢和東吳的名将,如果被曹叡殺掉的話,無疑會讓蜀漢和東吳坐收漁翁之利。
進一步來說,司馬懿除了防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還攻滅公孫淵,幫助曹魏平定了遼東地區,體現出自己對于曹魏的重要價值。在三國之前的戰國後期,趙國憑借着李牧這位名将,得以抵擋秦國,不至于被消滅。但是,在趙王殺害李牧,也即自毀長城後,趙國都城邯鄲随之被秦軍攻破。因此,在這些前車之鑒下,和曹操、曹丕一樣聰明的曹叡,自然不會做自毀長城的傻事。
并且,在筆者看來,司馬懿可以篡奪曹魏大權,主要還是因為曹叡之後的曹芳實在年幼,無法執掌大權,而另外一位托孤大臣曹爽,在能力上和司馬懿相差太多,從而導緻司馬懿成功發動高平陵之變。換而言之,如果曹爽能力夠強,或者曹芳不是太年幼,司馬懿想要篡奪曹魏大權,都是九死一生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