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機春耕備耕問題及建議

農機春耕備耕問題及建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2:43

7億畝農田受困“微農機”短缺

半月談記者 宋曉東 楊琳

我國有7億畝丘陵山區農田、6000多萬畝設施農地,一般農機難以到達。“微農機”短缺已成為提升農業機械化率的短闆和卡點。今年以來,中央一号文件、農業農村部文件多次提出推進适宜丘陵山地、設施園藝的小型機械研發工作,推進南方水稻機械化水平提升。然而,受到地形地貌複雜、基礎條件較差、補貼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制約,山地農田機械化要破局依舊困難重重。

數億畝山地隻有五成機械化

3月底,全國春耕正在進行中,華北、關中、長江中下遊等平原上,機械化場景随處可見。然而,在平原之外,南方、西北還有衆多的丘陵山區,仍保持着傳統的人力耕作。作為我國重要的糧油果蔬茶生産地,全國數億畝丘陵山地綜合機械化率僅有五成。

國家農業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丘陵山區縣中,耕地總面積4668.60萬公頃,約合7億畝,占全國的34.62%。這7億畝丘陵山地生産了全國93.39%的茶葉、62.28%的水果、78.58%的馬鈴薯、62.78%的甘薯、57.53%的油菜、39.60%的水稻,以及37.29%的蔬菜。

農業農村部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戰略咨詢專家胡志超說,丘陵山地綜合機械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丘陵山區農業生産存在無機可用、無好機可用的困境。”

和丘陵山地一樣,設施農田同樣是農業機械化中的短闆。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農業資源開發與設施農業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陳永生介紹,到2021年,全國設施農地中,綜合機械化水平為43%,種和收格外薄弱,隻有不足20%。6000萬畝設施農田急需農機。

農機春耕備耕問題及建議(半月談7億畝農田受困)1

農民駕駛小型農機耕作土地 張洪科 攝

有機器用不了,用機器更麻煩

受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等條件限制,山區推廣農機長期面臨“無路可走”“無機可用”等問題。

“無路可走”:“牛進得去、鐵牛進不去”,機耕條件缺乏,農機應用不便。在丘陵山地,機械化水平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條件不适宜,基礎生産條件複雜落後。實現機械化作業,首先需要有路可走,否則農機裝備根本下不了田。丘陵山區地塊分散,田間缺乏機耕道路,導緻農機“下田難”“作業難”,有機器用不了,用機器更麻煩。

“無機可用”:地形複雜特殊,缺乏與之相适應的農機。有農業專家分析,丘陵山地的農田,三分之二以上是坡地,其餘為梯田。其中坡地分為2-6度的坡耕地、6-15度的坡耕地、15-25度的坡耕地,不同類型的坡耕地對農機爬坡越障、制動轉向、動力底盤橫向姿勢自适應調整等要求都不一樣,農機企業要單獨研發适宜這些耕地的農機,目前農業市場比較缺乏相适應的農機。

“無機可用”的情況在設施農地上表現得更為突出。以蔬菜種植為例,蔬菜品類繁雜,各個生長階段需求不同,整枝打葉、采收果實,每一種要求都不同,而且還要非常精準。目前,我國蔬菜産業從種植到采收的機械化水平與荷蘭、美國、日本有很大差距,針對蔬菜這一品類農機制造的企業少,研發緩慢,導緻行業“無機可用”,影響了生産效率,提升了成本。

此外,農機購置補貼範圍有限,也影響了微小型農機研發推廣的市場積極性。2021年,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高了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發展急需機具的補貼額測算比例,但是,對于一些特殊的微小農機設備補貼較少,而且對機型進行了比較嚴格的限定,獲得補貼難度較大,不僅影響群衆購置農機的積極性,也對研發适合不同地區的小農機的積極性帶來一定沖擊。

農機春耕備耕問題及建議(半月談7億畝農田受困)2

農民在農機商店選購小型農機 張洪科 攝

“研、推、用”共同發力

受訪專家認為,應根據我國地形地貌特點和農業發展需要,多層次、全方位、全鍊條推進微小農機發展,樹立“研、推、用”一體化思維,在研發、推廣和應用方面共同發力。從系統工程的角度,推進農機、農藝、設施、農田、農業經營方式協同協調,由點及面,典型帶動,區域一體化推進。

在丘陵山地推廣微農機,首要任務是下大力氣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堅持以機适地與以地适機相向而行的原則,進行農田宜機化改造,改善丘陵山區農機通行作業條件,突破自然環境的限制,破解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最大短闆。

在農機研發方面,引導科研單位和企業研發推廣特色作物生産、特産養殖需要的高效農機,大力開展丘陵山區适用農機專項鑒定工作,引導和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增加特色農機具供給。微小農機研發要瞄準農業生産需求,着眼全産業鍊,研發制作和推廣應用兩手發力,以研發滿足需求、以需求帶動研發。

設施農機的研發既要關注市場空間,又要關注用戶需求、關注農藝、關注産區分布等信息,這樣才能保證制造出來的機械産品适用性強、有生命力。國内農機企業要以開放思維對待技術和産品研發,進行針對性創新,形成适合我國國情的農機産業體系,促進蔬菜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在農機補貼方面,要發揮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導向作用,進一步突出穩産保供和支持自主創新,支持短闆機具優先開展專項鑒定,加大補貼力度,加快資金兌付進度。進一步優化農機補貼目錄,讓更多适合不同地區、不同地形的微小農機納入補貼目錄中,降低群衆購機成本。

(刊于《半月談》2022年第9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