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重陽節的來曆意義以及風俗

重陽節的來曆意義以及風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1 06:43:04

重陽節,通常指的是農曆九月初九這天。《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一說到重陽節便想起了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作為與除夕、清明、中元并列的中國四大祭祖節日,在民間有着深遠的影響。正如王維所言“每逢佳節倍思親”,作為如此重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又有着怎樣的曆史起源呢?

重陽節的來曆意義以及風俗(重陽節的起源及風俗)1

絕大多數史學家都認為重陽節始于遠古,形成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後。關于它的起源有很多種,多為神話傳說,與祭祀、驅邪相關。據《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記載 :“(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在春秋時期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的活動,據此推斷重陽節應該是發端于祭祀活動。

除了遠古祭祀說之外,還有齊景公起源說。宋代的高承曾在《事物紀原》中記載:“齊景公始置重陽、端午”、“齊景公始為登高及競度”。明代的羅颀編撰的《物源》也有“齊景公始置重陽、端午”的說法。

重陽節的來曆意義以及風俗(重陽節的起源及風俗)2

此外還有的觀點認為重陽節起源自漢朝。據此觀點的人認為重陽節起源于漢代,以求長壽及飲宴為目的。主要依據是晉代葛洪編撰的《西京雜記》記載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當然這一觀點比較沒有說服力,不為大多數人所認可。

雖然重陽節“漢朝起源說”不被認可,但是重陽節的大多數風俗都是在漢朝時期所确立的。比如說前文提及的《西京雜記》中的:“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就是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說的,相傳賈佩蘭是劉邦寵妃戚夫人的侍女,在戚夫人遇害後,賈佩蘭将飲宴、賞菊等風尚帶到了民間。

重陽節的來曆意義以及風俗(重陽節的起源及風俗)3

除了飲宴、賞菊之外,登高跟插茱萸可謂是重陽節不可或缺的兩大風俗。關于重陽節登高的起源也有着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源于古人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都會在重陽節這天上山躲避災禍,祭拜山神、祖先,以求平安。另一說認為重陽時節,田間的秋收完畢,農事相對空閑。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逢成熟,農民紛紛上山采集。至于重陽節插茱萸更多的是乞求平安,古人認為插茱萸消災免禍,慢慢的就演變出重陽節插茱萸的這一風俗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