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臯蘭和蘭州的海拔

臯蘭和蘭州的海拔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4 19:27:21

  臯蘭和蘭州的海拔(臯蘭地名的由來)(1)

  臯蘭站站址在甘肅省臯蘭縣城關鎮,建于1956年。清代乾隆三年,因境内有臯蘭山而更名為臯蘭縣,沿用至今。臯蘭縣位于甘肅中部、黃河上遊,南接蘭州市城關區和安甯區,行政區劃屬蘭州市管轄。清代至民國作為甘肅首縣和省會重鎮。縣城有元明時代的泥塑佛雕洞窟石洞寺。

  臯蘭縣被國家命名“東西合作示範區”,是未來蘭州開發發展的黃金地段。

  臯蘭縣的縣名由來,就是因縣地處臯蘭山北麓而得名。清乾隆三年(1738年)設臯蘭縣,始有臯蘭縣名至今,那麼,臯蘭山的地名又是咋來的呢?

  臯蘭山西起龍尾山,東至老狼溝,形若蟠龍,“高厚蜿蜒,如張兩翼,東西環拱州城(蘭州城),延袤二十餘裡。”臯蘭山是蘭州城區的屏障,自從2000多年前匈奴人在黃河邊叫響“臯蘭”後,這座大山就成了蘭州滄桑歲月的見證。

  地處城關區的臯蘭山古叫龍尾山,之所以叫龍尾山,因其形似巨龍,頭東尾西地伏在那裡。三台閣是其最高峰,也即龍首。

  至于為什麼取名“臯蘭”,概括起來有三種說法。

  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認為“臯蘭”是一種植物。清代隴上文壇泰鬥張國常在《重修臯蘭縣志》“輿地”“産物”中說:“春蘭,俗名臯蘭。謂臯蘭山因此蘭而得名也。”關于臯蘭的形态,他是這樣描述的:“每叢五六葉,葉窄于韭,長三四寸,(農曆)三月抽綠莖,開花馬蘭而小,色藍微紫。香聞亦有香生氣,移植盆中,雅堪賞玩,但易萎耳。”孔憲武的《蘭州植物通志》,則将臯蘭鑒定為細葉鸢尾,屬鸢尾科。《蘭州史話》作者鄧明在史話中自言曰:“曾于(公曆)四至五月,在臯蘭山見過臯蘭,它數株叢生,葉細而彎曲,長10厘米,花莛從中抽出,長15厘米左右,開花一朵,花瓣碩大,向外翻卷,姿态飄逸,其色藍中泛紫,十分美麗。”

  張維在《蘭州古今注》中說:“蘭州以臯蘭山得名。臯蘭者,音譯也。匈奴謂,天為祁連,而臯蘭、馬蘭、賀蘭諸山名,皆與祁連音近,當亦高峻之意。蘭州河谷地形,現城關區大部地區為地質構造一級階地,也就是說古代是黃河河灘。随着人類活動的增加,黃河逐漸被歸入現今河道。因此第二種說法較為準确。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元朝時,蘭州曾為元人占據過,“臯蘭”是蒙語“水南”的意思,臯蘭山即水南之山。臯蘭山在黃河南不遠的地方,正合此意,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可能。“實際上,臯蘭、烏蘭、賀蘭等指河,是匈奴人的稱呼,現在蒙古仍有将河叫臯蘭的。臯蘭山就是河(南)邊的大山。應該得到确認的是:匈奴人在黃河北岸為臯蘭山取名的說法是成立的。從匈奴人命名臯蘭山後,臯蘭山也就成了蘭州滄桑歲月的見證。鑫報綜合

  臯蘭縣石洞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