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台上一分鐘台下10年功是誰說的

台上一分鐘台下10年功是誰說的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3 09:16:27

  以往,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很多人曾有過登台演出的經曆。回頭看看那時演出的節目,都成了歲月流逝的小小注腳。而對個人來說,每一次登台,都是一次難得的磨練和提升。

  解困記 借來壽衣當演出服

  講述 周建群 69歲 來自 湖南新化

  台上一分鐘台下10年功是誰說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幾月功)(1)

  周建群(左)在演出中演匪兵

  1991年建黨70周年時,縣裡準備組織一場大型文藝彙演。我和愛人在一家醫院工作,都是文藝愛好者,單位把排練節目的任務交給了我們兩口子。一開始,我們準備排練歌舞《繡紅旗》,後來覺得有點單調,想把《紅梅贊》也加進來,但兩者之間缺乏一個過渡。這時,我們就想在中間穿插許雲峰和江姐英勇就義的場景,節目名也改為《紅旗頌》。

  構思有了,如何實施成了難題。“就義”一段的音樂,我們想選用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中的配樂。當時沒有電腦和網絡,隻能利用磁帶翻錄,但跑遍縣城都買不到《東方紅》的磁帶。我和同事跑到臨近的冷水江市,才終于買到磁帶。

  音樂的問題解決了,服裝又成了一道難題,重點是“許雲峰”的長袍難以找到。經多方打聽,得知縣城西正街一曹姓老人有件準備百年後用的長袍壽衣,忙誠惶誠恐地上門求借。沒想到,老人家十分開明,将從沒穿過的藍色長袍借給了我們。

  排練時,兩個“匪兵”找不到合适人選,我又自告奮勇飾演匪兵甲。正式演出時,我們這台節目令全場掌聲雷動。那一刻,我内心十分激動,覺得兩個月的辛苦沒有白費。最終,我們導演的《紅旗頌》獲得了全縣慶祝建黨70周年文藝彙演一等獎。

  挑戰記 淚水在掌聲響起時掉落

  講述 馬建安 57歲 來自 湖北黃石

  1996年6月,我報名參加大冶鋼廠組織的歌唱比賽。我在唱歌方面并沒有特長。我愛好寫作,在廠裡小有名氣,卻是個比較内向的人。我之所以報名參賽,是想作出改變,挑戰一下自己。對此,妻子很支持,鼓勵我報了名。

  比賽時,我是26号。第一次在衆目睽睽之下登台,我不由自主地開始緊張,連話筒都不知打開。主持人及時上台救了場,但我的情緒還是受到影響。現場沒有響起掌聲,我在台上沮喪地想:自己這次比賽還沒開始就已結束了……忽地,我聽到幾聲微弱的掌聲從妻子和女兒(我帶來的親友團的全部成員)的方位傳來。當時,女兒還不到5歲。受妻子和女兒鼓掌帶動,漸漸,現場的掌聲熱烈了起來。我頓時振作起來,順利唱完了歌曲。下台後,我快步跑到妻子和女兒面前,情不自禁地捧起女兒拍得通紅的小手。這時,現場原本已稀落的掌聲,竟猛然雷鳴般地響起。我明白,這掌聲是給女兒的表揚,也是給我的鼓勵。掌聲中,我的淚水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雖然連初賽都沒通過,但這次參賽,讓我體會到家人支持的珍貴。

  創新記 跳斯裡蘭卡舞拿下一等獎

  講述 楊慧玲 59歲 來自 湖南衡陽

  台上一分鐘台下10年功是誰說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幾月功)(2)

  楊慧玲等人在演出中

  1980年,我在湖南省衡陽市人民銀行工作。6月,單位交給團支部一個任務:慶祝建黨59周年全市金融系統文藝演出,團支部要出一個節目,而且要拿獎。團支部挑選了8名女團員排練節目,我是其中一個。我們都是20歲上下,參加工作都不到兩年,唱歌跳舞都不很行,演什麼節目好呢?大家商量來商量去,一緻認為,要想拿獎,節目必須與衆不同。最後,我們決定跳舞。

  得知我們想跳舞,團支部從師範學校請來一位舞蹈老師。老師給我們選擇了斯裡蘭卡舞蹈,我們覺得很難,都說不行,“别說外國舞,中國舞也未必能跳好”。然而,單位領導堅決支持老師的選擇。我們感到任務很重,壓力大。不過,畢竟我們都是團員,敢于拼搏,下定決心要跳好這個外國舞。我們利用下班時間和休息日堅持排練,受苦受累一個月,硬是挺過來了。登台演出時,我們的節目非常成功。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不僅跳外國舞,而且還跳得那麼好,令人耳目一新,反響很大。我們拿到一等獎,光榮地完成了任務。

  入戲記 隔着衣服咬出兩排牙印

  講述 彭素君 70歲 來自 湖北荊州

  台上一分鐘台下10年功是誰說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幾月功)(3)

  知青彭素君

  1970年7月,四川省資中縣蔡家公社金田大隊挑選知青成立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大家紛紛報名。經過篩選,由12名知青組成宣傳隊,我是其中之一。大隊要求我們在半個月裡排練出一台節目,不用上工而工分照記。隊裡我最小,其他都是老三屆高三畢業生,編詞寫劇難不住他們。我們沒有服裝道具,也不用化妝,從頭到尾隻有周胖子一把口琴當伴奏。

  農村沒有電燈,我們的演出在下午進行,全隊男女老少都來了。演出開始後,藏族舞蹈赢得了陣陣掌聲,“三句半”讓人捧腹大笑,歌曲《馬兒啊,你慢些走》讓男知青唱得别有韻味。壓軸節目是我們精心排演的憶苦劇《不忘舊社會》。劇情大緻是:當長工的父親累死在地主的土地上,媽媽傷心過度病倒在床,姐姐上山采藥為媽媽治病,母女三人靠妹妹四處讨飯度日,一天,妹妹剛回到家中,地主帶着打手要搶走姐姐抵債。我演妹妹,在開場時,穿着肥大的破粗布衣,一手拿根竹棍,一手端着破碗,臉上用柴灰抹得黑一塊灰一塊,站在舞台邊。社員們看我打扮成這樣,笑得前仰後合。“天上布滿星,月牙亮晶晶……”當悲涼的歌聲輕輕傳出,知青張俊德用他渾厚的男高音講述劇情,四周慢慢靜了下來。後來,在劇情達到高潮時,我撲上去抓住地主的打手“和尚”,一口咬在他胳膊上死死不放。當“姐姐”被搶走,淚流滿面的我跪在“被打死的媽媽”身邊,撕心裂肺地喊了一聲“娘……”這時,社員中也是哭聲一片。隊長帶頭高呼:“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

  演出結束,“和尚”笑着撸起袖子給我看,兩排牙印清晰可見。他說:“素娃,好厲害哦!要不是隔着衣服,早就被你咬破了。”

  失誤記 不該出聲時重重拉了一弓

  講述 王志宏 66歲 來自 湖南長沙

  上世紀70年代初,長沙軸承廠遠離城市,大家下班後沒事幹。讀初中時,我自學二胡,花4元錢買了一把最便宜的二胡。雖然它音色非常差,但我工作後仍帶着它打發時間。沒想到,我被“星探”發現,招入了廠文藝宣傳隊。拉着廠裡100多元一把的二胡,我發現好聽多了,好像水平突然提高了似的。并且,宣傳隊的樂隊隻有我一名女性,還是最小的一位,在排練和演出時我有點嘚瑟。

  一次,參加長沙市冶金機械局文藝彙演,我們廠的節目是京劇《紅燈記》選段。演員和樂隊的指揮都是從專業劇團下放到我們廠裡的,我們這些伴奏的卻全是業餘的。由于沒有很好地背曲譜,演出中,我既要看曲譜又要看指揮的手勢,還想瞄一瞄舞台上的表演,結果在不該二胡出聲時重重拉了一弓。指揮狠狠地剜了我一眼,并用指揮棒朝我一指。我給吓得一激靈,趕快收回心思認真伴奏。幸虧,這個失誤沒影響到演員們的表演。指揮的那個眼神和動作,從此像一根刺插在我心上,讓我一再反思自己。

  短發言

  1974年,我在河北邯鄲市設備修配廠工作。年底,廠工會要舉辦聯歡晚會,我被安排表演一段相聲。我這是第一次登台表演節目,望着台下黑壓壓一片的觀衆,一時緊張,竟忘詞了。幸好搭檔悄悄告訴我下一句,我們又接着說了下去。通過這次鍛煉,我增強了信心,以後再登台表演節目,也不再那麼膽怯了。(河北邯鄲 栾玉鎖 66歲)

  短發言

  台上一分鐘台下10年功是誰說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幾月功)(4)

  1970年,我(中排左二)在雲南建水縣水利局工作。當時全國正推廣革命樣闆戲,領導點名派我去參加縣裡舉辦的革命樣闆戲學習班。半個月學習結束,我們舉行了一次彙報演出,獲得了現場熱烈的掌聲。我激動得一晚都沒睡着覺。(湖北武漢 孫明明 76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