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擔擔面圖解

擔擔面圖解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9 08:59:08

  擔擔面是四川成都和自貢著名的地方傳統面食小吃,據說源于挑夫們在街頭挑着擔擔賣面,因而得名。擔擔面是将面粉擀制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

  擔擔面是四川小吃中的代表性食物,為人們品嘗四川小吃時的必備佳肴。如今擔擔面已遍布各地,雖做法有些許不同,但因其美味受到各地人民的喜愛,已成為一種家常美食小吃。2013年,擔擔面入選商務部、中國飯店協會首次評選的“中國十大名面條”。

  菜品特色

  擔擔面是四川民間極為普遍且頗具特殊風味的一種著名小吃。因常由小販挑擔叫賣,由此得名。此面色澤紅亮,冬菜、麻醬濃香,麻辣酸味突出,鮮而不膩,辣而不燥,堪稱川味面食中的佼佼者。其面條細滑,主要佐料有紅辣椒油、肉末、川冬菜、芽菜、花椒面、紅醬油、蒜末、豌豆尖和蔥花等,口味油香麻辣,比較适口。擔擔面相傳為1841年一個綽号叫做陳包包的自貢小販創制,随後傳入成都,因為早期是用扁擔挑在肩上沿街叫賣,所以叫做擔擔面。日本的不少拉面館也有四川擔擔面供應。

  販始創于1841年,随後傳入成都,因最初是挑着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走街串巷的擔擔面,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面,一格炖蹄膀。現在成都、自貢等四川地區的擔擔面,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面特色最濃。目前,成都、自貢等地讓保持原來的素面風味,以四川特産叙府芽菜為主要配料。

  擔擔面的由來說法不一,但川菜派系中的老師傅普遍認為,應該起源于川東。原因很簡單,川菜三大派系,上河幫(川西地區)小河幫(鹽幫菜)下河幫(川東地區)各自用辣椒的方法不一樣,而擔擔面中的辣椒用法是下河幫的用法。其中一樣主要的原料(川東菜,即川東人叫的老鹹菜。而非川冬菜)。是在達州一帶的特産。自貢宜賓範圍用得是芽菜。所以可以明确的說擔擔面是出自川東達州一帶。

  擔擔面圖解(科普下擔擔面的由來吧)(1)

  所謂“剃頭的挑子——一頭熱”,擔擔面的挑子也是如此:這一頭是一個煤球爐子,上面還坐着一個鍋,裡面當然就是熱水喽;另一頭就是碗筷、調料和洗碗的水桶。然後就可以用扁擔挑在肩上,晃晃悠悠、顫顫巍巍的沿街遊走,還邊走邊叫:“擔擔面,擔擔面” 擔擔面的得名,來自于這特殊的年代和叫賣方式;擔擔面的出名,卻在于它的調味和獨特的面臊。

  先說面臊,其實就是外省人叫的面鹵或是澆頭。四川人習慣把面臊分為三種:湯汁面臊、稀鹵面臊和幹煵面臊。湯汁面臊就是帶有湯水的,比如紅燒牛肉面、清湯牛肉面、香菇炖雞面等的面臊;稀鹵面臊就是面臊比較濃稠,一般都有勾芡這一過程,象打鹵面、大蒜鳝魚面等的面臊就屬此列;幹煵面臊就是指炒制的面臊,面臊一般都比較幹爽,象雜醬面和擔擔面的面臊就是。 擔擔面的面臊非常有特色,我們習慣把它叫做“脆臊”,一聽名字就知道好吃,制作起來其實也不麻煩:取豬腿肉剁成肉末,甜面醬用少許油解散;然後鍋置火上,放少許油燒熱,然後下肉末炒散,加料酒炒幹水分,加鹽、胡椒粉、味精調味,然後放入适量的甜面醬炒香,肉末呈現誘人的茶色(如果顔色較淺,可以加少許醬油),微微吐油就可以起鍋放在一邊了。千萬不要被這香氣勾引,忍不住偷上兩嘴,估計你會把面臊變為一道菜的:) 再來說說調味。擔擔面的定碗調料非常的多:鹽、味精、醬油、醋、辣椒油、香油、白糖、碎米芽菜、蔥花和少許的鮮湯,甚至還有人會放點花生碎和芝麻粉增香。似乎看起來非常的麻煩,但是這正是四川廚師的高妙之處。

  四川廚師高明,高在用味來刺激你的味蕾,用味來吸引你的食欲,叫人吃了就忘不掉;四川廚師的精妙,妙在可以把很多的調味原料組合在一起,讓其和諧的統一,一味襯托另一味,一味更比一味好。

  擔擔面圖解(科普下擔擔面的由來吧)(2)

  炒好面臊,放好調料,就可以開始煮面了。面條煮熟後,撈入已調味的碗中,撒上少許的面臊就可以了。 如果你來成都,可以到成都太升南路(那裡是“手機一條街”,離春熙路不遠,成都人都知道)上,找到一家叫做“擔擔面”的面店,叫上一碗,保管吃得你汗水直流,口水直流,不過你吃了之後,可要記住擔擔面的特點,免得别人問起的時候,你隻會說“好吃”,如果你能像我一樣說出下面一段話來,肯定會讓别人瞪大眼睛、口水直流的:面條滑爽,面臊酥香;鹹鮮微酸辣,芽菜香味濃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