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簡短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簡短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28 15:11:23

  講述人:王傑,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相思。

  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的節日習俗在漫長的歲月中幾經改變并延續至今,我們今天的清明節日成為了一個人們用于懷念,用于祭奠,用于銘記先人和先輩的日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清明》想必我們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詳,它描寫的是清明節的節日景象。清明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對于清明,我們可能知道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國家的法定假期。可是,對于它的來曆和具體習俗卻了解的不太詳細。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簡短(清明節志①清明節的由來)(1)

  清明節逐漸與“上巳節”和“寒食節”融合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同時為節氣和節日的傳統民俗節日。我國古時著名的氣象學著作《曆書》中就有言:“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可其實,在古代,清明節隻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并非我國古代的傳統節日。 而古代人在清明期間是要過“上巳節”和“寒食節”的,隻是随着曆史的變遷,寒食節與上巳節都逐漸地退出了曆史舞台,成為過去式,清明節這才慢慢地與兩個節日逐漸融合,成為包涵了這兩個節日寓意與習俗的一大節日。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簡短(清明節志①清明節的由來)(2)

  古人将清明節成為“三月節”

  古時,人們将“清明節”稱為“三月節”,《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就有這樣的說法:“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這裡的三月指的是夏曆的三月,故因此得名“三月節”。“清明”與“潔齊”互為形容詞,“潔齊”謂萬物因溫濕潤澤而生長,“清明”指氣候清淨而明媚。每每到清明之際,冰雪消融,萬物複蘇,草木青青,莺飛草長,一派欣欣向榮景象。作為時序标記的清明,在漢代就已經有了明确記載,可是,作為一種節日,直到唐宋以後才形成。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簡短(清明節志①清明節的由來)(3)

  到了唐玄宗時,下诏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清明節是傳統的春祭大節,與之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清明祭祀一種方式是采取墓祭的形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廟祭是宗族的共同聚會,有的地方徑直稱為“清明會”或“吃清明”。

  清明節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拜祭。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清明節處在生氣旺盛的時節,也是陰氣衰退的時節。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節在曆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内涵,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緬懷祖先。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