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這一食材似乎從他的出世就帶着浪漫情調,也有着人們津津樂道的來曆傳說,或許還有雲南邊陲那濃濃的七彩風情。作為一種地方美食小吃能這樣風靡各地,更讓人垂涎,不得不讓人對它的來曆傳說、種類、制作工藝、口味多了幾許探知的沖動。
幹漿米線
據說古時剛出來的米線被稱作“粲”,當時制作米線的原材料應是糯米,它的制作工藝基本就是今天酸漿米線的制作雛形。先把糯米磨成細粉,然後加入水和蜜調和,調至稠稀适中,灌入底部有漏眼的竹勺,這樣粉漿流出來的像細線一般,再入鍋中煮熟即成米線,再後來還被稱作“亂積”。如果從制作工藝的角度來分米線種類的話,應該有兩種,一種就是比較原始也最正宗傳統的“酸漿米線”,這種米線制作工藝比較複雜,生産費時,但筋骨好,爽滑回甜,有精米的清香味,也是傳統的制作方法。當然這種工藝制作出來的米線貯存困難,時間稍微長一點米線就失去關鍵的口感。
肥腸米線
另一種就是到宋朝時期出現的幹制米線了,這種米線以大米為主要制作原料,磨出的米粉中會加入其它雜粉,諸如綠豆粉或者土豆粉之類的,這樣的米粉直接放入機器中擠壓而出,靠摩擦的熱度使其糊化成形,故稱“幹漿米線”。這種工藝生産的米線便于攜帶和貯存,而且潔白光亮,細如絲線,幹品就像鳥窩狀,也是當今比較盛行的産品,不過食用前需要提前水泡蒸煮漲發,且口感遠不及“酸漿米線”。
米線
“過橋米線”的來曆傳說讓人感動,相傳古時滇南某地有一秀才,為了取得功名,奮發讀書,幾乎廢寝忘食。為了專心不受幹擾,他經常到附近南湖湖心的小島上讀書,這兒十分幽靜。湖邊還有一石橋,一直延伸到湖心。這位秀才的妻子是個很賢惠的人,她自己省吃儉用,大力支持丈夫攻讀。每天都做些好吃的給丈夫送去,可是丈夫讀起書來往往廢寝忘食,經常飯菜涼了,他就随便吃幾口,又接着讀書。天長日久,丈夫身體漸漸消瘦。妻子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牛肉米線
有一天,秀才妻子為了給丈夫補補身子,就炖了隻老母雞,并準備了不少米線,高高興興地送到丈夫跟前。到了晚上,她去收拾碗筷時,丈夫還在潛心攻讀,雞湯一點沒動。秀才妻子打開蓋一看,湯還是熱乎乎的,原來是湯的表層厚厚一層雞油将湯嚴嚴實實地蓋住,起到保溫的作用。妻子就将米線放在雞湯裡燙一下讓其丈夫吃,看着丈夫吃起來很香甜,她自己也非常高興。從此,聰明的妻子便創造了“過橋米線”這種吃法,她天天給丈夫送雞湯,用湯燙米線。還經常帶去一些肉絲、鮮魚和其他一些新鮮蔬菜,将這些東西放入雞湯裡燙一下就可以吃,而且味道鮮嫩可口,使其夫免受冷餐之苦,最終取得功名。後來,這種米線的吃法漸漸也傳開。因妻子每次給丈夫送吃的要經過湖中那座橋,人們便給這種米線取了個名字叫做“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由來
如果要說米線的口感是關鍵,那麼拌入的醬料和湯汁才是靈魂。要想吃出美味的米線必須熬制好的湯水澆上才行,一般熬湯選取母雞或者排骨皆可,醬料可以用肉末炒至,具備這樣的食材基本可以制作出過橋米線來食用,當然這裡也可以放一些熟牛肉、雞蛋、青菜之類的配菜,而根據加人不同的醬料或者其他炖菜就衍生出不同的口味,這樣米線的名字當然也就很多種,于是就有牛肉米線、肥腸米線、鳝魚米線、土雞米線等等。以下是我分享自己最近做的一次米線過程和選用食材。
主要食材:水發幹漿米線、豬肉醬料、母雞湯
水發幹漿米線
熬制母雞湯
選用豬肉
其他食材:蔥姜蒜、青菜、豆幹、五香大料粉末、生抽、醬油、鹽、甜面醬、料酒、蘿蔔丁
青菜香幹
蘿蔔丁
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先把市場買回來的“幹将米線”用水充分泡發至軟,大概12小時以上。
第二步,熬制雞湯,選用母雞或者豬排作為原料,慢炖2小時以上;炒制醬料,選用肥瘦相間五花肉沾成細丁,鍋中倒油燒熱後下肉粒炒至出油,放入蔥姜蒜末,倒入料酒、生抽、醬油,放入甜面醬和精鹽、加人五香粉和适度的開水繼續熬制20分鐘即可。
雞湯
熬制的醬料
第三步,鍋中燒開水,用漏勺盛泡好的米線放入開水中,可同時下青菜、豆幹之類配料以求顔色搭配更鮮豔誘人。
漏勺内放泡過的米線
放入滾開的水中稍煮
再放青菜和香幹
第四步,待米線熟後和青菜一起倒入大碗中,加入醬料再澆上雞湯,一碗米線就可以享用。
煮好的米線盛入碗中舀一勺醬料放在上面
澆上香濃的雞湯
此種米線的口感雖然不及“酸漿米線”,但是能做到這樣已實屬不易了,畢竟正宗的“酸漿米線”原材料市面很難買到,你看濃濃的醬料味和着雞湯的鮮香,加上米線的勁道照樣還是一道不錯的美食體驗,值得嘗試!
作者:歎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