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

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0 23:13:47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南京奧博【社教小課堂】開課啦!五十六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大家要搬好闆凳認真聽哦~

土族:輪子秋

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五十六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1

輪子秋是土族傳統娛樂項目,每年正月農忙過後,土族青年們将大闆車改裝成融秋千、轉盤為一體的吊車,兩名身着彩裝的姑娘在上面飛旋起舞。為求一年神清氣爽,男女老幼在“輪子秋”上轉一轉已成習俗,技藝高超者還能做出高難度的雜技動作。

輪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團結的結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聞樂見并踴躍開展的傳統活動。冬季碾完場後,人們在平整寬闊的麥場或者寬敞的地場上,把卸掉車棚的大闆車車軸連車輪堅立起來,穩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車輪上平綁一架長木梯,梯子兩端牢固地系上皮繩或麻繩挽成的繩圈。兩人相向推動木梯,使之旋轉,然後乘着慣性分别坐或站在繩圈内,快地轉動起來,并表演出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驚險動作,令人喝彩。觀看的人還不時地幫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轉。有時,一大群服裝豔麗的男女青年在旁邊圍成圓圈,載歌載舞,勢如衆星簇月。

柯爾克孜:馬上角力

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五十六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

所謂“馬上角力”主要是指力量與馬技的較量。柯爾克孜人的馬上角力分男子、女子、老年、少年等不同類型,其中,要數老太太馬上角力更為引人注目。

比賽時,兩位拖着銀灰發辮的老太太,跨上經過精心裝扮過的坐騎,坐騎鬃毛用新線纏繞,馬尾打結卷起,鞍後再墊上一件疊成多層的馬褥。競賽雙方在相距百米的地方相對緩馬而來,互相緻禮并問候後,便揚鞭催馬背道而馳,待勒轉馬頭相對時,兩馬同時沖上前去,騎手相互看準對方的手,猛拉起來兜圈,各向自己一邊猛拉,力圖将對手擒拿或拉下馬,雙方在兜圈中伺機進攻,有時難免會扭成一團。經過長時間的鬥智鬥勇,将對方拉下馬者為勝;若雙方同時滾下馬背,則起身擁抱,握手言和。

高山族:竿球

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五十六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3

竿球,又叫頂球、刺球,高山族語稱“卡不隆”球,是一種用竹竿争頂球的高山族傳統球類運動。竿球起源于清代,流行于台灣省的屏東、潮州一帶,福建建陽、漳平等地高山族也有此項活動。

球以藤絲或樹皮編紮,大如瓜,輕如綿,畫以五彩。遊戲者每人持一根一米多長的竹竿,輪流用竹竿上端頂球,未能頂起而讓球落地者輸,罰以酒。

達斡爾族:曲棍球

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五十六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4

曲棍球在達斡爾族又被稱為“貝闊”。 打“貝闊”,是達斡爾族祖先流傳下來的民族體育競技活動,據說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其打法酷似現代的曲棍球,因此有人将打“貝闊”比做曲棍球的“鼻祖”。

“貝闊”的打法是:甲、乙兩方各5—10人,在相距半裡遠的場地兩端設下營門。雙方隊員有奪球、護球、進攻、防守、射門、守門的具體分工;一旦将球擊入對方營門,則獲得記分。以在約定時間内進球得分多的一方為最後獲勝者。

達斡爾族的“貝闊”球杆是用根部帶彎度的嫩柞木制成的,富有彈性,便于擊打;球則是用杏樹根塊或毛氈加工而成,大如拳頭,飛滾如意。在長期的競技運動中,自然形成了從右側擊球、除守門外不得抓球或踢球、不許抛球杆接球、不許用球杆絆人等約定俗成的競賽規則。

在村屯的集會及穆昆氏族“敖包祭”等重大活動中,打“貝闊”成為十分吸引人的一項娛樂、競技活動。圍觀者情緒熱烈,不斷為球場上的精彩表演和難解難分的争奪呐喊助威。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兒童和年輕人普遍進行各種規模的“貝闊”球賽,增添了達斡爾族“阿聶”春節的歡樂氣氛。

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

“百年緣”——慶建黨100周年非遺剪紙藝術展

特别展出由著名體育剪紙藝術家鄧蓉蓉老師

新近創作的【五十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系列剪紙

▼▼▼

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五十六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5

感興趣的朋友

趕緊來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參觀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