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放風筝的曆史典故

放風筝的曆史典故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0 23:10:28

放風筝的曆史典故?風筝,又稱紙鸢,那麼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放風筝的曆史典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放風筝的曆史典故(風筝的由來)1

放風筝的曆史典故

風筝,又稱紙鸢,那麼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為什麼叫紙鸢

飛翔的鸢

鸢是一種體形較大的鳥,古代的風筝主要是模仿鸢的形狀做的,與古代的火箭一樣主要用于軍事領域來傳信号用的。因為是用紙做成的所以就叫紙鸢,這個叫法應該是較帖切的。紙鸢的由來

古代放飛風筝圖

風筝起源于中國,中國風筝有悠久的曆史。最早的風筝并不是以紙制作,而是木制的。傳說中第一個風筝為“魯班”制作,稱之為“木鸢”,《渚宮舊事》記載魯班“嘗為木鸢,乘之以窺宋城”。而以《呂氏春秋·愛類》記載“公輸般為高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說明魯班當時造的是“高雲梯”而不是木鸢。《韓非子》記載中木鸢的發明者不是魯班而是墨子墨翟。

墨翟

墨翟(公元前478-392年),為春秋戰國時的哲人,諸子百家中墨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外儲說》記載墨翟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鸢,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内),“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意思是說墨子曾就研究試制了三年,以木闆制成了一隻木鳥,将其放飛并使其成功飛起,但隻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木鸢”(或“木鹞”)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另《康熙字典》中釋義的木鸢發明者也是“墨翟”。而《墨子》中記載魯班發明的“木鵲”比墨子的“木鸢”更加精巧:“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後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後,才開始出現紙做的風筝,稱為“紙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