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伴随着雨季的到來,菌子噌噌往上冒,又到了雲南人撿菌、吃菌的季節。然而,野生菌雖美味,風險卻不容忽視,每年吃菌中毒的事屢見不鮮。“雲南發布”開設“吃菌那些事”科普欄目,和大家一起聊聊哪些菌子能吃?哪些菌子不能吃?野生菌中毒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急救……陪伴大家度過一個美味又安全的“食菌季”。
随着雨季的來臨
雲南又進入
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好時節
山林中的一些菌子
乍看起來往往非常相似
但其實卻大不一樣
甚至一個無毒,一個劇毒
一定要注意區分
不易識别的菌子不要吃
密褶紅菇
VS
火炭菌
俗稱“火炭菌”的亞稀褶紅菇是雲南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中毒病死率可達70%以上,而外形極為相似的密褶紅菇、稀褶紅菇卻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難區分,需要專業人員結合顯微鏡及分子生物學鑒定手段才能進行準确鑒别,建議這類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亞稀褶紅菇 圖源:“雲南疾控”微信公衆号
雞枞
VS
灰花紋鵝膏菌
你聽說過吃“雞枞”中毒嗎?其實,雞枞是無毒的,中毒是因為誤食了形态與雞枞很相似的毒菌,如劇毒的灰花紋鵝膏菌、拟灰花紋鵝膏菌、假褐雲斑鵝膏菌形态和雞枞很相似,因此撿食雞枞要特别小心。
雞枞菌 南華縣委宣傳部供圖
灰花紋鵝膏菌 圖源:“雲南疾控”微信公衆号
拟灰花紋鵝膏菌 圖源:“雲南疾控”微信公衆号
假褐雲斑鵝膏菌 圖源:“雲南疾控”微信公衆号
轉發!周知!
*文中部分圖片和内容來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教授和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相關資料
來源:“雲南疾控”微信公衆号
編輯:普娅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