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麼看待眯眯眼事件

怎麼看待眯眯眼事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7:41:14

怎麼看待眯眯眼事件(怎樣看待圍繞眯眯眼)1

近日,某品牌産品宣傳海報中,模特的“眯眯眼”等元素,備受質疑;電影《雄獅少年》,也因主要人物造型是“眯眯眼”的問題,引來争議。與此類似的事件,一段時間以來不時引發讨論。對這一類問題,應該如何看待?我們進行了一次“圓桌會”,也歡迎大家和我們一起探讨。

​從産品角度看:

充分尊重受衆,才能赢得市場

​A:不管這家企業是否存在醜化國人的主觀故意,這件事本身反映的問題卻很真實,就是無論是國内外企業,還是藝術家、電影制作者,所播出的廣告、創造的作品,都必須有更成熟的受衆意識,既要對受衆的認知和審美情趣有所了解,更要尊重受衆所處的文化環境和曆史情感。畢竟,無論廣告還是藝術作品,一旦公之于衆,就必然被置于聚光燈下和輿論場中,就必然要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和審視。必須周全考慮主流文化、大衆審美和受衆心态,沒有這樣的受衆意識,輕則鬧個笑話,重則适得其反、徹底“翻車”。

B:我覺得這是品牌形象塑造和大衆審美的一次正常碰撞。消費品牌選擇模特是為了增加社會公衆對他們的好感度,他們可以引導公衆接受,但不能挑戰大衆的普遍審美。品牌選擇的模特,代表品牌的形象和價值,如果引起公衆不快,就會在市場上産生負面效應。

C:是的,将“眯眯眼”作為一種辱華标志,有着很長的曆史淵源。因此,“眯眯眼”某種意義上确實牽動了人們的民族情感。所以,當商家的廣告出現這一元素時,一個商業行為便引發了一場社會輿情。

D: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個人特征打造、用于商業宣傳的文化産品,應當盡可能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和産品氣質是否相符,二是大衆審美能否接受。無論是海報、還是視頻,做出來都是給人看的,那就需要兼顧大衆的審美意趣。以表達文化自信、傳播正能量為根本,根據市場反饋,不斷調整表達方式、宣傳内容,推出更多消費者買賬的文化産品,企業才有可能真正獲得市場的尊重。

E:的确。包括模特的選擇、人物的造型等等,從審美的市場接受度上來讨論,消費者作為受衆,有投好惡票的權利,這本身也是在給品牌以市場反饋。更多注重文化内涵和産品質量,才能更好赢得市場、也赢得認同與尊重。

從審美角度看:

培養健康審美趣味,涵養強大審美自信

​F:正如人有高矮胖瘦,人的長相也各有特點,“眯眯眼”、吊眼梢本就是客觀存在的樣貌特征。在此基礎上,有環肥的豐腴美,有燕瘦的苗條美,有人推崇纖細,有人推崇力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審美标準,個人的審美偏好也各不相同。這是個人的自由,也是個人權利。從這個角度看,眼睛大也好小也好、膚色深也好淺也好,每個人盡可以保持自己的審美偏好,無需定于一尊。

G:不過,一個時代、一個社會,也都會有屬于自己的風尚,這是一種大衆審美或者說社會審美。大衆傳媒上的内容,包括廣告、視頻等等,都會影響甚至塑造這樣一種社會審美。我們包容多元的個體審美趣味,但也需要形成一種健康的大衆審美,更需要塑造一種向上的主流審美。這樣的審美,決不能是扭曲的、惡俗的;塑造這種審美的大衆文化産品,也不能是媚俗的、病态的、矯揉造作的。眼睛可大可小,但要精氣神十足;身材可胖可瘦,但要自信從容陽光。這樣,整個社會的審美才能更健康也更健全。

H:一個基本前提是,不能讓西方塑造我們的審美。對于他們惡意的醜化和不懷好意的污蔑,要保持足夠的警醒并予以反擊。在曆史上,西方國家對于中國人就有“傅滿洲”“查理陳”“蘇西黃”這樣的刻闆印象,“眯眯眼”甚至成了一種辱華符号。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尤其需要防止被這種歧視性的審美趣味給帶歪了。

I:不過,對于用“眯眯眼”之類的符号辱華,反擊的行為絕不是對内上綱上線、自我審查。否則,如果再嘲笑低鼻梁、黃皮膚等特征,我們又該如何自處?這個道理并不複雜。我覺得應該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我們反對的不是“眯眯眼”,而是反對以下兩點:一是,基于陳舊刻闆印象、特定身體特征的歧視;二是,刻意讨好西方審美、在曲意逢迎中定義中國的現象。這當中不僅有審美的問題,更有心态的問題、文化的問題、政治的問題。

J:其實,無論是模特的長相,還是自己的容貌,我們都應該欣賞和悅納多樣的美,以不同的風采展現中國的審美。隻有建立由内而外的自信,才是對歧視的最好反擊。如若沒有這樣的自信,就容易被類似的議題牽着鼻子走,反而把西方的偏見當成了唯一的标準,“是人之非,非人之是”,為了贊成而贊成、為了反對而反對。當我們有足夠好、足夠多的作品和産品,來提升對何為美、何為時尚的定義權、話語權,才能走出被西方審美文化帶偏節奏,乃至被其所侵襲的境地。

​從傳播角度看:

​堅持效果導向,也避免“扣帽子”

​K:應該說,輿論場的反映,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公衆對美西方辱華标簽的警惕,體現出高度的文化自覺。但對“眯眯眼”的讨論,既需要分清對象,更需要分清動機和場景。在藝術創作中故意醜化中國人,甚至以比“眯眯眼”的手勢表達歧視,這樣的西方偏見,我們不接受,也會有力反駁。愛國是本能,維護民族尊嚴是每個中國人天然的情緒。不過,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情景地認為,眼睛小就是“眯眯眼”,隻要使用小眼睛模特一律就是辱華,這多少也有些太過敏感了。可以不同意類似的審美,可以讨論藝術創作的方向,但沒必要上綱上線。

L:質樸的愛國熱情可以理解,但确實要一事一議,不能把不同的情形混為一談,籠統扣上帽子,跟風喊打喊罵。應該容得下多元化審美,各美其美,才能拼湊起美美與共的圖景。不過,也需要對相關内容有所警惕,不能在有意無意間成了西方歧視的“傳真機”。此外,還應格外注意防範,一些自媒體利用公衆樸素的愛國情緒,惡意引戰、拉仇恨、搞對立,污染網絡空間。

M:眯眯眼已經成了一種特别的議題設置,我們應該警惕辱華問題,也應該警惕借眯眯眼議題攪混國内輿論,乃至強迫選邊站隊制造分裂。誅事不誅心,誅心無完人。網絡輿論糾紛的糾結點,就在于很難區分誅事還是誅心。一個話題設置成公共話題,一種行動設置成公共選擇,便會考驗輿論走向、也考驗公衆心态。對眯眯眼的話題,尊重審美多元是第一層,警惕對立分裂是第二層,呼籲理性看待是最高層。

N:一種社會觀念的形成,往往具有複雜的曆史原因、現實因素,眯眯眼被視為對亞裔的歧視,這在社會觀念層面特别是在西方社會已經成為共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内企業不正視客觀存在的觀念、不清楚可能造成的争議,甚至試圖迎合西方的刻闆印象,本身是不可取的。我們尊重審美的多元、尊重個性化差異化的表達,但進入到公共傳播領域必須堅持效果導向,特别是要避免陷入西方設置的話語陷阱。審美是客觀的,可以随着社會現實的變化而變化,但在社會現實沒有變化之前,有必要尊重客觀規律和現實。

來源: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爆料xxcbwx,24小時報料熱線0731-8557118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