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在中國民間諸多玩賞鳥中,八哥就以其能說會道的特點為世人所熟知。然而,民間傳言,八哥要想說人話,還得經曆一個大手術——撚舌!
八哥撚舌之說我們已無從考究其來源。一般老人會形象地認為,八哥舌頭上有一層繭,如不去掉那層繭,八哥舌頭就不能像人那樣靈活,也就無法說話。從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可以認為,舊時的人覺得鳥要說話,就要有人一樣能活動自如的舌頭;那麼,如果人想像八哥那樣鳴叫,是不是隻要把人的舌頭修成八哥那樣再滴一些502膠水處理舌頭表層,就可以做得到?顯然是無稽之談!
在我們生活中,凡是說八哥需要撚舌的人,十有八九都是道聽途說,自己根本沒養過八哥,也更沒給八哥撚過舌。當這種人見到别人養八哥後,往往會擺出一副飽經滄桑萬事通的姿态,來問你的八哥有沒有撚舌,為什麼不給八哥撚舌等等,在他們心中,沒撚舌的八哥就是廢鳥一隻,不會說話或者說不明白。那麼,究竟有沒有人真給八哥撚舌呢?你别說,還真有,而且已經衍生出三種撚法:手指撚動法、香灰烙燙法、剪刀修剪法。由于後兩種方法很難掌握,極易弄出鳥命,因此一般多采用第一種撚法:即兩根手指捏住八哥舌頭撚動,直到舌尖硬殼脫落;待八哥恢複一個月左右,再進行第二次撚舌。事實上很多八哥在進行第一次撚舌後就死掉了,不知道當時八哥主人心裡是什麼滋味。
民間既然有這麼系統的撚舌方法,難道八哥撚舌才能說話真的是有據可依?
這些年來,市場上的八哥供應越來越大,百十來塊就能買一隻,不像以前有價無市,想要一隻八哥雛鳥不光要附近有窩,還要有人敢冒死掏窩(八哥窩一般選擇高大喬木頂端的喜鵲廢巢、牆洞或者古木樹洞裡面)。現在一頓飯錢就能換來兒時夢寐以求的八哥鳥,簡直不要太幸福!據無數鳥友實踐證明,八哥鳥根本無需撚舌,就能說話,至于說話質量的高低,卻是因個體而言。
那麼,是不是撚舌之後的八哥說得更好呢?
科學研究表明,八哥說話,完全是靠自身控制鳴肌、鳴膜來進行發聲,而這兩種器官都在八哥喉部,和舌頭沒半毛錢關系。八哥說話的情況決定于本身對鳴肌、鳴膜的控制能力,而這個能力既受先天影響,也受後天的訓練和學習影響,因此具有個體差異,也就是說為什麼有的八哥說話清晰大聲,有的八哥說話就不怎麼樣。
大量事實證明,八哥并不需要撚舌就能說話;而“八哥撚舌後能說得更好”的傳言也毫無科學依據。由此可見,八哥要撚舌的說法,都是舊社會人們主觀地把八哥說話與人類說話聯系在一起,産生一種“鳥類說話需要像人類那樣通過舌頭變換口腔氣流從而說出人話”的臆測。
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您是否依然認為八哥需要撚舌才能說話?
歡迎諸位看官點贊、評論交流;如果您也喜歡寵物,敬請繼續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