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打工人,
清晨醒來,
頭疼的事情不是上班,
而是要花不少時間在路上。
小坊也因此,犧牲了早飯。
12 月 5 日
# 超千萬人正承受 60 分鐘以上極端通勤 #
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引發了衆多網友讨論
12 月 4 日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
《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
36 個全國重點城市中
共有超過 1000 萬人正在承受
60 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
全國主要城市
單程平均通勤時耗 36 分種
單程平均通勤時耗,是城市空間、交通效率、宜居水平的綜合體現。
36 分鐘,是全國主要城市通勤人口的單程平均時耗。其中,超大城市平均通勤時耗 41 分鐘,特大城市 37 分鐘,Ⅰ、Ⅱ型大城市分别為 34、33 分鐘。
北京、上海、重慶、成都通勤距離超過 9 公裡,通勤時耗達到 40 分鐘,是中國城市中通勤距離最遠、時耗最長的 4 個城市。其中,北京通勤時耗 47 分鐘,是全國唯一單程平均通勤時耗超過 45 分鐘的城市。
短時耗通勤是很多人追求的生活狀态,既滿足工作的要求又能保證生活的質量,受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居民對縮短通勤出行時間的期望更加強烈。
全國主要城市
45 分鐘以内通勤比重 76%
從城市治理的角度,需要将通勤時耗控制在合理水平。45 分鐘通勤保障已經成為全球大城市的目标共識。
《紐約 2040 —規劃一個強大公正的城市》提出 45 分鐘以内通勤人口比重 90%,作為城市繁榮、公平、可持續發展的目标。
上海、南京也提出 45 分鐘通勤覆蓋 80%-90% 作為城市運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質的衡量标準與發展目标。
數據顯示,36 個全國主要城市 45 分鐘以内通勤人口比重 76%。其中,超大城市 45 分鐘通勤人口比重僅有 69%,特大城市 74%、Ⅰ型大城市 80%、Ⅱ型大城市 83%。對于超大和特大城市,距離 45 分鐘通勤覆蓋 80%-90% 的發展目标尚有一定差距。Ⅰ型大城市中大連、合肥、長春、哈爾濱和長沙,45 分鐘通勤覆蓋也尚未達到同等規模的平均水平,城市通勤支撐與保障不足,居民的交通出行和生活品質亟待提升。
45 分鐘以内通勤人口比重,上海的數據是 68%。
超千萬人
承受 60 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
關注極端通勤,避免超長通勤帶來的身心傷害與社會問題,是構建城市風險防範體系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舉措。
數據顯示,36 個中國主要城市中有超過 1000 萬人,占通勤人口的 13%,正在承受 60 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
其中,超大城市單程大于 60 分鐘的中心城區通勤人口比重 18%,上海為 19%。
長時間通勤占用了人的日常運動、睡眠等生活時間,嚴重損害身心健康。瑞典于默奧大學社會地理學教授 Erika Sandow 研究指出,上下班耗時超 45 分鐘,離婚率将增加 40%。
網友熱議
你平時的通勤時間要多久?
你能接受的通勤時間又是多久?
歡迎來留言區說說!
來源:東方網、中規院交通院、江蘇新聞、究竟視頻、網友評論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新聞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