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華為公司出來的交換機品牌

華為公司出來的交換機品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0:40:22

金華新聞客戶端12月25日消息 金華日報記者 孫媛媛

1993年,在經曆了數次研發和市場的告敗後,華為推出了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以下簡稱08機),标志着華為公司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技術積累。08機被稱為華為的曆史性産品,是成就華為成為當今千億級企業的奠基之石,甚至對中國整個通訊産業來說也意義非凡。

華為曾憑借08機,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戰略一舉斬獲13億元的訂單,也曾借助08機成功拓展海外市場,一度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服務上億用戶,為我國通訊設備赢得廣泛贊譽。

然而,這台“明星機”在剛推向市場時,卻由于種種原因一度受冷。最早為華為08機打開市場大門的是義烏郵電局。揭開這段往事面紗,閃爍着大企業在創業初期的困境中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而這一點,恰與義烏敢為人先的奮鬥精神不謀而合。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兩者緊密協作,譜寫了一段時代佳話。

華為公司出來的交換機品牌(我們用了華為首台程控式交換機)1

上世紀90年代華為08機機房設備

為了用華為的機子和省局甩電話

1993年,王建林是當時義烏郵電局副局長,負責通信建設和技術。

2018年,他已退休在家,帶帶小孫子享受天倫之樂。當記者表明來意,他很是驚訝:“我們用了華為首台程控式交換機,你們怎麼知道的?”言語中,是倏然間打開記憶大門的欣喜。那一段封塵了25年的往事,就着一杯茶水,緩緩流向今朝。

當時的交換機市場,由于國外産品成熟、性能穩定,各地郵電局和通信商紛紛使用進口設備。王建林回憶說:“當時主流産品是合資企業上海貝爾的S1240交換機,全國都在定,市場非常緊張。”

在這之前,郵電局使用的固定電話交換機普遍是縱橫式的,容量有限,通話質量也不穩定。随着社會的發展,縱橫式交換機已無法滿足人們對于通話的需求。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内有了程控式交換機,為固定電話實現了數據化聯通,大大提高了通話質量,廣受全國各地郵電部門的歡迎。

由于市場緊俏,義烏郵電局一直訂不到貨,地方更換交換機的需求又迫在眉睫。在一次通信設備的杭州展銷會上,王建林第一接觸到了“華為”。“支持民族工業!”王建林說:“我印象非常深刻,記得任正非在攤位前反複說着這句話。”

定上海貝爾的交換機還要“開後門”,在了解了華為08機以後,王建林心想:既然交換機那麼難定,就嘗試用用華為的吧。“要啟用華為的機子,壓力可不小。”王建林說,“這是新出的第一台機器,沒人用過,要重新配備電源設備和輔助設備。萬一開不通,風險很大。”在當時,如果一片電話不通,就屬于要追責的重大事故。

“要冒風險,省局也不同意我們用。”當年,縣市級郵電局對通訊設備還擁有自主采購權,王建林笑稱:“當時年輕氣盛,也不知道哪兒來的勇氣,硬是和省局抗到底。為了采購華為08機,還和上面甩過電話。”

就這樣,面對全新的品牌和産品,頂着初試的風險和壓力,義烏郵電局訂購了2000門華為08交換機,并選擇了佛堂鎮作為開通試點。

打地鋪睡機房 夜以繼日安裝調試

作為第一筆程控式交換機訂單,華為公司非常重視。“做軟件調試的,做硬件安裝的,一批接着一批來。”王建林回憶說,當時華為的主要骨幹和研發團隊全數來過佛堂,其中包括任正非、鄭寶用、毛升江等如今行業内大咖級人物。

“開始安裝的時候也遇到過不順,但他們的工作态度非常積極。”王建林說,華為技術人員婉拒了義烏郵電局定好的旅館,從旅館租了被子,直接打地鋪睡在機房裡。當時正值三伏天,機房裡極為悶熱。“華為員工毫不在乎環境狀況,全身心撲在工作上,艱苦奮鬥的敬業精神讓人佩服。”

與華為技術人員并肩“作戰”在安裝一線的還有義烏郵電局的工作人員。宋保良是現在義烏電信公司副總經理,1993年,20出頭的他還是義烏郵電局的一名工程師,見證了首台08機的安裝。

“華為的技術骨幹也都很年輕,對于當天沒解決的問題,一夜研究到天亮。”宋保良對當年的安裝過程記憶猶新:“他們一邊和深圳的研發人員連線溝通,一邊在機房内做調試,很能吃苦。”

畢竟是首次安裝使用,08機的功能要真正落地還經曆了多次技術改進。“在安裝調試過程中,我們根據以往其他機型的安裝經驗,和他們一起探讨研究改進方法。”宋保良說,華為技術人員耐心聽取,及時進行改進,“包括前期怎麼布線好看,後期需要出台驗收手冊,我們雙方互動很頻繁。”

安裝、調試、探讨、改進……就這樣夜以繼日工作了半個多月,08機終于在佛堂成功安裝。1993年10月,在義烏通彙商廈舉行的鑒定會上,該機通過了國家郵電部驗收,正式進入電信網絡得以應用。“當時還是我主持的會議。”從訂購到驗收,佛堂的08機對于王建林來說,仿佛是一個念念不忘的孩子,這一刻,就要踏上全新的征程。

驗收通過後,雙方在義烏稠州路的一個飯店開了小型的慶功宴。“喝高了,真是開心。”說着,王建林飲了口茶,咂嘴之間裡好似也有那當時的滋味。

華為公司出來的交換機品牌(我們用了華為首台程控式交換機)2

1996年義烏郵電局工作會議,王建林主持會議

義烏一度成了新技術試驗田

首台程控式交換機的成功落戶堅定了義烏郵電局與華為繼續合作的信心。“《華為人報》每期都會寄給我,隻要看到華為有新技術宣傳,我們就會用他的産品。”王建林說:“哪怕是沒有完成成熟的産品,我們都敢用。我們非常相信華為團隊的研發能力和敬業精神。”

首個V5接口的安裝驗收、首個電源監控設備的應用、能實現越洋通話的七号信令系統……義烏曾一度成為了華為新技術的試驗田。

1996年,華為率先實現了固定電話上撥打短号的功能,恰逢義烏希波漫酒店即将開業,就計劃在酒店内安裝局域交換機。據宋保良介紹,當時,義烏是全國首個實現撥号上網的縣級市,華為技術人員通過互聯網與深圳總部進行實時的對接溝通,連續三四天睡在酒店機房裡。連日的加班加點,終于迎着開業的鞭炮聲安裝成功,希波漫酒店是全國第二個安裝局域交換機的酒店,僅次于當時的深圳五洲賓館。

“皮實、好用”,是義烏老郵電人對華為産品的一緻認知。“以前供電緊張,電壓不穩定,220V的标準電壓一有跳動,進口或者合資的交換機就無法工作。但是華為的交換機即便在170V的電壓下也能正常使用,特别适合當時中國國情。”宋保良還說:“别的交換機要在空調恒溫下才能運作,碰到停電就‘癱瘓’,而華為卻對環境溫度‘遲鈍’得多,放在簡易房甚至樓梯下都能用。”

能耗低,對電壓要求低,對環境的适應性強,這樣的“皮實”特性讓華為産品備受當時郵電部門的青睐。此外,清晰直白的漢化圖表式界面也是華為交換機的一大特色,給操作和維修提供了便利。

華為的服務意識也讓宋保良贊不絕口:“訂貨以後不用找其他人,有問題直接打電話給前台,機子處在怎樣的生産階段,什麼時候能供貨,貨品已經送到哪裡,一整套進程都清清楚楚 。‘為用戶創造價值’這句話在華為用到了極緻 。”有了華為的進入,義烏郵電局就徹底放棄了日本F150交換機,同時也極大地拉低了當時老牌交換機的價格。

華為公司出來的交換機品牌(我們用了華為首台程控式交換機)3

1998年義烏電信工作人員與市領導探讨華為接入網建設

床墊文化與義烏精神不謀而合

上世紀9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稠州大地,義烏的創業熱潮此起彼伏。講起當時批量安裝程控式交換機的熱鬧場面,王建林依舊心潮澎湃:“那時候,可以說哪裡開通程控自動電話早,哪裡的經濟就能迅猛發展。”

佛堂的成功迅速帶火了08機在義烏的大批量應用,就連電信母局也改成了華為的機子。“大家都很有動力、有幹勁,天天跑鄉鎮村莊做宣傳搞培訓。老王還開壞了一台車,整個團隊三個月裝了58000多台固定電話。”講起當年的奮鬥史,當時義烏郵電局的老員工都覺得華為的“床墊文化”與義烏敢為人先開疆拓土的精神不謀而合。

一張床墊半個家,華為早期的技術人員艱苦創業,困了累了就直接睡在辦公室自備的床墊上。這樣堅韌不拔的精神形成了華為固有的“床墊文化”并傳承至今。

1994年,在義烏赤岸鎮的機房内,老鼠鑽進了交換機,破壞了正常運行。“我一看,燒了8塊闆子,直接影響幾十個用戶通話。”王建林發現該問題後立刻緻電華為。當天晚上,華為技術人員就帶着替換闆乘飛機到了上海,再坐出租車直接送到赤岸鎮。“第二天早上6點我去打電話,通了。”王建林連連贊歎這樣的“華為速度”。

還有一次,義烏舉辦通信技術交流活動,邀請華為技術人員參加。“當時他們人在蘇州,車票已售罄,就連夜打車趕到義烏。”宋保良說,“有些國外廠家愛擺架子,讓我們派車去接。華為從不給我們提任何要求,總是為用戶着想。”

上世紀90年代,由于新技術研發使用率高,業務往來增多,王建林常常赴深圳華為公司培訓考察,“當時任正非唯一的一輛面包車就讓給我們用。”

華為人立足用戶、拼搏實幹的品質深深地烙在義烏老郵電人的記憶中,也落地生根在義烏這片創業熱土上,與義烏人血液裡流淌着的敢為人先、艱苦奮鬥的精神緊密相連。義烏人也正是靠着這樣的精神,從肩挑背扛、雞毛換糖開始,将資源匮乏的小縣城一步步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