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骥
【引經據典】
伯樂《相馬經》有"隆颡蛈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相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禦也。"
-- 明·楊慎《藝林伐山·卷七》
【典故】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裡馬的特征,并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裡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裡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隻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裡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出處】
這個成語來源于《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釋讀】
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着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骥是好馬。
把癞蛤蟆誤認為千裡馬,這是寓言作者的誇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闆教條,生搬硬套,墨守成規,以緻鬧出笑話,招緻損失的事例,确實是經常見到的。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并加以發展,這才是正确的态度。
"按圖索骥"這句成語一般既用來比喻辦事機械、死闆,廣泛用于貶義詞,也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尋找。後一種用法不含貶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