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電算化,現在的會計人可能覺得落伍了,都什麼時候了,現在是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了,是共享時代,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流程了,機器人都要替代會計;另一面,會計也不會做賬了,賬是自動的,報表是自動取數的,大型企業甚至會計分錄都是從ERP系統中自動産生的,會計成為流水線上的點擊人,與業務越來越遠,會計失去了基礎工作能力,成為别人定義會計的附屬品。
從實踐看,隻有參與會計的定義過程,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會計,在我們會計的傳承中,這是一個重要的“傳幫帶”的内容:
1、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的我是90年代中後期信息化的潮流人了,電腦是用的386,還是用軟盤的時代,用得是WPS、CCED,要求學會編程,當時是FOX的狐狸頭,進機房要換鞋,人不吹空調,電腦就用上了空調,來到單位,是算盤和計算器,全是紙質印刷表格,手工記賬,當時我作過幾個月的出納,資金日記賬,要求日清月結,大多數時間就花在記賬和計算上,經常加班,電算化畢業的我覺得這不是我要的生活,就開始想如何定義會計的工作。
記得我的第一個作品就是固定資産管理系統,代替了固定資産卡片,原來固定資産會計在每張卡片上登記月折舊,再分單位分類型彙總,通過系統實現了資産的增加減少和折舊的自動計提及報表的産生打印等,再後來實現了會計分錄錄入後形成科目彙總表,自動形成總賬和明細賬,産生應交稅金明細表、期間費用明細表、成本和制造費用明細表,這已經是當年報表的全部。嚴格意義上,雖然自己開發的系統可以實現基本的核算和報表的需要,但不符合甩賬的要求,隻能作為手工賬的輔助,減輕數據計算的負擔。
2、數據處理軟件普及對會計的推動在2000年前後發生,電算化的趨勢勢不可擋,會計不論老少開始學習電腦,取證,學習XLS 和WORD,這個軟件良好的使用界面和強大的功能,仿佛是為會計核算訂做的,為會計核算表格化打下了基礎,時至今日,我們會計核算的底層仍是多年積累的表格體系,也很可惜,當年有一批的老會計在與計算機的接觸中敗下陣來,沒有過關,邊緣化了,2003年10月,我們實現了電算化,用了一個二手的用友軟件,最樸素的建賬方式,最可憐的夢想,隻要形成報表就行了,不敢奢想參與管理,做個賬就累得要死,清個往來賬要人命。
3、實現基本電算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心,開始有野心,夢想能不能成為推動企業信息化的人,于是準備啊準備,很多的企業在實現電算化後,不斷的向ERP推進,實現供應鍊信息化,實現生産端信息化,配套辦公自動化、HR 系統 自動化,但我們走上了另一條路,即沒有信息系統的會計自我革新,雖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會計信息化,但這種思想促進在準備的過程中成全了自己。
4、如何“苦幹加巧幹”?每一位來到企業的會計人,我們都作這種教育,手上的工具隻有一個用友軟件、一個XLS,如何定義會計工作,模拟機器思維,細化核算,用足軟件輔助核算功能,能通過核算軟件記錄的信息全部到位,核算的提升就是科目維度和深度的提升,數次中期會計規劃的實現的主要抓手就是核算的革命,以人的能動性去實現系統才能做到的東西,做好數據的二次處理,利用核算軟件産生的數據進行整理,形成管理數據,形成數據資産,通過數據資産賦能,推動管理升級。
比如通過對收入、稅金細化,就可以将稅金細化至稅目稅率,為各收入項目的稅負率、毛利率計算打下基礎,為建立日常監測體系做好準備;比如債權債務類科目除了有客戶或供應商檔案管理外,還有業務闆塊劃分、應收應付類型自定義項劃分、合同條款劃分、合同号劃分,為最詳盡的債權債務圖譜化數據打下基礎;等未來更先進省事的系統再提升是不現實的,做好準備,有了系統 ,從線下到線上隻是一步之遙,我們時時在準備。
通過會計電算化思想,努力影響上下道工序的管理,輸出管理樣本,尋求數據協同,通過定義業務管理樣式來達到通達核算的目的,整體實現了核算全環節的數據化改造,倒逼和正面引導,建立了初步的數據生态。
我們實現了電算化,夢想和追逐着信息化和數字化,自己在定義會計工作,建設我們的會計家園,有存在感,也有成就感,後來我們有了自己土法上馬的共享中心、也有一些RPA思路的模仿運用,總之我們既不落伍,也不麻木,錨定目标,尋找理想,溫和而堅定。
各位達人,您的電算化之路是怎樣過來的,你的會計工作是如何定義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