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傳統文化體驗方案?從大年初一開始,木蘭縣吉興鄉建新村南利東屯的鄉親們就走出家門,觀看村裡的傳統大秧歌表演目前,這種原汁原味的踩高跷大秧歌在東北農村已經很少見到,鄉親們說:“耍這樣的秧歌,地道、過瘾”,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哈爾濱傳統文化體驗方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從大年初一開始,木蘭縣吉興鄉建新村南利東屯的鄉親們就走出家門,觀看村裡的傳統大秧歌表演。目前,這種原汁原味的踩高跷大秧歌在東北農村已經很少見到,鄉親們說:“耍這樣的秧歌,地道、過瘾!”
近年來,木蘭縣文體局和吉興鄉文化站創造條件,選擇群衆基礎好的南利東屯進行了搶救式挖掘,提供專項資金鼓勵村民玩秧歌,打造自己的鄉村文化品牌。自從有了傳統大秧歌,鄉親們一改過年時以賭博為樂的陋習,在春節期間,利用大秧歌挨家挨戶拜年。不論窮富,不分等級,一挂鞭炮,一盒糖果,彼此其樂融融。秧歌拜年,既增加了濃濃的年味,又促進了鄰裡和諧。
與當下一些單純在廣場上扭跳的秧歌舞蹈不同,傳統大秧歌保留了諸多民俗色彩,體現了關東民衆在農業社會時期的生活、休閑方式。傳統秧歌的組織者、退休教師李華東說:“傳統大秧歌有很多文化内涵,比如人物扮相方面,包括孫悟空、豬八戒、青蛇白蛇、大頭娃娃、老漢背妻、小媳婦騎驢等,表演時诙諧搞笑,還傳遞着一個個民間故事。”
提起扭大秧歌的好處,農民範青田眉飛色舞:“别看我70多歲了,可是一聽到鑼鼓點就坐不住。這家什,不僅舒筋活血、愉悅身心,還能讓人忘記煩惱。”讓他感到特别高興的是,今年南利東屯的傳統大秧歌隊吸引了一些年輕人加入。老秧歌後繼有人,範老爺子當上了“教練”,心裡别提多美了。
據了解,南利東屯的傳統大秧歌已經流傳了近100年,雖然中間間斷了十幾年,但最近幾年又紅火起來。今年春節,南利東屯的大秧歌表演将一直扭到正月十五,并與附近村屯的秧歌隊進行“交流”。李華東說:“我們一定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多挖挖家底兒,争取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 來源:哈爾濱文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