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撻,還是新鮮出爐的最好吃!
打開烤箱把鐵盤抽出來,一股濃濃的烘焙香氣随之撲鼻!蛋撻圓潤小巧,酥脆的撻皮承托着那順滑的、飽滿的、黃澄澄的撻心,讓人立刻就想咬上一口……
第一口蛋撻往往最驚豔。連皮帶餡咬上去,松化的酥皮,滑嫩的内餡,瞬間就被這口感擊中了~
而想做出這麼“直擊心靈”的蛋撻,
背後可有不少的學問。
今天,便随洋洋來到起義路一家老字号蛋撻店,
一起來了解下吧~
“水皮”“油心”交相折疊
酥皮足足70餘層
蛋撻以撻皮分類,一般分為酥皮和曲奇皮。
酥皮層層疊疊,吃時容易有殘屑掉落。曲奇皮則像曲奇餅幹,平滑規整。雖然二者各有擁簇,但在這兩種蛋撻裡面,最考驗師傅手藝的,還是酥皮蛋撻。
酥皮,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酥皮蛋撻
蛋撻的酥皮,是由“水皮”和“油心”交疊而成的。
①豬油
② 牛油
首先,師傅會拿出豬油、牛油、面粉等,混合揉成一團淡黃色的“油心”,放置在一旁備用。
接着,便是制作相對更複雜的“水皮”時間。“水皮”需要面粉、水、雞蛋、豬油等食材。
蛋撻師傅會将這些食材放入桶内,攪動一番後放在機器下方,打散食材并充分地融合。
在機器的幫助下,“咚咚”的攪拌聲中,“水皮”面團漸漸光滑。這時揪出面團往兩邊扯開,如果呈現出薄如蟬翼、光滑不易斷裂的狀态,“水皮”就做好了~
将“水皮”拿出攪拌桶,然後“油心”放在中央,把“水皮”兩端向中間折疊,包裹住裡面的“油心”。
用擀面杖擀平面團後,再将它進行折疊。反複擀平折疊3-4次,面團已經疊了幾十層,這才算“開酥”成功~
蛋撻店的老闆告訴洋洋,傳統的酥皮蛋撻,一般都有70多層!
“開酥”成功的面團
制作好的面團還不能立刻使用,師傅會将其放入冰箱冷藏上至少兩個小時,等到面團沒那麼軟塌後拿出制作蛋撻皮。
隻見師傅的手一起一落,一個個蛋撻皮被按壓了出來,疊放在一邊備用。
香濃的蛋撻液 别忘了過濾
蛋撻液的制作過程,則萦繞着濃濃的奶香。
糖、雞蛋、牛奶倒入桶中,攪拌、打散,接着,師傅會拿出一杯熱水,邊倒入熱水邊攪拌均勻,這時,濃郁的奶香味便慢慢飄散出來……
将攪拌好的蛋撻液過篩,直到蛋撻液變得光滑、無殘渣和氣泡,就可以進行下一步~
捏蛋撻皮 烘烤蛋撻 顯出真功夫
将特制的蛋撻模具取出,我們便要着手捏蛋撻皮了!
鋁制的模具,方便脫模
雖然聽起來在模具上捏合蛋撻皮,讓它變得服帖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也需要技巧。
看着師傅捏蛋撻皮,均勻漂亮,微微向内合攏,呈碗狀。洋洋也興緻勃勃地捏了一個,結果萬萬沒想到……
新手徒弟洋洋的功夫不太行
原來,看似簡單的活兒也需要功夫!蛋撻皮要先沾點面粉,以防粘手,然後放入模具時先接觸底部,微微按壓幾下後再去捏合旁邊的蛋撻皮,才能保證撻皮和模具間沒有空隙。
将蛋撻液倒入捏好的蛋撻模具中,大約9分滿後,便到了最後的烘烤環節~
将烤箱開至300多度,放入蛋撻,等待出爐!
漫長又焦急的15分鐘過後,蛋撻終于出爐啦~師傅才剛捧出鐵盤,濃郁的蛋奶香氣便已經在鼻尖打轉了!
排列得整整齊齊的蛋撻,黃澄澄顯得十分誘人,剛放到桌上不久,就有好些街坊按捺不住買上幾個。
酥脆的撻皮包裹着溫熱柔嫩的撻心,入口即化,一路甜到心裡,讓人忍不住笑起來。
洋洋還記得小時候自己隻喜歡吃撻心,不愛吃撻皮,但長大後才明白,隻有當二者一起吃時,才是絕配~
三十六年 堅持原味中進行創新
張智華老闆已經在起義路賣蛋撻36年了。
張智華
“其實現在的蛋撻已經結合了一些曲奇皮蛋撻的特點。”張老闆告訴洋洋,最傳統的酥皮蛋撻是非常容易掉屑的,他便在其中進行了改良,結合了二者的優點。所以在吃的時候,既有酥皮蛋撻入口即化的口感,又像曲奇蛋撻一樣不容易掉渣。
而說起蛋撻的口味,張老闆笑道:“吃原味,還是最靓。”所以,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堅持賣原味蛋撻,周邊的街坊都是從小吃他的蛋撻到大。
雖然不同的街坊對于蛋撻有不同的見解,但總會有一家蛋撻店,代表了我們的童年時光,代表了那個曾在店前望眼欲穿,焦急等待蛋撻出爐的自己。
你小時候最愛的蛋撻店還在嗎?
彩蛋時間
最後,洋洋為大家介(shi)紹(chi)幾家廣州老字号蛋撻店的蛋撻~
明華餅店
視頻取景地
明華餅店主要售賣原味蛋撻,外酥裡嫩,撻皮結合了酥皮蛋撻和曲奇皮蛋撻的優點,厚度适中,入口即化,洋洋十分喜愛!另外,店裡還賣各種傳統的廣式點心:雞仔餅、老婆餅、蛋黃酥等。
嘉樂蛋撻王
蛋撻王
鹹蛋撻
嘉樂蛋撻王的蛋撻王,撻皮厚實,口感相對硬一些,撻心則甜度适中。除此之外,另一招牌鹹蛋撻引人注目,裡面加了胡蘿蔔、芹菜、鹹蛋黃、青豆等豐富的食材,有種吃餡餅的新奇感,可以一試~
廣隆蛋撻王
廣隆的蛋撻相比于前兩家,個頭較小,撻皮松化得剛好,但撻心比較薄,比較适合怕高熱量的街坊。
出品:大洋網
采訪:莫穎秀、實習生 陳燕敏
文:莫穎秀、羅楓霖
拍攝:袁世傑
圖、視頻:袁世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