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一口氣吊銷了24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後,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續期審查并不放松。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月5日公布的第五批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決定顯示, 在全部25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中,有4家機構不予續展,21家則順利續期,新一輪有效期将從2018年1月6日至2023年1月5日,同樣為五年。
湖南财信金通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萬聯黑金卡 财信金通 圖
在4家“不予續展”的機構中,湖南财信金通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和長沙星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因不符合《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管制度規定,被央行不予續展。這兩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此前從央行拿到的支付牌照都是在湖南省範圍從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此外,同樣擁有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資質的上海千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則申請終止支付業務;而合肥新思維商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則申請将自己的支付業務并入江蘇瑞祥商務有限公司後注銷《支付業務許可證》,後者在2016年12月成功續期,可以在江蘇省進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
上述機構被注銷牌照并非無迹可循。
根據人行長沙分行2017年1月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長沙星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存在“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不規範,未按規定存放或使用客戶備付金,出借《支付業務許可證》,未按規定辦理變更事項,妨礙人民銀行檢查監督”等違法行為,被央行要求暫停業務并處以6萬元罰款。
此外,上海千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也吃過央行罰單。去年8月,該機構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罰3萬元。
相比前四批第三方支付機構,本次續期的支付機構業務範圍相對單一,其中,3家機構同時擁有互聯網支付業務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許可,另有3家擁有互聯網支付許可,3家為銀行卡收單,16家僅持有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其中,擁有4個省份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業務許可的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去年被國美以70.2億人民币收購。
在本次續展結果公布後,存量的第三方牌照将隻有243張。而央行也早已明确表态稱,一段時期内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
從2011年4月底簽發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在過去6年的時間,央行總計發出了271張支付牌照。而在2015年8月,央行注銷3張支付牌照,結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隻發不撤”的曆史。加上最新的4張,已經有28張支付牌照被注銷。
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強監管,不僅體現在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續期上。
2017年12月末,央行出手調整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從此前的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具體來說,2018年1月仍執行現行集中交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2018年4月才将集中交存比例調整到50%左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