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鬥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精神底色

鬥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精神底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6:40:28

鬥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精神底色?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董振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鬥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精神底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鬥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精神底色(鬥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精神底色)1

鬥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精神底色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董振華

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廣大幹部特别是年輕幹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曆練、實踐鍛煉,發揚鬥争精神,增強鬥争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鬥。這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精神得出的必然結論和提出的時代要求。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态》中所指出的,“實際上,而且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産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鬥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固有的理論品格,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精神底色,是共産主義事業的生命力所在。

馬克思主義者的崇高價值追求内在蘊含鬥争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什麼是初心?就是信仰和根本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産黨人的信仰是馬克思主義。正是基于這樣的信仰,馬克思主義天然具備為了人類解放而鬥争的理論品格。

人的特性在于雖然生存于有限非要追問無限,雖然存在具有偶然性非要追問必然,雖然生命是暫時的非要追問永恒,這就是終極關懷。也就是說,人類會立足于有限追求無限,有限的是現實生活,無限的是價值追求。那麼,怎麼通過有限的生命來通達無限的意義和價值呢?在承認生命是有限的前提下,不是枉費精力追求生命無限,而是追求生命的高度,也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無限的意義和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命的長短已經不具備根本意義了。如果一個人的生命是有意義和價值的,即使是短暫的,但是這樣的生命是有意義和價值的,也是燦爛的和值得的。如果一個人的生命沒有意義和價值,即使能夠活兩百歲,那麼這和蝼蟻有什麼區别呢!人們會為了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追求生命能夠達到的高度,甚至為了提升生命的高度縮短生命的長度。

假設我們要面對死亡了,我們回顧一下自己的一生,感到我們的生命是有意義和價值的,我們的選擇是無悔的,如果讓我們再重新度過一生的話,我們還會這麼過。請問這個理由是什麼?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這些真正的理由都不可能建立在世俗的基礎之上,因為在面向死亡的時候世俗的東西已經沒有意義了。既然生命的本質是一個過程,那麼,有意義的生命在于過程的精彩。什麼樣的生命過程才是精彩的呢?馬克思告訴我們:“尊嚴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來、使他的活動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質的東西,就是使他無可非議、受到衆人欽佩并高出于衆人之上的東西。”也就是說,一個人應該有尊嚴地度過自己一生,有尊嚴的生命才是值得的,才是精彩的,才是有意義和價值的。什麼樣的生命過程才是有尊嚴的呢?馬克思說,因為你的生命得到了人們的尊重,達到了崇高。為什麼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呢?馬克思的回答是:因為你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這樣的生命價值追求難道不是具有理性的基礎和道義的力量嗎?!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面旗幟,時刻不忘人民,關懷人民,替人民着想。這樣的一種價值追求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的。人的具體行為是和人的精神境界緊密聯系的,隻要我們始終把握住前行的核心動力——“選擇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就能夠開辟出具有真理力量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人民性這種價值追求有其廣度和深度,這就必然要求一個又一個的階段性奮鬥和曆史性實踐,向光輝的彼岸不斷前行。

正如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在馬克思之前,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理論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的人間正道。”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是以人民實現自身解放作為核心價值追求的思想體系,是為求得人類解放不懈奮鬥的行動指南,這也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具有不懈奮鬥的鬥争精神這樣的理論品格。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内在蘊含鬥争精神

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别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裡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曆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為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實現哲學革命的邏輯起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固有的理論品格,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保持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根本途徑。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鬥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我們知道,哲學是在人類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産生的,産生以後對實踐也發生了反作用,即改變世界的作用。但馬克思之前的哲學家們都是輕視實踐、脫離實踐的,哲學曆來隻是書齋裡和學院裡的東西,人們從來不知道哲學的實踐意義,從來不把哲學自覺地用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馬克思和恩格斯自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者”,以區别于脫離實踐的、停留于理論的舊唯物主義者,因此,他們的哲學也可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顯然,實踐性确實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别于其他哲學的基本特點之一。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遠離社會生活和脫離社會實踐的書齋理論,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實踐、服務于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在指導無産階級革命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曆史使命,又在這種實踐的過程中使自身不斷經受檢驗,獲得豐富和發展。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随時随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轉移”。列甯也指出,馬克思的理論“所提供的隻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這些論述告訴我們,他們的學說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而實際生活總是在不停地變動之中。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特點,從根本上決定了它與社會現實生活、與廣大人民群衆的社會實踐以及與具體的時代條件的緊密聯系。正是通過批判性的革命實踐,馬克思在事實和價值之間構建了一個彼此溝通的橋梁,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了一直困擾西方哲學的難題,實現了哲學的革命。實踐作為一種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人類社會活動,就是一個從此岸走向彼岸、從事實走向價值、從經驗走向理念的主體性活動,是通過對“實有”的物質性否定走向對“應有”的物質性肯定的過程,其内在蘊含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統一,實現了“真”和“善”的實踐性統一。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決定了中國共産黨人必須通過發揚鬥争精神做到知行合一,适應國内外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新期待,大膽探索,勇于開拓,積極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互動中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馬克思主義批判革命品質内在蘊含鬥争精神

馬克思主義具有在實踐中不斷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理論品質,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具體結論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随着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變化用符合新的實際的結論取代舊的過時的結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是實踐性和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實踐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必然随着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實踐性也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革命性。

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要求馬克思主義必須保持開放性的理論品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在于它不把任何現存事物看成是永恒的、神聖的、不可侵犯的東西,不對任何迷信和謬誤讓步。馬克思指出:“辯證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國的時髦東西,因為它似乎使現存事物顯得光彩。辯證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了資産階級及其誇誇其談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怖。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這段話精辟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本質。

唯物辯證法的本質是革命的和批判的,革命性、批判性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内在動力。因為這種革命性和批判性不僅僅是針對别的理論或别的事物的,而且還是指向自身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也要接受現實的批判和實踐的檢驗,保持開放性,不斷與時俱進,随着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這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其指導下的實踐的辯證發展,是人從人的現實到人的本質的必由之路,也是人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

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性、批判性有其特有的邏輯思路,這種思路不是舊有模式的簡單重複,而是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事物的發展。這就要求對于唯物辯證法本身所具有的揚棄特質予以足夠充分的認知,何時揚棄、怎樣揚棄将成為決定事物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馬克思充分闡釋了社會形态發展所需要的關鍵條件:生産力發展到足夠高的程度,人的交往成為足夠全面的交往。與此同時,馬克思指出無産階級需要通過革命來争取彼此之間的真正自由的聯合,并且随着現實的革命的發生,馬克思在不斷對革命的具體方式進行深刻的思考與完善,這也充分證明了無産階級革命的理論是一個不斷發展着的理論,是會随着革命的現實而不斷完善的理論。正是因為我們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線,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探索和創新,才為改革開放提供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理論指導。

世界發展永無止境,矛盾和問題永無止境,解決問題和矛盾的鬥争實踐也永無止境。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保持和發揚鬥争精神,在自我革命的思想領域要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在社會革命的實踐領域要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幹擾所惑,在深入研究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的實踐中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正如所指出的,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鬥争。領導幹部不論在哪個崗位、擔任什麼職務,都要勇于擔當、攻堅克難,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培養和保持頑強的鬥争精神、堅韌的鬥争意志、高超的鬥争本領,做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戰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