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減碳項目都涉及哪些行業

減碳項目都涉及哪些行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12:05:06

減碳項目都涉及哪些行業?個人碳賬戶讓減碳逐步進入全民時代,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減碳項目都涉及哪些行業?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減碳項目都涉及哪些行業(各地紛紛推出個人碳賬戶)1

減碳項目都涉及哪些行業

個人碳賬戶讓減碳逐步進入全民時代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消費行為能耗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45%—50%,要實現“雙碳”目标,居民生活等消費端的碳減排不容忽視。為此,廣東、浙江、上海、四川、河北等地陸續推出了包括個人碳賬戶在内的碳普惠措施。

◎本報記者 李 禾

9月4日,家住浙江杭州西溪誠園的李先生,在小區的菜鳥驿站取完快遞後,就随手把包裝快遞的紙箱放在了驿站。這一行動,李先生減碳37克,而減排的碳轉成了他在菜鳥平台的“綠色家園”中個人碳賬戶的50克綠色能量。

目前,無論是國内還是國際的碳排放核算、碳市場,關注的大多是前端生産階段的碳減排和碳交易,減碳大都在企業層面進行。但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消費行為能耗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45%—50%,因此,今年以來,各地紛紛推出個人碳賬戶,讓減碳正式進入了個體時代。

在消費領域開拓個人減碳空間

“要實現‘雙碳’目标,居民生活等消費端的碳減排不容忽視。”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杜少中說。

為減少消費端碳排放,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印發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消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衆自覺選擇,綠色消費制度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健全。

在政策推動下,廣東、浙江、上海、四川、河北等地陸續推出了包括個人碳賬戶在内的碳普惠措施。什麼是個人碳賬戶?碳賬戶是包含碳排放數據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等級評價和場景應用等功能在内的碳減排支持體系,能夠幫助企業和居民算清“碳賬”,提高減排效率和意識。目前衆多企業平台推出的個人碳賬戶,大多數是平台通過數字化手段将消費者衣食住行綠色低碳生活産生的消費碳減排情況自動記錄到個人碳賬本中,個人獲得相應的平台綠色積分激勵。這些綠色積分可兌換綠色食品、騎行卡、代金券等。

今年8月10日,北京市首個綠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綠色生活季”小程序正式上線,圍繞綠享生活、綠碳積分、綠暢出行、綠助光盤、綠色金融、綠遊山水等八大闆塊的綠色低碳生活場景展開。用戶通過購買和使用綠色家電、騎行共享單車、駕駛新能源汽車、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等方式獲得綠色碳減排量和綠色積分,用積分可以在兌換商城中兌換美團30天暢騎卡、電影院代金券、停車券等。

據統計,“綠色生活季”小程序上線以來,公衆參與熱情高漲。平台單日排行榜顯示,第一天碳減排量最多的一位用戶,減碳量高達9.76千克。截至8月24日,運行“綠色生活季”的平台,已記錄減排人數10069459人、減排次數216761710次、碳減排量92992.24噸。

科學的核算方法和标準是基礎

“企業生産端已有國家溫室氣體減排的标準和指南,可測算出碳減排量。但消費端還沒有較為統一的核算方法和标準,消費碳排放計算依然是個難題。”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秘書長蔣南青說。

消費端減碳要可行、可持續,前提是有科學嚴謹的減碳測算和統一的碳計量标準。

為了給個人碳減排行為的定量提供依據,今年5月,中華環保聯合會發布了一項團隊标準《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導則》明确了涉及衣、食、住、行、用、辦公、數字金融等七大類别的40項綠色低碳行為,還規定了公民綠色行為碳減排量化基本原則、要求和方法,适用于公民綠色行為碳減排量化評估,以及指導公民綠色行為碳減排量化評估規範的編制等。

“綠色生活季”就是基于《導則》團體标準建立的。“綠色生活季”平台技術支持方、北京綠普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陶岚說,“綠色生活季”采用《導則》團體标準,保證了市民踐行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行為碳減排量化的科學性。同時,平台建設廣泛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鍊等數字技術賦能,将分散的消費端行為碳減排量化,實現衣食住行用多場景下綠色行為的量化、去重、記錄和融合彙總,保證了市民減排數據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

今年8月8日,阿裡巴巴也正式發布了個人用戶的88碳賬戶,以“1 N”母子賬戶形式,彙集了用戶在餓了麼、菜鳥、閑魚、天貓等平台上産生的減碳量,涵蓋了衆多生活場景。用戶在88碳賬戶上獲得的碳積分,既可兌換現金紅包,也可兌換成低碳友好商家提供的低碳商品折扣、專屬服務等。

中央财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說,各平台正在摸索個人碳排放标準,其積累的經驗也可以為未來進一步打通内部賬戶和外部交易提供基礎。

多元激勵普惠機制提升減碳價值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應加快以碳核算、碳賬戶為重點的綠色微觀基礎制度建設。各地要普遍建立碳賬戶,包括企業和其他機構的碳賬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個人碳賬戶,并把個人消費領域的碳排放權交易加入碳市場。

記者了解到,個人消費獲得的碳減排量在碳市場上交易已經有了成功案例。2019年,北京市交通委采取“政企合作”模式,聯合高德地圖推出了北京MaaS平台。用戶在高德地圖等App上以公交、軌道、步行、騎行等方式出行,就會積累碳減排量,用戶可通過MaaS平台用自己積累的碳減排量兌換公交卡、代金券或将碳減排量捐贈給環保公益活動。高德還打通了用戶個人碳減排與碳交易市場,對個人減排的激勵不再僅由平台補貼,而是變成由碳市場“買單”的可持續行為。2021年,高德地圖上總計有2.45萬噸碳減排量達成交易,其中1.5萬噸是與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交易。

中國人民大學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教授認為,未來我國碳交易市場體系類型和産品将更加完善,應形成以全國強制性碳交易市場為主體、自願碳減排市場和碳普惠交易為補充的綜合發展體系。

不過目前,消費端碳減排還不屬于碳市場的範圍,也不屬于自願減排範圍。蔣南青說,消費端碳減排屬于未來碳普惠市場。但個人端碳減排量小,比如1人1年可能最多減排1噸碳,按照目前碳市場的價格,減排量不超過100元。“如何建立倒逼機制,讓個人的減排量更值錢,是碳普惠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他說。

蔣南青認為,提高減碳價值,需要采取多元的激勵普惠機制。除了碳市場,還要靠政府、政策、商業機構、環保組織等共同努力。比如個人碳賬号中的綠色積分,不僅能用于餐館排号、換取商品折扣等,也可與金融市場對接,轉換為銀行賬戶積分,甚至成為個人碳資産、綠色信用的憑證等。蔣南青說,個人碳賬戶還有一個作用是倒逼消費品企業參與碳減排。目前,這些企業并不在全國碳市場涵蓋範圍内,但與用戶的生活碳減排直接相關。

“北京‘綠色生活季’平台除了在政府側為每個人建立碳賬戶,數字化實時展現全市公衆減碳量,還能反映企業對消費端碳減排量的貢獻,形成政府、企業、公衆三方共同參與的碳賬本,代替政府或企業單獨驅動的單一碳普惠模式。”陶岚說,參與的企業可以即時在企業平台上查看帶動用戶減排的貢獻,形成“企業碳賬本”“企業碳賬戶”。(李 禾)

來源: 科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