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3值得不值得看?◎實習記者 都 芃近日,“侏羅紀”系列電影的收官之作——《侏羅紀世界3》正在影院熱映作為最具影響力的恐龍電影之一,每一次“侏羅紀”系列電影的上映都能在全球掀起恐龍熱潮,激發出人們對于恐龍的無限遐想,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侏羅紀世界3值得不值得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實習記者 都 芃
近日,“侏羅紀”系列電影的收官之作——《侏羅紀世界3》正在影院熱映。作為最具影響力的恐龍電影之一,每一次“侏羅紀”系列電影的上映都能在全球掀起恐龍熱潮,激發出人們對于恐龍的無限遐想。
從1993年第一部《侏羅紀公園》電影上映,到如今已經過了近30年。在這期間,人們對于恐龍的認識也發生着變化,而這些變化同樣體現在了最近上映的電影《侏羅紀世界3》中。
風神翼龍怎麼飛 具體飛行方式或與其體重有關
在電影《侏羅紀世界3》的後半段,當女主角開着一架飛機飛向電影中的恐龍公園時,一隻身形龐大的翼龍突然降落在飛機頂端。在它巨大而有力的前肢的搖晃下,飛機很快失去平衡,這一場景給銀幕前的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隻翼龍也有個霸氣十足的名字——風神翼龍。雖然翼龍不是恐龍,但在恐龍主題的系列電影或紀錄片中,從來不缺少它們的身影。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風神翼龍生存于白垩紀晚期,距今約8000萬年到7000萬年,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飛行動物。
風神翼龍到底有多大?汪筱林表示,目前尚未發現完整的風神翼龍骨骼化石,因此無法準确推斷其翼展長度。但有學者估計,風神翼龍翼展最大能達到15米左右,即使保守估計也能達到11米,是當之無愧的“空中霸主”。
電影中的風神翼龍能夠随着飛機上下翻飛,來去自如。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身形如此巨大的風神翼龍,真的能在空中如此“靈動”嗎?根據汪筱林介紹,動物飛行主要有3種方式,第一種是高地間近距離的滑翔,過去人們曾認為這是翼龍的主要飛行方式;第二種是鼓翼飛行,即像鳥兒一樣,連續鼓動翅膀實現真正的飛行;第三種則是像如今的某些大型鳥類一樣,依靠地面上升氣流産生的動力,進行遠距離的翺翔。
“風神翼龍怎麼飛,主要看它的體重。有學者認為它體重較重,很難長距離飛行,主要在地面行走。但也有學者認為,它骨骼中空,體重可能隻有250公斤左右,這樣或許能夠實現離地、連續鼓動翅膀飛行。”汪筱林指出,現在的化石證據還無法确定風神翼龍具體的飛行方式。但他認為,既然風神翼龍長有如此大的翅膀,那麼大概率它是能夠翺翔的。
在“侏羅紀”系列電影的虛構情節中,恐龍和翼龍生活在人類設計好的公園裡。但汪筱林表示,在6600萬年前的中生代,翼龍最佳的生活環境是河湖和大海邊。他進一步解釋道,一方面,大範圍的水面可以産生上升的熱氣流,非常有利于飛行;另一方面,水中的魚類可以說是翼龍最好的食物。
“翼龍的上下颌結構以及糞便的化石,都能證明其主要是以魚類為食的。”汪筱林還特别提到,我國新疆哈密地區,在一億多年前的早白垩世便是一個大型湖泊,生活着大量的翼龍,他稱其為“翼龍伊甸園”。哈密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翼龍化石分布面積最大和最富集的地區,曾經有上億隻翼龍在此繁衍生息。
恐龍的羽毛有啥用 可能具有保溫或求偶的作用
在影片中,火盜龍的戲份雖然不多,但是一出場,一身漂亮的紅色羽毛瞬間抓住了觀衆的眼球。而這也是“侏羅紀”系列電影中第一次真正出現披着羽毛的恐龍。
汪筱林在看到電影中火盜龍的形象時,一眼便看出其外形設計參考了在我國遼西地區熱河生物群發現的帶毛恐龍化石。據汪筱林介紹,火盜龍化石最早發現于法國普羅旺斯,但化石十分零碎并不完整,身上也沒有羽毛。而世界上第一個被發現帶有原始羽毛的完整恐龍化石便是我國遼西地區出土的中華龍鳥。此後,我國科學家又陸陸續續在遼西及周邊地區發現了大量帶有羽毛的恐龍化石,如小盜龍化石和近鳥龍化石等。
“有些恐龍羽毛形态已經十分完整,比如已經出現了羽軸和不對稱飛羽,也有些恐龍身上長着像絨毛一樣原始的羽毛。”汪筱林進一步表示,但無論是何種羽毛形态,科學家們都逐漸認識到,恐龍身上長毛或許是一種普遍情況。
汪筱林向記者介紹,對于與鳥類親緣關系較近的小型獸腳類恐龍,科學家已經能夠确定其有着較為完整成熟的羽毛。但與鳥類關系較遠的甲龍類和角龍類恐龍,其皮膚表面則仍是鱗片。
羽毛的作用是啥?汪筱林認為,恐龍身上的羽毛最早或許是為了保持其體溫恒定而出現的。“爬行動物基本都是冷血動物,體溫會随着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但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是溫血動物,其體溫恒定。因此,它們需要通過羽毛或毛發來實現保溫或散熱。對于一些與鳥類關系較近的恐龍來說,同樣如此,它們很可能也是恒溫的。”他說。
但除了保暖,恐龍身上的羽毛或許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作用——求偶。汪筱林表示,如果觀察今天恐龍的“後裔”——鳥類就會發現,其常常會利用身上豐富多彩的羽毛來吸引異性,比如孔雀開屏。而化石證據也同樣顯示,部分恐龍的雄性與雌性在頭冠等外形特征方面有着顯著不同,可見部分恐龍已經有通過外表來吸引異性的求偶行為,羽毛很有可能在其中發揮着重要的性炫耀作用。
如何才能複原一隻恐龍 外貌、行為、生存環境都要考慮到
雖然“侏羅紀”系列電影即将走向尾聲,但是人們對于恐龍的好奇不會因此消散。
近年來随着影視制作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恐龍研究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關于恐龍的電影、紀錄片等層出不窮,畫面中恐龍的形象栩栩如生、宛若再世重生。
但汪筱林也提醒道,雖然影視畫面中的恐龍形象逼真,但其中大部分仍然為人類“一廂情願”的推測。如在電影《侏羅紀世界3》中出現的霸王龍的新對手——巨獸龍,其原型南方巨獸龍生活于白垩紀中期,距今約1億年,早于霸王龍生活的白垩紀晚期。同樣是大型食肉恐龍,巨獸龍的身形也與霸王龍不相上下。但據汪筱林介紹,相比霸王龍相對豐富的化石遺存,巨獸龍的化石可以說是少得可憐。
“巨獸龍的化石保存并不完整,也沒有出土幾塊骨骼化石,它具體的身體、形态等細節大多都是人們推測的。” 汪筱林進一步解釋道,大型食肉類恐龍因捕獵時要快速奔跑,所以骨骼相比植食性恐龍要更加纖細,且骨骼内部常常是中空的,因此其化石相對難以保存。
汪筱林認為,影視作品從娛樂和科普的視角出發,對恐龍進行一定的大膽推測和藝術想象無可厚非,不過對恐龍的複原并不僅僅是複原外貌那麼簡單。
汪筱林介紹,恐龍複原經常運用将今論古和将古論今的原則,大緻可以分為3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對恐龍外貌形象的複原,這一階段主要依賴于對恐龍骨骼形态的深入研究,以及根據與其親緣關系相對較近的現生動物的外貌特征等進行反向合理推測。第二個層面則是對恐龍行為的複原,如求偶和捕獵行為,以及姿态和步态等。比如對于恐龍行走方式的複原,就需要依靠對其足迹化石的發現和研究,同時也要參考現代動物的行為方式。第三個層面是對于恐龍所處生态環境的複原,汪筱林表示,恐龍的外貌特征與行為方式很大程度都與其生存的環境有關,不同的恐龍都有着适應其生存環境的形态特征,因此對于其生存環境的複原,也是恐龍複原的一部分。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