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和味精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調料,但一提到味精不少人會下意識地抵觸。并且關于味精的謠言有很多,如吃了味精後會變傻、導緻脫發或緻癌……總而言之,味精好像成為衆矢之的。那以上關于味精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妨來探一究竟。
關于味精的常識有哪些?
1、味精制作方法
味精是由多種糧食作物經過微生物發酵提取和精制而成,其中包括玉米甘薯小麥以及大麥等,谷氨酸鈉是其主要成分,同時也符合國家标準。味精鮮度較高,能刺激食欲,增加食物風味,常常應用于肉制品以及湯料中。味精進入體内後能被消化和吸收,參與新陳代謝,同時也能分解産生谷氨酸,是身體所需要的氨基酸。
2、味精是否能緻癌
網上流傳,味精加熱到100℃時,其中的谷氨酸鈉可轉化為焦谷氨酸鈉,可增加患癌風險,其實這是錯誤認知。上面已經說過,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經過長期高溫烹饪後僅僅小部分谷氨酸鈉轉化成焦谷氨酸鈉,對身體帶來的危害忽略不計。一般菜快要出鍋前才加入味精,不僅僅維持其完整性,而且也能提高鮮味,所以味精緻癌的說法并不成立。
3、雞精是否比味精好
雞精屬于複合調味品,味精和鹽是其主要成分,同時也含有少量香精色素澱粉以及肌肉提取物和膨化劑等,不過雞精的主要原料還是味精。有人認為,雞精的營養成分較多,因此比味精有營養價值,其實不然。味精屬于單一的谷氨酸鈉,然而雞精屬于複合調味品,兩者沒有太大的差距,也沒有可比性。
4、烹調食物放雞精和味精後,是否還需放鹽
烹調食物時隻有把味精和食鹽放在一起,才能顯示出味精的鮮度,因此沒有食鹽的菜肴中不能放味精。另外,為能降低患高血壓以及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每天吃鹽量不能超過5克。若菜肴中已放了味精或雞精應少放鹽,以免導緻鈉攝入超标。尤其是高血壓、伴有身體水腫以及腎病的患者,應該控制味精和食鹽攝入。
5、正确服用味精的方法
味精中谷氨酸鈉放在堿性溶液中可轉化為沒有鮮味的物質;放在酸性溶液中不易被溶解,而且也會抑制酸味。做酸湯類或糖醋味菜類時不能用味精;湯或菜肴即将出鍋時再加入少量味精,這樣能讓味精快速在湯匙中溶解,從而提鮮。
溫馨提示
味精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可怕,隻要正确吃就是安全的,幾乎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雖然食物中加入味精後能更加鮮美,不過并不是每種菜都适合放味精。加醋或加糖的菜都不能加入味精,以免破壞食物美味;有的菜肴本身含有太多谷氨酸鈉、鮮味極好。如高湯烹制的菜類、魚或海鮮炖制的菜以及炒雞蛋等,不需添加味精,不然會導緻浪費,影響菜肴的天然鮮味。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