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零糖零脂肪飲料有哪些

零糖零脂肪飲料有哪些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30 03:36:45

零糖零脂肪飲料有哪些?“0糖0脂0卡”“無糖”......當汽水、飲料搭上這些概念,仿佛立馬成了暢飲無憂的健康之選近年來,名目繁多、口味出新的0糖飲料風靡市場,強勢“攻占”年輕人的味蕾然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零糖零脂肪飲料有哪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零糖零脂肪飲料有哪些(爆紅的零糖飲料)1

零糖零脂肪飲料有哪些

“0糖0脂0卡”“無糖”......當汽水、飲料搭上這些概念,仿佛立馬成了暢飲無憂的健康之選。近年來,名目繁多、口味出新的0糖飲料風靡市場,強勢“攻占”年輕人的味蕾。然而——

爆紅的零糖飲料,真的健康嗎

光明日報記者 趙潔

近年來,随着公衆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越來越注意到過量攝入糖分的危害,控糖、戒糖成為新潮流。2019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将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其中,文件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于25克。

無糖成為飲料界的新風口,背後是“既要好喝過瘾又得健康不胖”的新需求。根據中科院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近80%的消費者選擇無糖飲料的原因是認為“更健康”。消費者們一邊享受着“小甜水”帶來的快樂,一邊又充滿疑惑——0糖食品飲料真的不含糖嗎?真的更健康嗎?

10糖,真的不含糖嗎

“我不吃飯都可以,但是不能不喝飲料。”網友“大胃”在某社交媒體上創建“飲料達人”小組,“不能不喝飲料”是該小組宣言。

而在豆瓣的另外一個小組“今天我也堅持住了沒喝含糖飲料”,不少豆瓣用戶在小組中讨論各種無糖飲品,每日打卡“不喝飲料”“戒糖”等。

“沒有減肥時不會特别注意飲料的含糖量。”來自南京的90後上班族喻美麗(化名)說,0糖飲料的口感不如含糖飲料,但喝起來讓人心安。像喻美麗一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無法戒掉喝飲料的習慣,但又害怕長胖,無糖飲料似乎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數據顯示,2020年無糖飲料市場規模達117.8億元,較2014年翻了7倍,無糖飲料在飲料市場中的占比逐年攀升。但在市場上出現各類無糖飲品後,消費者開始意識到所謂的“無糖”“0糖”或許隻是品牌的“文字遊戲”。

今年4月,某網紅飲品品牌發布緻歉聲明,承認在産品的标識和宣傳中沒有說清楚0蔗糖與0糖的區别。“看到這個道歉聲明的時候,特别生氣,就像被騙了一樣。”喻美麗說。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一些品牌利用了大衆對營養學知識的匮乏。“日常生活中說的糖和營養學上的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通常指白砂糖、冰糖、蔗糖等,後者往往指的是單糖,譬如葡萄糖、果糖等。”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臨床營養科臨床營養師李世陽說,蔗糖攝入人體後會很快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對血糖的影響和刺激特别大。

為何在緻歉聲明發布後,很多品牌依舊在飲品包裝上寫着“無糖”“0糖0脂0卡”,這是否涉及虛假宣傳?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程江華說:“根據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規定,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不高于0.5克,能量低于17千焦,熱量小于4千卡,就可以稱作無或不含糖食品和無能量食品。0糖飲品的含糖量按照現行标準确實沒有超出無糖食品的規定,但不等于沒有熱量,不等于不含糖。”

“食品是否含有熱量,不僅取決于食品中糖的含量,還包括其他能夠提供熱量的營養素。隻有食品預包裝中熱量欄标注0千卡,才說明該食品基本不含有熱量。”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老師郭曉晖說。

既然是0糖食品,為什麼喝起來又是甜甜的?“這是因為有些食品在生産和加工中添加了代糖。代糖是一種食品添加劑,能給食品添加甜味,有些代糖甜度遠遠超過蔗糖,基本不産生或産生較少的熱量。”郭曉晖說,常見的代糖分為天然型代糖和人工合成的代糖,前者有赤藓糖醇、麥芽糖醇等,後者有阿斯巴甜、安賽蜜等。

20糖食品飲料會更健康嗎

長期喝0糖飲品,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0糖食品飲料為何受到消費者青睐?11月底,記者走訪北京大興區的一家大型超市,在飲料貨架區看到很多擺放着0糖标簽的飲品,有碳酸飲料、氣泡水、蘇打水等。在随機采訪中,一部分消費者坦言受到産品宣傳和包裝影響,一部分消費者是基于口感。當問及是否會關注飲品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時,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喝得開心就好,關注這些還得查資料,有點累”。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胡海英說:“0糖飲料中的甜味劑雖然不含糖,但容易喚起人對真糖的渴望,有饑餓感,反而會增強食欲。此外,一瓶0糖飲料中往往會同時混用幾種添加劑,配料表中隻會注明添加的種類,但沒有備注添加的量。這就需要大衆對添加劑及其相關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日常生活中,食品添加劑無處不在。“食品從生産、運輸、銷售到最後食用,中間至少有幾個月的時間,如何保證食物品質和安全?一方面是通過工廠的技術和管理來控制,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劑也起很大作用。”程江華說,關鍵看使用的添加劑是否在國家規定的目錄中,正常合規合法使用不會有影響,問題主要出現在違規添加、非法添加和超量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

“除了警惕非法添加劑,也要避免食用以高果玉米糖漿、果葡糖漿、果糖、葡萄糖等作為甜味劑的食品。它們不僅較易消化吸收,還會帶來大量能量,增加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李世陽強調。

2014年12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2760-2014),規定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食用添加劑品種、使用範圍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

“從營養學的角度看,長時間食用0糖食品對人體的影響還很難有定論。代糖廣泛使用的曆史不長,某種食物或者食物成分對人體的影響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通過循證營養學對其是否有利或者有害于身體的證據進行評定。”郭曉晖說,随着研究的進展,科學家們關于代糖對身體的影響将會有更加準确的定論。

采訪中,多位專家建議,對0糖食品,也要限量攝入。在北京從事金融工作的李明(化名)告訴記者,作為碳酸飲料的重度愛好者,他基本一天要喝兩瓶可樂,“巴菲特喝那麼多年都沒事,我們喝一些也不會怎麼樣”。

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内分泌科主任醫師鄭超說:“每個人的遺傳背景不同,身處的環境不同,對同一食物的代謝能力也不同。有些人一天喝四五瓶可樂,血糖可能會迅速升高,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些人則可能沒事。”

3究竟該如何對待“糖”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約為30克,高于正常标準。糖攝入量超标仍然對居民健康構成挑戰。

2015—2019年,國家衛健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中心開展了新一輪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2020年年底,《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10%。我國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和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

在全民關注養生知識的情況下,為何相關數據還在上升?“能量攝入和能量支出不平衡是導緻個體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現代人的飲食越來越精細化,再加上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這些因素共同影響,造成了慢性病趨向年輕化。”李世陽說。

無論是國家的政策,還是專業人士,都在鼓勵全社會參與控糖、減糖。在社交媒體上,相關的讨論也十分熱烈。“吃糖會變醜嗎?”“抗糖等于抗老嗎?”“減肥怎麼控糖?”“糖尿病可以吃糖嗎?”類似的聲音,不絕于耳。一些人無糖不歡,一些人談“糖”色變。大衆應該如何對待糖?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人誤以為控糖就是要少吃或不吃。“對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均衡飲食,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在一般情況下,人體主要通過主食攝入碳水化合物,它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粗細搭配的主食結構,其消化吸收速率要遠遠慢于直接攝入糖類,對血糖的影響也是如此。”李世陽說,如果一個人體重達标,身體也沒有報警信号,就沒必要過于限制熱量的攝入。

此外,“血糖升高不僅與吃得多少有關,還與升糖指數(GI)、血糖負荷(GL)密不可分。升糖指數能夠反映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血糖負荷能夠反映吃不同數量的同一食物對血糖的影響程度。”胡海英說,同類食物對每個人的血糖影響存在差異,需要結合自身血糖情況來選擇飲食。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能不能吃糖、如何吃糖更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不錯,各方面都很穩定,尤其是糖化血紅蛋白低于6.5,可以适量地攝入糖。以0糖飲料為例,在不随餐吃的情況下,一天一瓶是可以的。”鄭超說,飲食也是一種樂趣,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吃的時間、場合以及個人的身體狀況。

對于近年來頗為流行的生酮飲食、地中海飲食等飲食方式,鄭超認為這些飲食方式有一定的優勢,但不能盲目效仿。“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或監測下執行,否則,不僅不能達到降糖、控糖的效果,還會适得其反,造成嚴重後果。”鄭超強調。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19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