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良莠不齊中的良莠

良莠不齊中的良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5 06:40:09

良莠不齊中的良莠?拙文《莠子·鬼稻·鬼谷子》稱,看電視片《大田種植有奧秘》中的莠子時聯想到鬼稻,當時還聯想到“良莠不齊”一詞,因為莠子高出正常谷子,鶴立雞群一般,極其形象地展示出良莠不齊,令人拍案叫絕後來,趁閑手機查尋“良莠不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簡直颠覆了三觀,引出一大堆啰嗦事兒,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良莠不齊中的良莠?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良莠不齊中的良莠(良莠不齊稂莠不齊)1

良莠不齊中的良莠

拙文《莠子·鬼稻·鬼谷子》稱,看電視片《大田種植有奧秘》中的莠子時聯想到鬼稻,當時還聯想到“良莠不齊”一詞,因為莠子高出正常谷子,鶴立雞群一般,極其形象地展示出良莠不齊,令人拍案叫絕。後來,趁閑手機查尋“良莠不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簡直颠覆了三觀,引出一大堆啰嗦事兒。

詞條介紹,良莠不齊經常被寫作稂(讀作廊)莠不齊,兩個成語相似,但含義不同。良莠不齊指好的壞的混在一起,與魚龍混雜含義相近;稂莠不齊則指高低不一,與參差不齊含義相近。有人指出,“良莠不齊”從元朝時的分等論人而來。明朝人田藝蘅《留青紮記》記載:元朝時把劃分人為郎、官、秀三等,秀為最高等級,郎為最低等級。因此明朝稱俗人為不良不秀,表示高不成低不就。秀又誤寫作莠,進一步演變為“良莠不齊”一詞。

紀曉岚《閱微草堂筆記》記載,滄州有個學究與狐仙為友。學者劉師退經由學究介紹請教狐仙:聽說先生豁達,不怕忌諱,因此特來請教先生(有關狐的事情)。狐仙笑着解釋說:“天生萬物,各有其名。狐稱為狐,正像人稱為人。呼狐為狐,正像呼人為人,何諱之有?至于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也像人類之中,良莠不齊。人不諱言人的惡劣,狐又如何諱言狐的惡劣呢?有話直說無妨。”

稂莠不齊的來曆就非常古老了。《詩經·大田》有句“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大意是說:禾谷抽穗已經結實,籽粒飽滿長勢好,又沒空穗又沒草。《國語·魯語》稱:“馬饩不過稂莠”,大意是隻用雜草喂馬(饩指飼料)。高明乾在《植物漢名圖考》中解釋,稂就是狼尾草,又稱孟、守田、狼尾、䓞草、童粱、董蓈、小芒草、狼茅子、宿田翁、蒯草等。同書解釋莠是狗尾草,又稱葽草、狗尾半支等。“不稂不莠”與“既堅既好”對舉,無疑說明稂、莠與正常谷子長相一樣,但穗形不同,籽粒不同,屬于谷田因不容易區别而難以清除的雜草,因此才被挑出來用作上等飼料喂馬。正如前文《莠子·鬼稻·鬼谷子》所言,莠是野化谷子,那麼稂的性質應該與莠一樣。狗尾草矮小纖細,與谷子并不難分辨;狼尾草屬于多年生的草,與谷子更交易分辨。可見,把谷田中的的稂和莠分别解釋為狼尾草和狗尾草是很不确切的。

高明乾的解釋源于明代本草學大師李時珍。李時珍《本草綱目》列有狼尾草一條,解釋說狼尾草又稱稂、童蓈、狼茅、孟、宿田翁、守田,其抽穗而不成,高聳直立于在田中,因此才有宿田、守田等名稱;描述稱狼尾草莖、葉、籽粒都像谷子,其穗有毛,像狼尾,呈紫色或黃色,饑荒年景可以采食充饑。顯然,李時珍的解釋和描述存在很大矛盾。描述稱狼尾草抽穗,籽粒像谷子,饑荒年景可以采很充饑,說明狼尾草是大量結籽的,顯然與前面“抽穗而不成”的解釋矛盾。可見,李時珍實際上說了兩種草,一是稱為稂、童蓈、宿田翁、守田的農田雜草,其特點是抽穗而不成;二是農田之外所見的狼尾草,其特點是正常抽穗像狼尾,結籽像谷粒。李時珍把二者混為一談了。

關于稂比較詳細的描述最早見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稱稂為“禾粟抽穗而不成,因此又稱為童蓈”。稍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陸玑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解釋:谷禾抽穗而不成,高聳真立,因此稱為童粱,又稱宿田翁、守田。對此,清代的焦循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釋》中進一步解釋:“谷禾生病就會隻抽穗而不結籽,結籽的谷穗會下垂,不結籽的稂穗直立出露在正常谷子之上,如同高個子幼童,個頭高過成年人但心智上還沒有未成年,因而被稱為童子。童粱就是高大仍未成年的禾谷。”但是,在這些解釋中,稂的性狀無疑與莠非常相似,除一個描述性的“童”字之外,二者沒有區别,古人又為什麼給出兩個名稱呢?

遊修齡在《論黍和稷》(農業考古1984年2期)中認為:在野生植物馴化栽培的過程中會産生野化雜草,與作物伴生。這種伴生雜草被認為是栽培種與野生祖先種的漸滲雜交的産物。證之古籍記載,谷子(稷、粟)和黍子各有其伴生雜草,谷子的伴生雜草是莠:“惡莠恐其亂苗也”,孟子這裡說的苗即禾苗。黍子的伴生雜草稱稂,又稱蓈、*(黍 卑),《說文解字》:“*(黍 卑),黍一類植物”。段玉裁注:“*(黍 卑)對于黍子,就像稗對于谷子”。程瑤田《九谷考》也說:“我的觀察來看,*(黍 卑)的穗和籽粒都像黍子一樣。”古籍中既有黍稷連稱,也有稂莠并舉,如《詩·小雅》:“不稂不莠”,《國語·魯語上》說仲孫它生活儉樸,“馬饩不過稂莠”。據韋昭注:“莠像谷子而不結籽”。據此等等,既然黍稷連稱和稂莠并舉,兩兩對應,那麼稂和莠就是黍屬和狗尾草屬各自對應于黍子和谷子的伴生雜草。遊先生的這個解釋看來很有說服力,盡管*(黍 卑)确實是黍子中的野化雜草,但遊先生沒有提供“稂又稱為*(黍 卑)”的古文記錄,與李時珍把稂稱為狼尾草犯了同樣錯誤。

漢字中絕大部分為形聲字,偏旁部首表示事物屬性,另一部分為聲符,表示讀音,因此很多形聲字可以“讀半邊”。但是古人選用聲符造字并不是随意的,聲符同樣也會表示一定含義。這個規律又稱右文說,由宋代的王子韶創立,認為聲符相同的一組形聲字具有共同的意義,這一意義由聲符賦予,這樣的一組字又稱為同源字。例如:戋,表示小的意思;因此小的水稱為淺,小的金稱為錢,小的貝稱為賤。稂的同源字中,阆表示高門,躴表示長身高個子,哴表示号啕大哭,艆表示海中大船,桹表示一種高大的樹木,㢃表示高,勆表示強壯有力,朗表示明亮、響亮。可見作為聲符,良在這些形聲字中都有高、大、突出的含義。《宋本廣韻》解釋:良表示賢、善、首、長等意思。由此推論,稂字就是一種高大突出的雜草。

朱英貴先生《吉日良辰——說良》中論證認為,甲骨義中的良字刻畫的是房屋外與庭院相接的回廊,是最早的廊字和郎字。廊既可看作房屋的附屬設施,也可以視為房屋向外突出的組成部分,因為回廊上方為挑出的房檐以防風雨。謀聖張良字子房,字一般是對名的注釋,也就是說良和房含義相同。有人解釋認為,良是琅的本字,指宮殿外玉砌的廷廊,是君王侍衛、侍從、顧問、醫師等聽候召喚待命的地方,郎、廊則是琅的異體字(見《甲骨文三期第五課》)。這些在郎(廊)下待命的人因此又被稱為郎,進而演變成青年男性的美稱。古人又仿照這個郎字,在良字上加女旁造出娘字,作為青年女性的美稱。總之,良有突出主體之外的含義,可能古人因此把谷子地裡突出高于正常禾谷的植株稱為廊禾,并用形聲法造出“稂”“蓈”字。

這樣看來,稂确實與莠一樣是谷子中野化植株,高大,突出于正常谷子之上。正如前文《莠子·鬼稻·鬼谷子》所言,稂和莠都會結籽,籽粒成熟後自然落地,休眠,第二年開春後發芽成苗。稂與與莠的區别應該就在“童”字上。莠的成熟期略早于與正常谷子,在正常谷子收獲前,其籽粒便成熟落地;稂的成熟比正常谷子晚,在正常谷子成熟老黃時,稂才開始抽穗,仍然呈綠色,新穗挺拔,顯得更加鶴立雞群。也就是說,許慎《說文解字》所說“抽穗而不成”,其中的“不成”指不成熟。稂是成熟期較晚的野化谷子,其原因:一是稂的生長期比正常谷子長;二是稂的種子顆粒較大,休眠期長,發芽出苗晚。稂這樣的野化植株看似比正常谷子還好,由于其種子成熟即落,卻收獲不了籽粒,因此與莠一樣屬于雜草。正常谷子收獲時,稂還在抽穗生長,全株營養比較豐富,因此被古人用作喂馬的上等飼料。饑荒年景,棄耕的谷子田中仍會大量生出稂,成熟時多少也能收獲一些籽粒,聊勝于無,因此被人們采食充饑。

現在看來,稂莠不齊并不是簡單地參差不齊,其含義比參差不齊要豐富很多。稂、莠不一定高矮有别,而是因為稂、莠的出現使整體(谷田)不整齊。稂、莠不是整體中的優良分子,而是雜質,是看似良好其實低劣的浮華分子,因此又使得整體在品質上也不整齊。也就是說,稂莠不齊包括了參差不齊和良莠不齊兩個成語的含義,良莠不齊其實是人們不了解稂而誤寫稂為良的結果,稂莠不齊才是正确成語。

——2021-1-8草稿,1-20定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