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血壓高就是高血壓嗎?“老年人的高血壓情況複雜,血壓高不見得是得了高血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内科主任醫師許俊堂給大家介紹幾個老年高血壓的典型案例并進行分析,希望對您有幫助,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體檢血壓高就是高血壓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老年人的高血壓情況複雜,血壓高不見得是得了高血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内科主任醫師許俊堂給大家介紹幾個老年高血壓的典型案例并進行分析,希望對您有幫助。
應激性高血壓不是真的高血壓病
案例 一位老年男性自述以前血壓不高,最近鄰居家裝修讓他不勝其煩,覺也睡不好了,血壓就高起來了,最高時收縮壓超過了200mmHg。吃了兩種降壓藥,收縮壓勉強控制在160~170mmHg。
分析 大家都覺得人老了,器官功能下降了,血壓高是自然現象。可我接觸到的許多老年朋友,其實就是因為精神心理因素導緻血壓短期或一過性升高,我一般稱之為應激性高血壓。其實這種情況不是真的高血壓病,不能光想着吃降壓藥而忽視導緻血壓升高的原因,醫生更多的是和老人聊聊他(她)的經曆和感受,多開導老人,必要時用一些催眠、鎮靜或抗焦慮藥物。老年人睡好了,心情好了,壓力舒緩了,放下心理包袱後,血壓自然下降了。此外,多年血壓高的老年人,血壓突然不高了,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器官功能退化的表現——血壓都高不上去了。
血壓波動、控制不理想,甯高勿低
案例 一位大爺吃降壓藥後,血壓原本控制得挺好,可自從診斷出帕金森病後,血壓就不穩定了——躺着高,坐起來就低。
分析 血壓每時每刻都不一樣。季節、活動、情緒、出汗,以及很多疾病和藥物,都會影響血壓,造成血壓波動。連續幾天血壓低應該減藥,連續幾天血壓高才考慮加藥。不要因為偶爾一次的血壓升高或降低,就改變藥物劑量甚至停藥,先找找原因,觀察幾天再說。如果波動太大,必須就醫,由醫生确定接下來怎麼檢查和用藥。
有些疾病,如帕金森綜合征、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可使血壓忽高忽低。這時患者也要及時就醫,積極治療原發病。日常生活起居動作要緩慢,必要時身邊有人陪伴攙扶,尤其上廁所一蹲一起更是危險。若血壓波動太大,控制不理想,甯高勿低!因為老年人對高血壓相對耐受,而低血壓預示着危險就在眼前。
初始治療,血壓1月内到正常即可
在心内科門診,常會遇到服降壓藥糾結的老人。我總結了老年人常問的問題,為您提供以下建議。
1.高血壓需遵醫囑服藥,不管有沒有症狀。吃多少藥,是否增藥減藥,都要看血壓水平,不能憑感覺。
2.降壓藥不存在耐藥性問題。血壓升高要找原因,比如是不是天氣冷了,最近吃東西是不是沒控制,是不是長胖了。
3.有的患者用了很多降壓藥,血壓控制仍不理想,首先要找相關專家就診或會診。常見的個人因素包括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吃得多、吃得鹹、抽煙、喝酒、不運動、熬夜上網等;還有心理因素,如長期處于緊張和焦慮狀态;睡覺打呼噜,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等。
4.有的老年人血壓高,總說醫生開的降壓藥不好使,醫生換了一個又一個,藥也換了幾種,血壓仍沒降下來。這是怎麼回事?首先,高血壓患者初始治療時,血壓不必兩三天就降到正常,1個月内降到正常就行了。血壓下降并穩定下來需要一個過程,降太快易誘發或加重血管缺血。第二,使用一種降壓藥物血壓沒降下來,不等于藥物無效,可能需聯合用藥,而不是換另一種藥。
5.一線降壓藥有五大類,很難說哪個藥效果更好,關鍵是把藥用好,用好了就是好藥。
(摘自《大衆健康》)
來源: 今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