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意境最高的山水詩

意境最高的山水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9:19:24

意境最高的山水詩?山居即事唐•王維,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意境最高的山水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意境最高的山水詩(10首隐士古詩詞縱情山水)1

意境最高的山水詩

山居即事

唐•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晖。

鶴巢松樹遍,人訪荜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這首詩主要是描述了詩人隐居山林之後的生活和心态寫照,寫出了生活的惬意,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風光的欣賞,也在字裡行間透露出詩人的落寞之情。全詩語言清新,情趣盎然,傳神地描繪了一幅田園生活圖景,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

采樵作

唐•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樹重疊。

橋崩卧槎擁,路險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風拂蘿衣。

長歌負輕策,平野望煙歸。

這首詩寫深山觀采樵所見景物和隐居的幽趣。采樵人是樵夫,不是作者自己,首句寫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寫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險阻難行。作者捕捉“橋崩”、“卧楂”、“垂藤”等生動形象入詩,寫得很傳神。後四句寫日暮時杖策長歌返歸,蕭然曠遠的意趣想象可得。

憶東山二首

唐•李白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

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這兩首詩應該看作是李白的“歸去來辭”。他向往着東山,又覺得有負于東山。他是要歸去了,但他的歸去卻又不同于陶淵明。陶淵明是決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卻沒有這種“決心”。“東山”是和謝安這樣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結合在一起的。向往東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時而起的一面。“東山高卧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梁園吟》)他的東山之隐,原來還保留着這樣一種情愫。詩中李白隐以謝安這樣一個人物自比,又用白雲、明月來襯托他自己的形象,那東山的白雲和明月顯得十分澹泊、明潔;而李白的情懷,便和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尋隐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是一首清新自然,韻味隽永的尋訪隐者不遇的抒懷詩作。師傅已經去了山中采藥,就在這座大山裡。可是林深雲密,郁郁青松,悠悠白雲,不知他的行蹤。通俗清麗,情深意切。

休假日訪王侍禦不遇

唐•韋應物

九日馳驅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這是一首清新脫俗,恬适淡泊的訪友不遇詩作。門對着潺潺溪流,流水淙淙;仰頭還可看到青山連綿起伏,山崗白雪皚皚。環境清冷幽靜,超凡脫俗;詩思清澈澄明,心曠神怡。

訪隐者不遇

唐•高骈

落花流水認天台,半醉閑吟獨自來。

惆怅仙翁何處去,滿庭紅杏碧桃開。

這是一首淡泊閑适,清新脫俗的尋訪詩作。流水淙淙,落花飄零。對酒當歌,獨自徘徊吟唱。庭院幽靜,斯人獨坐。桃花盛開,杏花朵朵。落寞惆怅,空曠寂寥。

訪隐者

宋•王安石

童子穿雲晚未歸,誰收松下著殘棋。

先生醉卧落花裡,春去人間總不知。

這是一首清新脫俗,隽永蘊藉的描寫隐居山林生活的詩詞。醉卧在落花之中,兀自酣睡未醒。庭院裡空空蕩蕩,家童也不知何處,松下還留有殘棋一局。不問世事,不知歲月變遷。花開花落,春去春回,樂觀豁達,灑脫随意。

小隐自題

宋•林逋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

鶴閑臨水久,蜂懶采花疏。

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

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

全詩以向人誇贊的口吻,新穎的筆姿,輕松的情調,清淡的語句,寫隐逸高趣,和諧而又完美。有一種“詠之令人忘百事”的藝術魅力。

好事近·搖首出紅塵

宋•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裡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作者曾長期寓于嘉禾,過着一種放浪形骸的自由生活。告别了喧器的紅塵、擺脫了名缰利鎖的束縛,醉醒醒醉,一任神行,詞人成了一名快活的漁父,然而他志不在魚,所向往的是浪迹江湖、獨釣江天和自由生活。

尋隐者不遇

宋•魏野

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

采芝何處未歸來,白雲遍地無人掃。

這是一首閑逸雅緻,超凡脫俗的尋訪隐士不遇的詩作。香風不動,松花自落,寂靜清幽,世外桃源。滿地白雲,山中采摘靈芝,行迹漂泊不定,潇灑度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