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方法
做好一個決策的思維模式
每天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會來到我們面前,等待我們做決策。比如今天穿什麼衣服?今天要做哪些棘手的工作?要不要和老闆談漲工資?下屬不聽話怎麼辦?晚上是回家吃飯還是外面吃?這些問題有的可以立即決定,有的需要再三考慮;有的問題無足輕重,有的問題利害攸關。不管怎樣,在面對一些重要難題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能做好一個決策,讓難題可以得到正确的處理。
注意,我并不說做一個好決策。一個好決策難以定義,也很難評估。因為決策的結果不是隻靠我們自身可以完全決定的,它受到人與萬事萬物、以及世間的規律和關系等多方因素合力的影響。所以,一個好決策可以說是有些機遇的成分,要有一點點運氣。
那如何做好一個決策?這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嗎?答案是的。因為我們可以确保自己用正确的思維模式來思考來決策。當面臨難題的時候,我們自身可以決定怎樣評估怎樣思考,隻要我們采取科學合理的思維模式,就可以保證這是“做好”的正确方式。我相信“用正确的方式做事通常是做正确的事最好的和唯一的方法。”
當我們面對要決策的難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了解這個難題。
1,了解它的發生背景。
2,了解它的前因後果、因果關系。
3,了解圍繞它的利益相關方。
4,了解它所處的大環境。
當這些情況被調查清楚了,我們才真正進入這個難題的内部。了解它,我們才能解決它。
其次,我們要思考這個難題的所有相關問題,把它們寫下來,即使有些問題已經有答案。這些問題要盡可能考慮全面,不必覺得問題太多或者問題簡單可笑。這些不是現在就要解答或舍棄的。這是一個問題雷達清單。我認為至少要列出10個問題。沒有這麼問題,說明你沒有深入思考,或者對難題沒有重視。在列出問題清單後,我們可以嘗試寫出問題的答案。這些答案不是最終的結果。但我們對難題的決策已經有了初步清楚的認知。
最後,我們要回答如何做出這個難題的決策。在經過上面的思考後,我們已經對難題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此時,我們可以結合如下兩個方面來評估并确定好決策。
1,從成本、效益和風險三個維度來評價決策所帶來可能的結果。
2,從決策将導緻的後果在得與失兩種可能性來評估決策的接受度。
這就是我認為做好一個決策的正确方式,這個思維模式并不複雜,而且可操作性很強,适合解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而且經過這樣的思維運作過程,我們的理性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很多錘煉,我們的感性認知和直覺也逐漸建立起來。也許,我們經過充分的思維鍛煉後,做好一個決策可能會越來越簡單。
讀書
灰度挑戰的決策空間
我們的世界越來越複雜多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正在巨變,突發事情層出不窮,新冠疫情讓各個國家與城市悄然建立起透明的隔離牆,全球化浪潮仿佛在逆轉。面對日益增加的各種各樣的挑戰與難題,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都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而更多是模糊混沌的狀态。所以,我們要如何處理處理解決這些挑戰呢?
這本書《灰度決策:如何處理複雜、棘手、高風險的難題》為我們決策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人文主義。這本書與其說是管理類書籍,不如說是一本人文社科的書籍。因為這本書并不是從商業或者管理的角度來告訴我們怎樣決策,而是告訴我們做決策要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
作者在書中主要提出了五大問題并給出了答案和工具。
1,“淨”的結果是什麼?
2,我們的核心義務是什麼?
3,當今世界什麼奏效?
4,我們是誰?
5,我能接受什麼?
這五大問題是在我們面對難以解決又考驗人性時需要思考并回答的。
第一個問題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全面深刻地思考決策所帶來的結果對所有人是不是幸福的。如果不是,那就需要我們努力找出對所有人都有利的最好的選擇。
第二個問題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人。我們處理和解決問題要從人性出發,不能因為受到挑戰而自私冷漠喪失人性。
第三個問題是告訴我們:世界有效運轉是因為人與人和組織之間的協作産生的。我們要從現實和事實出發,保證靈活有彈性的方式來處理難題。
第四個問題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我們成長為自己,環境也塑造了我們自己。我們的決策不能隻滿足自我利益,也要滿足共同利益。
第五個問題是告知我們:不管決策是怎樣的,我們要考慮能否接受。一旦決策制定執行,那我們就要接受它所帶來的後果并承擔責任。
所以,這本書更多的是從人性人本、社會責任和道德規範的角度來探讨我們所能擁有的決策空間。在這些範圍内,面對各種灰色挑戰時,我們可選用的工具和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是從人文的角度思考決策解決各種挑戰和難題。它提醒我們: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我們有人性,而不是一堆肉身。我們做事首先要考慮人的問題。
播客
家庭儀式感
《沈奕斐的播客》是一檔有趣有料的夫妻談話型播客,主要是探讨家庭生活和親密關系的話題。最近聽了一期是主播一家四口的家庭茶話會,聽他們盤點自己家庭儀式感的活動,很喜歡也有些啟發。
良好的家庭生活和關系對個人和家庭都影響重大,也很有意義。如何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與溝通?多做一些有家庭儀式感的活動是個好辦法。家庭儀式感的活動會産生家庭的集體記憶,随着時間的流逝,遺忘是常見的事情,但這些特别的活動就像是日常生活的坐标一樣,我們很容易被記憶被喚醒被珍視。
主播一家每年的家庭儀式感活動有很多,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借鑒。如:拍全家福照片,國内外旅行,全家一起看電影、打牌,過年探親要安排有趣的活動等等。
我們家也有一些家庭儀式感的活動。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日,我們都要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要吃生日蛋糕唱生日歌;每年我們會做一兩次短途旅行;還有每月全家外出聚餐等等。我想以後還要增加一個活動:每年拍全家福照片。因為時光易逝年華易老,我們在時間中慢慢成長變老。因此,把我們生活的瞬間定格在刹那,回憶起來會有絲絲的幸福。
家庭儀式感的活動需要家庭成員的認同,一定要全員參與。活動不但要有意義,而且要每年都去做持續做,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和儀式。這些活動将帶給我們情感的交流、精彩的故事和難忘的回憶,它們如一顆顆珍珠一般,串起來就是美好家庭生活。
愛樂
《帕海貝爾:卡農(鋼琴三重奏)》 絲國蘭
《卡農》鋼琴曲你一定聽過。這首優美的曲子是德國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帕海貝爾所作。原作名字是叫《 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卡農和吉格》,據說可能是帕海貝爾為自己的學生巴赫的哥哥婚禮所寫的曲子。這首曲子,旋律回旋往複,優美至極,流傳甚廣。
我第一次聽到《卡農》是在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 在電影裡,女主角要求男主角在她彈這首曲子的時候,當着衆人的面給她送上玫瑰花。當旋律響起,男主角捧着玫瑰花站在她面前,兩人目光對視的時候,觀衆都感覺到愛情很美好很甜蜜。這首曲子真是為電影增色很多。
帕海貝爾做的《卡農》是一種講究規則的音樂形式,類似我們宋詞的詞牌名。因此,現在我們可以聽到許多各種版本的《卡農》。但就像寫《水調歌頭》的宋詞非常多一樣,我們最為喜愛的還是蘇轼的《明月幾時有》。現在,我最喜歡的是絲國蘭的《帕海貝爾:卡農(鋼琴三重奏)》,這個版本最為動聽最令人感動,非常經典,值得收藏常聽。
絲國蘭的《帕海貝爾:卡農(鋼琴三重奏)》是由鋼琴、大提琴和小提琴三種樂器共同演奏的。曲子先是鋼琴聲款款而至,曲調開啟,然後深沉的大提琴悄悄響起,纏綿的小提琴聲也随之而至。此時三種樂器聲音交織在一起,小提琴明亮的聲音與大提琴大海的聲音産生情感般的共振,深情的鋼琴仿佛在它們後面發出感歎。
《卡農》曲子的由來,也有一個未經确認的說法。說這是帕海貝爾為紀念他的妻子和女兒所寫,因此充滿了甜蜜的幸福與淡淡的憂傷。所以原作是用三把小提琴來演奏的。我們在聽絲國蘭的版本時,可以用這個故事來演繹,想象帕海貝爾與他妻兒在天堂團聚,他們互訴衷腸,歡樂幸福又有點哀傷,在曲調不斷往複中,直至永恒。
金句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禮記》
筆記:獨自學習而不與朋友交流切磋,容易孤僻鄙陋見識狹隘。
學習需要交流溝通。交流産生相互作用,請教的人因為有疑問得到了解答,教導的人因交流而加深了認知也可能得到啟發。信息、知識和思想的交流,必然是一加一大于二的。
攝影
人間美好,花兒知道。
人間美好,含苞待放。
人間醜陋,仍自開放,不染淤泥。
花開一瞬,刹那芳華。風姿百态,自有香氣。
花兒盛開,不待時光,仿佛是在歌唱生命的贊歌。
即使終将枯萎凋零,化為塵土,也不減半分笃定與淡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