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号上看到大V吳小平的一篇微博轉文,不過三百來字,内涵之豐富令人拍案叫絕。我壓抑不住驚豔之想,立馬轉到朋友圈。
仿上海老阿姨這個腔調仿得妙極了。最近幾年回家,途徑上海時乘電車、穿行人堆,天南海北哪兒的方言都聽得到,卻很難路遇正宗的上海老阿姨、嗲伐嗲伐的上海小姑娘,聽不到軟塌塌的上海話,打心眼兒裡覺得遺憾。上海的發展固然令人欣慰,于我的小心眼卻是大大的失望。四年大學在上海度過,帶味兒的自來水沒有白喝,那時的上海變成了“我的上海”。曾感歎上海變得認不得了,好懷念學校門口、去長甯路天山一條街的路上,女人們穿着睡衣睡褲、頭上帶着卷發器,蹲着刷尿桶。朋友罵我自私,看不得别人進步。我知道朋友是故意戳我,也忍不住還擊,哎呀話不是這麼說的,那是“我的上海”,場景裡有我啊。上海人要在繁華的城市謀自己的一隅,要用自己的小工資應付全中國最豐富的物質市場,必須得精打細算。精刮、小氣、會算計,名聲在外的老式上海人,真是讓人懷念,他們讓人在這個清涼冷漠的人世,清清楚楚地感受油鹽醬醋的分量,活着不止是甜美的滋味。上海味的傳承保留,我想不會隻是我一個人的夢。時代不一樣了,老上海還在。
這篇短文浸足了上海老味道,卻又暗藏戲谑,讓讀的人失笑之餘不會認真,不過故事而已。“被外地妹摁倒了”,這表述絕妙,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女權沒有白運動。可能真是小姑娘主動,也可能隻是老阿姨護犢,繞圈子責怪女孩子不自重,千不好萬不好,自己娃娃不會不好。我的一位學兄第一個在朋友圈留言,“肯定是請槍手寫的,老想法的上海老阿姨不會這麼粗糙,說小姑娘‘還是新的’”。上海人自有一套自己的做人準則,這樣的話太沒品了。是不是?
人物刻畫,言語戲谑之外,這一段小文章提供的信息量卻是出人意料地巨大。主人公的男生女生還是在校大學生,如果叙述人老阿姨的證言屬實,至少女生是第一次處真正意義上的男朋友。女孩子的态度不清晰,她既領男生見過父母,理應是認準這個人了。但是,是當未來夫君“認準”嗎?從媒體報道看,如今的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都比較開放,前男友、前前男友,前字不夠用時用阿拉伯數字編号的女生比比皆是,如果這次事件是從女生認定“一生一世一雙人”觀念出發,那麼這真是一個難得一遇的純粹好孩子。假使女生是把“男朋友”領回家給父母“體檢”,從我的觀念,這是一個比較靠譜的女孩子。男女自由交涉的今天,更應該珍視婚姻,男朋友可以重複有,婚姻的合與散傷筋動骨,還是慎重、忠誠些的好。不論女生态度如何,女生父母見過男生後,把這件事上升到了婚姻決絕問題上,這是肯定的,但是否由女生父母給男生父母最後通牒,或接納自家女兒,或補償女兒“從新變舊”的損失,老阿姨的叙述含糊而過,之後的情節倒證實上海老阿姨唱獨幕戲的可能性大些,她和男生父親單方面籌劃“毀婚約”。
男生女生的情事何去何從,問題提交到了男生父母面前(哎,人類還沒有進化到婚姻自主麼?)。故事到這裡,出神入化的一筆大轉折,不是照一般情節“驗看”女生姿色、為人處世姿态、做一家主母的資質,男生的母親即“上海老阿姨”不願意兒子将來替外地的、經濟條件不如自家的女生父母“養老”,直截了當否認女生與自家兒子“處朋友”的可能性,越過驗看女生的步驟,一步跨到了斷兩人關系的補償金額讨論。
雖然不知道這個補償的想法出自哪方父母,一場男歡女愛突飛猛進到這個談判局面,作為一枚熱心的看客,我打心眼兒裡覺得可惜和遺憾。男生雖是男主角,也太沒存在感了。首先,雙方父母的出場是否過早?20歲上下,正是男生女生享受被異性捧在手上、放在心裡的好時候,難得的青春撞擊,可不可以多有些時間讓荷爾蒙肆虐呢?戀愛不應該有期限,大學畢業為期,30歲為限,等等人為的規定,生他們養他們的父母忍心劃這個道道麼?好吧,即使走上社會就必須擔負做社會人的職責,念大學的幾年時間,給他們一個完完整整的空間體驗人生,胡子白了、頭發稀疏了、人變得油膩了的時候,不是少很多的遺憾麼。
早早地議定婚事,也許是最純粹的父母心。然而從婚事一下子過渡到父母養老大事,這個思維跳躍有些費解。兩個年輕人一生的努力,幾十年的财富積累呢,到哪裡去了?一雙娃娃攜手走上社會,應該有寫滿幾十張紙的夢想、人生計劃,不是最應該鼓勵他們奮鬥、發揮才智、自我滿足麼?先計算并切實預備N套房子,N萬元存款,年輕人從今往後幾十年幹什麼呢?他們有可能是第二個馬雲李嘉誠啊,為什麼不肯相信呢?自己孩子的能力自己不相信,讓誰去信?先不說大人預先鋪路容易毀了孩子的鬥志,有這麼把自家孩子往廢物點心上估算的嗎。
男女朋友分手,誰給誰補償,給多少?我很好奇,“新品折舊”算多少,“中古折舊”又多少,有既存的計算标準嗎?年輕時候的愛,不論成本多大,都讓它純粹為了将來的美好記憶而發生吧,否則就這個樣子走出校門,承擔起社會人的重責,供房、育兒、養老,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這樣的一生豈不太可憐了——該青春的時候不青春,難到讓第二春來擾亂社會秩序麼。
我把這則微博轉到朋友圈之後不久便删掉了。貼出朋友圈沒多久收到一位朋友的抗議,上海人怎麼你啦,要這樣擠兌上海人?哦喲哇,冤枉!以為微博言語破綻衆多,以為不會有人誤解誤會,沒想到還是有人認了真。我的這位朋友決計不是玻璃心一類的人,我隻能想,上海老阿姨的擔心莫非當真存在?大面積存在?
唉,可憐的孩子們,操心過頭的父母們。人生是年輕人自己的,忘記了麼?
----------------
撰文:江潔
京 夜 聊 (jingyeliao)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