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濰坊市高質量發展改革

濰坊市高質量發展改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3:07:57

濰坊市高質量發展改革?——我市完善區域統籌發展機制綜述,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濰坊市高質量發展改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濰坊市高質量發展改革(濰坊市推進區域統籌)1

濰坊市高質量發展改革

——我市完善區域統籌發展機制綜述

濰坊新聞網1月5日訊 新常态下,統籌區域發展布局,拓寬經濟發展空間,是優化資源配置和生産力布局、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市根據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五位一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結合濰坊在山東發展戰略格局中的地位和特點,制定實施了“突破濱海、提升市區、開發兩河”三大戰略,以改革為動力,推動重點區域率先突破,助推全市發展優化升級、轉型跨越。

經過幾年努力,這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均取得了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區域統籌發展的戰略紅利逐步釋放。突破濱海,使濰坊轉身向海,拓展了發展空間,促進了濰坊全域發展;提升市區,正在打造一個更具帶動力、支撐力、輻射力的現代化中心城區;開發兩河,搭建起了綠色生态可持續發展的大框架。

突破濱海——

産城融合締造美麗幸福海洋城

為深入實施“藍黃”發展戰略,支撐和引領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科學發展,市委、市政府把突破濱海作為全市戰略布局的重點環節,舉全市之力突破濱海,使之成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增長極。經過幾年努力,突破濱海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明顯進展和顯著成效,濱海正在成為産業層次優、生态環境好、人口密度低、幸福指數高的現代化海洋城市。

雙港聯動深耕海洋經濟。濰坊港是海洋經濟新區建設的牛鼻子,是海洋經濟的龍頭。為全力推進港口建設,市政府與馬來西亞森達美集團、山東高速三方共同出資組建濰坊港務有限公司,多元建港,開發建設全面提速。濰坊港步入發展快車道,2012年開通首條集裝箱航線,目前已開通京唐線、營口線、大連線、威海線、盤錦線、泉州線等集裝箱航線和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際航線。跨渤海灣的魯遼陸海貨滾甩挂運輸大通道航線開通并正式運營,成為連通華東至東北、歐洲的綠色低碳物流大通道。2015年9月1日,濰坊漁港正式開港運營,中心漁港和海恒威漁港開工建設,結束了濰坊無外海漁港的曆史,該項目是山東省和國家農業部“十二五重點漁港建設項目”之一,漁港項目全部建成後,将成為我國北方規模、容量最大的現代化漁港之一。

海洋産業擎起發展高地。濰坊港及濰坊漁港的開發建設,為海洋産業聚變打下了堅實基礎,依港而興,海洋産業風生水起。立足海洋特色,大力發展海洋産業,濱海形成了以海洋動力裝備、海洋化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能源、海港經濟為主,具有強大競争力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 (下轉3版)

發展海洋特色産業,濱海瞄準了“話語權”項目。濰柴重機、瑞易新能源汽車、天維膜、海納水下機器人、聯興科技、中碳能源、新和成蛋氨酸、中海油石化鹽化一體化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具有國際話語權的優勢項目加快聚集,打造海洋優勢産業高地。

改革創新釋放發展活力。濱海以改革創新總攬全局,敢于打破各種條條框框,全面推進經濟體制、社會事業、生态文明等7大領域17項改革,創造出了一個個“濱海模式”。在“三制三零三全”基礎上,濱海全面實行“三張清單”模式,負面清單把56類項目調整合并為10類,權力清單将15類1648項行政權力壓縮為4類216項,服務清單由237項增加到499項。在濰坊率先推行企業設立“四證合一”登記模式,更大程度上方便企業群衆辦理企業設立登記手續。按照“市場化運作、公司化運營”的原則,建立完善七大重點片區開發推進機制,一個片區一個推進辦法,确保重點片區有序推進、滾動開發、建一片成一片。對重大工程項目全部實行“市場化”、“公司化”運作,讓企業自主參與濱海重大項目、工程建設,實現企業對區域建設的管理、運營“一條龍”,為加快海洋經濟新區建設注入了活力。

關心濰坊大事小情,就關注濰坊新聞網官方微信(wfnews001)!

提升市區——

釋放城市發展核心磁場

中心城區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心髒”。在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市将“提升市區”這一課題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之一,充分彰顯了市委、市政府全新的理念、高遠的目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我市在“提升市區”發展中,更加凸顯中心城區作用,科學合理布局産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顯著提升宜居水平,逐步增強城市綜合實力,中心城區産業聚集度和輻射帶動力日益增強,城市功能品質日益完善提高。

提升産業層次。産業是立城之本、興市之基。為增強城市發展動力,我市重點在産業發展上進行了更高層次謀劃和推進,全面加強傳統産業改造提升,深入挖掘新興産業巨大潛力,加快構建符合未來發展要求的現代産業體系。目前,主導産業診斷基本完成,各産業實施方案陸續出台,十大産業園區快速推進,動力機械、電子信息、工程裝備三大産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張,中國食品谷、山東測繪地理信息産業園、東亞畜牧産品交易所、濰坊國際創意港等一批産業龍頭項目加快建設,文化創意、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一批新興産業快速發展,資源優化整合、産業集群集聚能力明顯增強,以“兩廊兩核四區多園”為主體的現代産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促進了産業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

提升功能品質。打造、強化核心功能既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增強城市發展動力和活力的關鍵舉措。我市将功能提升作為提升市區工作的要害、關鍵和根本所在,緊緊圍繞市民教育、健康醫療、文化創意、信息網絡、物流商貿、金融資本“六大服務功能”深入謀劃,加快推進。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中小學建設改造、“四通一治”、智慧濰坊建設等“七項工程”,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市區32所中小學校先後開工建設;人民醫院外科中心等12個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逐步提升;233台綠色環保公交車投入使用,首條雙層觀光巴士上線運營;“四通一治”8個便民專項全面展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不斷鞏固和展現。

提升創新能力。我市加快載體平台建設,努力打造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良好局面。一批省級示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科技孵化中心等創新平台建成投用,以創業大學、孵化器為平台的大衆創業服務載體和推進機制發揮了很好作用。高新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清華啟迪孵化基地、中科院創新園、北大燕園科技園等一批創新服務平台入駐,引進納米融合科技産業母機等一批高端項目。

提升發展活力。理順市區行政管理體制既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提升市區的重大舉措。今年以來,為理順關系明确權責,調動區級的積極性,激發市區發展活力,增強中心城區首位度,我市把理順市區行政管理體制列為重點改革事項,按照“簡政放權、市區分權、統一責權”的基本要求,以市區規劃統一、規則統一、市場統一為前提,着重理順土地管理、城市建設管理、市政管理、城管執法等四方面權責關系,在明确各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責任主體、界定市區建設管理和城管執法監管責任、推進簡政放權等方面積極探索。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工商登記制度、财政金融、園區體制等改革,壓減中介服務收費項目42項,精簡率達54.5%。大力實施城市品牌營銷工程,成功舉辦首屆中日韓産業博覽會、“世界眼睛看濰坊”等會議,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開發兩河——

打造支撐永續發展生态系統

濰河、彌河是濰坊的母親河。立足現有資源禀賦條件,調整和完善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着力加強生态文明建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城鄉一體發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對“兩河”流域實施綜合開發的戰略決策。目前,已完成戰略研究、總體規劃及各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兩河”開發的定位、方向、目标都已經明确,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已經逐步明晰,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成效初步顯現。

統籌開發。“兩河”開發,我市堅持綠色、循環、可持續的方向,堅持“全域統籌、生态優先、三産融合、四化同步”,統籌考慮生态保護、産業發展和資源要素配置,着力構築支撐濰坊永續發展的生态系統,并使經濟社會發展布局與之相适應、相協調、相融合,提高城市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市委、市政府專門印發了實施意見,集中組織實施防洪、水資源開發利用、道路交通、生态綠化、環境保護、現代農業示範、工業提質增效、服務業增量提質、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民生改善等“十大工程”。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我市力争把“兩河”流域打造成全市功能完善的生态帶、經濟轉型升級的隆起帶、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的示範帶。

突出生态。“兩河”開發的根本任務是加強生态建設、增強生态功能。以水為魂做足水的文章是“兩河”開發的第一要義。我市統籌抓好水生态涵養保護、水資源利用和河道生态修複保護,加快建設兼具供水、防洪、生态保護等複合功能的現代水利工程體系。着力抓好大綠化,根據不同的資源禀賦和基礎條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切實保護好自然狀态下已經形成的林木、草地、濕地等資源,持續改善生态環境。着力搞好環境整治,我市堅持綜合施治,深入推進“三八六”環保行動,探索建立生态補償、碳排放權交易、環境容量交易等機制,調動上下遊、多方面保護生态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兩河流域環境質量水平。着力加強南部山區保護開發,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堅持道路交通、旅遊線路等一體規劃、一體發展,科學有序地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特色文化生态旅遊高地。在彌河流域先行開展生态補償試點,探索建立運用經濟手段保護生态環境的激勵約束機制。

三産融合。“兩河”開發是優化區域生産力布局的重要抓手。依托“兩河”流域的資源禀賦和基礎優勢,我市以打造綠色健康産業為主導,堅持三産融合,積極推進農業品牌化、制造業高端化和服務業社會化,加快騰籠換鳥、轉型升級步伐。2014年以來,我市包裝儲備“兩河”流域休閑旅遊、健康養生、現代農業、生态環保和輕質工業項目276個,總投資1400多億元。壽光港、諸城皇華風力發電場等基礎設施項目,臨朐伊利二期液态奶、高密璞真一品林牧生态園、昌樂高崖庫區南山農場等現代農業項目,安丘五龍湖百合文化創意産業園、昌邑青山秀水等文化旅遊項目,峽山綠康源、青州青城國際度假區等康複養老項目,有的已建成投用,有的正在加快建設。

加速城鎮化。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兩河”開發的重點。我市在圍繞“兩河”優化改造老城區與規劃建設新城區相結合,推進中心城市職能優化提升的同時,着力打造“兩河”城市宜居帶,合理布局小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促進小城鎮更好地為現代農業服務,推動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着力抓好小城鎮提升,我市對流域内45個鎮街的特色風貌和建築風格進行了深度研究,編制了《濰坊市新型城鎮特色風貌規劃》,着力打造沿河魅力小鎮。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目前“兩河”流域已建成新型農村社區88個,26萬農村居民實現了生活社區化。同時,我市在“兩河”沿岸首批選定建設的64個示範農村社區,正在按照“環境生态化、産業園區化、居民社區化”标準進行精心設計打造。記者 孟祥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