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1
關于道光帝的即位,《清宣宗實錄》卷一中,有兩段關于道光帝即位的文字對應,是耐人尋味的。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嘉慶帝駕崩的前一天,即戊寅日,“仁宗疾大漸,召禦前大臣賽沖阿、索特那木多布齋,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内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啟鐍匣,宣示禦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甯,硃谕一紙”(《清宣宗實錄》卷一,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己卯)。
這是說明,嘉慶帝生前,以身邊随帶的傳位诏書公開确定了儲君,即後來的道光帝旻甯,并明确于“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按密建皇儲的祖宗家法,确定了旻甯(當時應該還叫“綿甯”)為“皇太子”。
嘉慶帝
然而,五天後,即癸未日,又出現了一道“皇太後懿旨”:“今哀遘升遐,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随行在,自當上膺付托,撫馭黎元。但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谕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上奉懿旨。”(《清宣宗實錄》卷一,嘉慶二十五年七月癸未)
所謂皇太後懿旨,是後人尊崇孝和睿皇後而改稱的。此時的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隻是大行皇帝的皇後,她成為皇太後,則是道光即位後所上的尊号。
從皇太後懿旨來看,鈕祜祿氏皇後沒有找到按規制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傳位遺诏的,也就是說無法佐證嘉慶生前召集衆衆臣“公啟鐍匣,宣示禦書”的真僞性。
因為嘉慶已死,死無對證。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皇太後懿旨”中,隻是追認皇次子“即正尊位”,但不是稱皇太子入承大統。這樣,道光即位的密旨疑點,更加撲朔迷離了。
按密建皇儲的初建者雍正帝的設計:傳位诏書由皇帝“特将此事親寫密封,藏于密匣,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皇帝禦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雍正朝起居注冊》第一冊,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同時,“另書密封一匣,常以随身”(《清高宗實錄》卷一千一百八十九,乾隆四十八年九月戊午)。
毋庸置疑,為了保證儲君繼承大統的合法性,需要以皇帝随身所帶的密匣,同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密匣對照。
然而,此次隻在已死的嘉慶身邊出現,而在乾清宮沒有找到。
就是說,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2
道光真的是嘉慶指定的繼承人嗎?
之所以有此問,主要是因為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晚,六十一歲的嘉慶帝于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逝。
行在先後派出兩撥人,馳驿回京,趕赴圓明園,向鈕祜祿氏皇後報喪。
一撥是二十六日,“命内務府大臣和世泰,帶領首領太監人等,馳驿前赴圓明園”(《清宣宗實錄》卷一,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庚辰)。
一撥是二十七日,“著派吉倫泰帶領太監二名,馳驿回京至圓明園。著蘇楞額、阿克當阿傳知總管太監,奏明皇太後。令吉倫泰面叩請安”(《清宣宗實錄》卷一,嘉慶二十五年七月辛巳)。
報一個喪,為何派出兩撥人?
而且都是鈕祜祿氏皇後的弟弟,和世泰為皇後二帝,吉倫泰為皇後三弟。
道光帝
這隻有一個可能,時值酷暑,要去承德避暑的嘉慶帝老邁體衰,一路勞頓,加之中暑,導緻中風,而死得突然。他死前,并沒有拿出傳位遺诏,随侍身邊的智親王綿甯隻能決定派母後的親弟和世泰前往圓明園,向鈕祜祿氏皇後說明原因,并尋找藏于乾清宮的傳位密旨。
問題嚴重了,還不僅是佐證材料沒有找到,就是大行皇帝随身帶的一份密旨也沒有及時出現。
實錄中稱嘉慶駕崩前,“公啟鐍匣,宣示禦書”,是後來的粉飾,而且杜撰了和世泰在場。否則,綿甯也沒必要派出兩撥人們去報喪。唯有和世泰走後,綿甯等找到了嘉慶帶在身邊的傳位密旨,然後派吉倫泰前往京師報信,再次說明原因。
但是,鈕祜祿氏皇後沒有找到留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密旨,隻好以懿旨的形式,對傳位道光予以承認。
3
清朝開國,太祖、太宗沒有指定繼承人,結果引發了皇族成員争奪大位,好在有太祖生前制定的八王共議國政制度,以推選的模式,起到了關鍵作用。聖祖駕崩後,雖有康熙遺诏指定了雍正繼立,但遭到了包括雍正生母在内的皇族成員、八旗勳貴、滿漢大臣的集體抵制。
雍正即位不久,為不虞之需,公開實施秘密建儲。就是說,他突然死了,會有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的遺诏,以及自己時刻帶在身邊的副本對應,指明誰是儲君。
二旨對照,杜絕僞造。
乾隆帝
乾隆曾想重拾康熙熱衷的嫡長子皇位繼承制,結果接連失敗,于是改推秘密建儲,使之制度化。嘉慶入承大統,有兩份傳位诏書正名,但意義不大,因為他的即位,其實是清醒的乾隆公開禅位,不需要一紙證明。
不承想,二十五年後,嘉慶帝死得突然,群臣沒有及時找到遺诏。
怎麼辦?
大臣們慌了。
好在大行皇帝的皇後即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及時發出懿旨,明确皇次子智親王綿甯為先帝所立的皇太子,應該順理成章地坐上太和殿裡的寶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