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
一、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1、《論語》是孔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20篇,内容有孔子的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的内容,是目前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2、《孟子》是戰國時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醜等著,原為11篇,現存7篇,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3、《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兩千餘字,一說孟子作,但據考不實,約為秦漢之際儒家作品,提出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條目,成為了後期理學家們講倫理、政治、哲學的基本綱領。
四書
4、《中庸》也是《禮記》中的一篇,四千餘字,相傳是戰國時子思的作品,肯定了“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标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并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是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樂經》消亡于秦末戰火,最後隻剩下了五經。1、《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編成于春秋時代,産生于今陝、晉、豫、魯、鄂等地。
五經
2、《尚書》即《書經》,又簡稱《書》,是對中國上古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彙編,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
3、《禮記》又稱《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禮、樂、射
4、《周易》即《易經》,又簡稱《易》。萌芽于殷周之際,完成于戰國或秦漢之際,非出于一人一時之手,通過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認為陰陽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産生萬物的根源,富有樸素辯證法觀點。
5、《春秋》是編年體春秋史,該書記錄了從魯隐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多年間的大事,相傳是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
三、六藝的說法有兩種1、第一種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項基本才能,包括禮、樂、射、禦、書、數(禮即禮節,樂即音樂,射即射騎技術,禦即駕馭馬車的技術,書為書法,數為算數)。
禦、書、數
2、還有一種說法将六藝解釋為六經,即《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樂經》、《春秋》。
四書五經六藝對社會規範、人際交流和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産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它們代表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是國學入門的必讀之書,也是加強個人文化修養的不二之選,同時也是研究古史的寶貴材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