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不運動的危害和後果?很多市民尤其是中青年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确實忽視了運動健身,更忽視了身體某些方面的健康預警記者近日走訪本市中醫一附院骨傷科醫生、老年病專家以及心理咨詢師,請他們從不同角度剖析長期缺少運動可能給身體帶來的影響,以及懶得動、不願動的原因,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兒童不運動的危害和後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市民尤其是中青年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确實忽視了運動健身,更忽視了身體某些方面的健康預警。記者近日走訪本市中醫一附院骨傷科醫生、老年病專家以及心理咨詢師,請他們從不同角度剖析長期缺少運動可能給身體帶來的影響,以及懶得動、不願動的原因。
報複性運動易緻損傷
記者近日在中醫一附院骨傷科采訪時,在候診室看到不少患病的中青年人。正在候診的程女士告訴記者,她今年33歲,最近經常感覺坐骨神經痛,無法久坐,腰部也時不時隐隐作痛,所以不得不來醫院就診。骨傷科主任醫師張君濤告訴記者:“近些年,我們接診的像程女士這樣的中青年患者越來越多。他們的病竈主要集中在頸椎、腰椎、肩周、腱鞘等部位。究其原因,跟在辦公室久坐不動、長期使用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産品有關。”
張君濤表示,不愛運動是大部分中青年人的一種生活常态,也是造成他們頸椎、腰椎等問題的原因之一。在接觸中青年患者時醫生發現,其中很多人都缺乏運動健身的意識和習慣,認為在辦公室或家裡沒有運動的空間、器械,不方便運動。其實這些都是誤區,頸肩腰肘的運動并不需要多大的空間或多複雜的器械,隻要每天堅持做一些有針對性的運動,就能發揮其康複效果。此外,還有些中青年人總說等自己有時間了或退休以後再運動健身,殊不知中青年階段沒有通過運動為健康打下良好基礎,步入老年以後身體更容易出現問題。有些人甚至還沒等到年老就患上了慢性病,發病後即使加強鍛煉也隻能達到緩解的效果。而且到了老年,人體的很多器官、組織、機能都已經開始退化,運動受到限制,健身的效果有限。
張君濤還提到,有一類中青年人平時不愛運動,偶然受到外界影響或刺激,心血來潮突然進行報複性運動。他們平時并沒有形成運動習慣,卻一動起來就“玩兒命”,就極易造成運動損傷。最近一段時間,網上一些運動視頻特别火爆,引起一些中青年群體的追捧。但他們中的很多人長時間缺乏運動,下肢肌肉力量不足,關節穩定性變差,加之沒有做好熱身運動,運動強度一下子大起來,就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嚴重的還會損傷韌帶、扭傷關節。
老年病盯上中青年人
長期不運動還有哪些危害呢?中醫一附院老年病科主任劉學政表示,長期不運動,首先是容易引起肥胖,而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腦卒中、高血壓、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同時,心肺功能也會逐漸變差,久而久之在日常生活中輕微勞動也會氣喘籲籲,發生心悸不适。人體長期缺乏運動,會使組織器官機能下降,可引起基礎肌肉萎縮和呼吸循環功能低下,使頸部、腹部、腰背部及大腿部的肌肉力量降低,引起肩痛、腰痛、膝關節痛等症狀。
劉學政告訴記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等過去被視為老年病的疾病,現在越來越年輕化。“這些患老年病的中青年人往往有共同特點——日常比較‘宅’,不愛運動,喜歡吃甜食、外賣,總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就好。”
張君濤表示,現在的中青年人,尤其是“白領”,不僅很少運動,就連曬太陽的時間都減少了很多。他們出門就開車,上班坐進辦公室,下班回家後也很少外出,加上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不合理,一些女性為了保持身材選擇節食,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甚至開始出現骨質疏松。
克服心理惰性動起來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玥表示,中青年人經常為不運動找理由,下班後經常癱坐在沙發上,其實這都是心理惰性在作祟。上班的時候,人們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在辦公室、休息室裡做些舒緩的健身操;在家的時候,可以在看電視的同時,在沙發上、床上做些簡單的運動。
陳玥說:“沒有時間、缺乏場地,都是為不想運動的心理惰性找借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運動的好處很多,像對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療建議也會包括運動這一項。有研究表明,運動可以促使身體釋放内啡肽,使人獲得積極、幸福的感覺。運動可以調節重要的神經遞質,包括人們熟知的多巴胺,幫助人感覺更好。中青年人隻要動起來,對健康都是有好處的。”
作者:姜樾 莊媛
來源: 今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