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的四句古詩長一點?作者:儒風君中秋,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或團圓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關于中秋的四句古詩長一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儒風君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或團圓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中秋節是重要的團圓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回家團聚,歡聚一堂,一起吃月餅、賞桂花、嘗鮮果。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把中秋當做吟詠的對象。
儒風君精選六首詩詞,讓我們跟随古人的腳步,一起品讀中秋,品讀人生。
1
世事無常,坦然曠達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轼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譯文: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遙問蒼天。
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憑借着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賞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着沒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别之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
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裡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儒風君說:
這首詩大概是所有中秋詩詞中傳唱最廣的一首。
詩人因為與當權者政見不合,外放密州。
這一年中秋,詩人與弟弟蘇轍已經七年沒見過面了。
面對一輪中秋月,詩人心潮起伏,寫下這首千古名篇。
月夜澄淨,讓人遐想,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羽化登仙,終究不敵人間溫暖。
月亮陰晴圓缺,人間也有聚散離合。
無常是生命的常态。
但願彼此思念的人,可以盡快團圓,盡快重逢。
這是對子由的思念,也是對一切經受着離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全詩飄逸曠達,又不失脈脈溫情,于寥落秋景之中,得見春日暖陽。
2
羁旅天涯,遊子思鄉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儒風君說:
詩人獨在異鄉,每日奔波忙碌,不覺離愁。
但是到了晚上,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把滿院的月光當成了濃霜。
天寒霜降,人心思歸。
舉頭望明月,想起自己的家鄉。
想起父母兄弟、想起山水草木,想起過去的年華與往事。
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之感與思鄉之情。
也許,每個人羁旅天涯的遊子,都有這樣的時刻吧。
全詩脫口吟成、渾然無迹,卻是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3
物是人非,無限感傷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
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園邊歡度佳節。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卻是在被貶後的湓浦沙頭水館前度過。
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鄉,人在東南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天的秋風吹過無人理會這凄涼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還似以往。
儒風君說:
人生最怕的是對比。
去年中秋還是熱熱鬧鬧,今年就成了凄凄慘慘。
前後落差之大,詩人不由得感懷。
希望能望到家鄉帶給自己溫暖,能看到心中一輪明月留給自己關懷,卻出現相反結果,徒添了詩人不盡的凄苦感。
寥寥幾句道盡詩人生活的無奈與凄楚,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
4
且歌且行,活在當下
《中秋月·中秋月》
明·徐有貞
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潔。
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譯文:
中秋的月亮,月亮到了中秋時會更加潔白明亮,人們隻看見它的皎潔,又有多少人了解它一年之中所有的變化。
月亮的變化暫且不提,而是趁着現在和人們歡度中秋佳節。
這樣的好時節希望年年都能有,就好像天天都能看見挂在天空的月亮一樣。
别管月亮這一年中有多少次的陰晴圓缺,也不必管這一年人有多少悲歡離合。
在這個明月夜,我們隻管活在當下,珍惜當下,盡情賞月,舉杯歡慶。
過去不留,未來不憂。
專心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的人生選擇。
5
壯志難酬,初心不改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潛叔賦》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譯文:
中秋皓月灑下萬裡金波,好似那剛磨亮的銅鏡飛上了夜空。
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麼辦呢?白發漸漸增多,欺負我拿它沒有辦法。
我要乘風飛上萬裡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
還要砍去月中樹影搖曳的桂樹,因為人們都說,這将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儒風君說:
中秋之夜,詩人感懷壯志未酬、人已老去。
自己一生蹉跎,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功業。
但是詩人依然要乘風而起,去掃除黑暗。
以求讓人間有更多的月光與美好。
這種百折不回的精神與氣節,千百年後,依然熠熠生輝。
6
澄明清淨,自在安然
《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對月見懷》
唐·權德輿
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圓。
動搖随積水,皓潔滿晴天。
譯文:
清秋半夜,月圓當空。
地上積水映照,月影搖搖。
天地空闊,晴朗潔白,一片甯靜祥和。
儒風君說:
此詩寫雨後清秋明月的皎潔。
賞月在心,不在景。
月映照在心裡,詩人内心澄明,沒有愁緒,分外安甯。
全詩明朗闊大,沒有離愁,沒有憤懑,給人以安詳甯靜之感。
是不可多得的中秋佳作。
來源: 儒風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