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時間,三節課,我們終于把《風娃娃》學習結束,還剩課後題的小尾巴,隻能明天早讀補充學習。《風娃娃》是本學期最後一篇課文了,相比較前兩篇課文來說,知識點稍多一些,但是課文結構清晰、拟人化的語言的增添了孩子們的親切感,學習起來難度也不大。
一、生字學習是重點,要不斷結合熟字對比記憶。
1.“栽”是平舌音,孩子特别容易讀成翹舌音,要在詞語中多練讀。
2.“車”的筆順是:橫、撇折、橫、豎。但是當它作偏旁時,筆順就發生了變化,比如“輕”裡車子旁的筆順是:橫、撇折、豎、提。
3.多音字“嘩”、“場”、“得”,後兩個孩子們大多已經熟悉,“嘩”讀第二聲時比較陌生,可以讓孩子多讀幾遍。
4.左右結構的生字,結合語文園地部分左右結構生字的長短規律、寬窄規律等,進行觀察、臨寫。
5.讀課文時,“腮”和“晾”是很多孩子不認讀的生字,尤其是沒有拼音的幫助,孩子可以根據偏旁以及上下文先猜讀音,再查字典核對猜讀音是否正确,最後再讓孩子把字放到課文裡多讀兩遍。
6.“轉動”額“轉”在課文中讀第四聲,今天上課,不少孩子讀錯的。可以結合我的筆記,并通過做動作,讓孩子理解一個詞不同讀音的不同用法。
二、課文要讀好,讀出層次,還要在讀的過程中掌握語用點。
1.本文寫了風娃娃轉動風車、吹動大船(詳寫),又吹跑風筝、吹跑衣服、吹斷小樹(略寫),有時人們感謝他,有時人們責怪他。這告訴我們: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别人有用。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好心辦壞事,做好事要從别人的實際需要出發,不能憑自己的主觀願望做事。
2.本課朗讀三個層次:一是讀正确、讀通順,尤其是不加字、不換字,最後一句話是長句子,要注意停頓;二是讀好風娃娃的想法和風媽媽說的話。三是讀好風娃娃的動作,以及一段話中景物的前後變化。
3.第三、四、五小節,結構是相同的,(可适當結合課後題第二題),先寫風娃娃來到哪裡,接着寫他看到了什麼,再寫他怎麼做,最後寫結果。條理非常清晰,孩子易于記憶。
其中,斷斷續續、嘩啦嘩啦、很慢很慢、搖搖擺擺、無影無蹤,要讓孩子識記詞語之後,進行相同詞語的積累,比如由“無影無蹤”可以積累: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法無天。
課文中拟人句的使用,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孩子們在讀的時候要再次感受拟人句的特點和妙處。
“斷斷續續”的理解,可以結合生活,也可以結合上下文,有條件的可以用瓶子裝水往外一會一倒,讓孩子更加直觀的感受什麼是“斷斷續續”。
在做好事和壞事前後,風娃娃的心情變化:“高興極了!”到“委屈”,人們的态度變化,是從“表示感謝”到“紛紛責怪”,讀的時候要注意把握相關語句的語氣和情感變化。
三、課後題很重要,一定要在課文學習中掌握好,課後要說、寫練習。
1.課後第二題:複述課文。
給出的三句提示,都寫了風娃娃來到哪裡。複述課文前先回顧課文二三五小節:風娃娃在田野、河邊、廣場都看到了什麼、怎麼做的、結果怎樣。講故事時,把這幾點講清楚了,故事也就講明白了。另外,聲音要響亮,語言要有條理。
比如:風娃娃來到田野,使勁吹風車,風車抽出更多的水來澆灌秧苗,風娃娃很高興。風娃娃來到河邊,用力吹船帆,船飛快地跑了起來,船工們向風娃娃表示感謝。風娃娃以為隻要有力氣就能幫助别人。
風娃娃來到廣場,吹跑了孩子們的風筝、人們晾曬的衣服,折斷了路邊新栽的小樹……人們都責怪他。
風媽媽告訴風娃娃:“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别人有用。”
2.課後第三題:
“寒風、涼風、暖風”是形容冷暖不同的風;“狂風、台風、暴風”是形容威力不同的風。下邊四個帶有“風”字的四字詞語,描繪了“風”所帶來的美好畫面。除了讀準、記住這些詞語。還要邊讀邊想:風在生活中還能做些什麼?
(可以從做好事的角度思考,也可以從做壞事的角度思考)
好事:風幹食物,傳播花粉,調節氣候、風力發電,吹動帆船,吹動風車……
壞事:暴風危害莊稼,台風摧毀家園,飓風吹翻船隻……
今天晚上布置的語文作業有一項:用“風能……,但也能……”,這樣的固定句式寫一寫生活中風的作用,是希望孩子們能學會用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學習所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