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為什麼不愛開車

孩子為什麼不愛開車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7 14:21:12

一個小男孩,十分喜歡汽車,到了迷戀的程度,剛3歲就能把市場上的各種車牌、原産國都說出來。在幼兒園中,孩子總是沉浸在汽車中,把各種東西都能想象成汽車,動不動就像模像樣地“開”起來。上課時,老師教小朋友看圖說話,隻要和汽車有關,他就眼睛發亮,很認真地聽;講其他的,就心不在焉。每次老師帶着做遊戲,他都不願意參加,總是抱着汽車不放手,一個人可以躲在角落玩很長時間。老師向家長反饋,說孩子不合群,顯得孤僻,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要家長注意。家長非常擔憂,回家後就限制孩子玩汽車,并且買了一大堆書,想要天天給孩子講故事,多陪孩子,讓他從“孤僻”中走出來。家長挑選書時特意不選有汽車的,孩子翻了翻,一本都不喜歡,興趣還在玩汽車上。沒辦法,家長就把玩具車都收起來,謊說都賣給收破爛的人了。孩子傷心得大哭兩天,家長狠狠心還是沒把玩具車拿出來。之後,家長總是刻意帶他到人多的地方。孩子不拒絕和别的小朋友玩,但沒有興趣,隻有在看到汽車玩具時,才表現出真正的快樂和投入;家長堅持每天晚上給他講故事,教他認字,孩子也能接受,但神情經常是遊離的,不太專注。有時媽媽正起勁地講着,孩子忽然自言自語地說道:“那個黑色車車到哪裡去了?”媽媽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孩子為什麼不愛開車(3歲孩子癡迷汽車)1

玩電車玩具的孩子

案例中的3歲小男孩喜歡汽車,而且可以說出各種汽車的牌子和原産國。這些信息應該是男孩的家長告訴他的,猜測有可能是爸爸。

首先這個男孩3歲就能認識這麼多的汽車,而且在跟汽車有關的事情上很認真,說明他的記憶力和專注力都很優秀。3-6歲這個年齡是表達自我意識很強的一個年齡,孩子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典型的方式就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看問題。自我中心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是好的,要讓孩子懂得分享必須先學會自私(即自我中心主義),孩子隻有自私夠了,到了後面的階段才能夠順利的發展,學會與人分享。到了6歲過後孩子逐漸不在以自我為中心,喜歡和小夥伴一起分享和玩耍。

孩子為什麼不愛開車(3歲孩子癡迷汽車)2

孩子和父母一起玩耍

1、引導孩子去分享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做的是對孩子喜歡汽車的這個事情做一些引導,而不是阻止孩子去喜歡汽車。如:“寶貝,你很歡這個汽車嗎?看來這個汽車真好玩啊,你說一說這個汽車哪裡好玩啊?你可以借給媽媽玩一會兒嗎?或者我們可以一起玩一下?”也可以和幼兒園的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引導孩子跟同學朋友一起分享他喜歡的小汽車玩具等等。

2、從興趣出發引導孩子發現其他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孩子在小區裡跟其他的小夥伴一起玩玩具汽車的時候,引導他和其他小朋友做一些遊戲(如開汽車遊戲,躲貓貓找汽車的遊戲等),玩完了以後可以問問孩子:“今天我們玩兒的遊戲好玩兒嗎?”如果孩子說好玩兒,我們就可以深入的問:“覺得遊戲哪裡好玩?”“開車車好玩兒,找車車好玩兒。”我們可以接着引導:“你看,因為今天有這麼多小朋友一起努力我們的車車才開的快,小汽車也很快就找到了是吧?你跟這些小朋友玩的也開心是吧,那我們以後要經常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那才開心呢!”

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可以結合都是汽車元素的繪本、有少量汽車元素的繪本和沒有汽車元素的繪本交替閱讀等等。

多讓孩子參加一些團體的體育運動:如籃球,足球等等。

參加一些專注性強的活動,如繪畫(可以畫汽車等等)、棋類(圍棋、象棋)等。

參加其他的一些活動培養興趣,也可以分散注意力。等等。

3、及時積極的和老師溝通,不要給孩子貼标簽

跟老師明确孩子不是”孤僻“隻是很喜歡小汽車而已,希望老師積極引導,如講繪本有小汽車的時候,主動讓孩子回答問題,當孩子回答完問題後要表揚孩子。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做遊戲或者上課之前老師可以提前對孩子進行鼓勵,在孩子完成後及時給與表揚等等。

跟老師約定溝通時間(如:每兩個星期或一個月一次溝通),及時接收老師反饋的信息,家長也要及時反饋孩子在家的情況。家校聯合,共同讓孩子健康成長。

你家裡是不是也有這樣”專注力“過強的小朋友呢?你們又是用什麼辦法引導的呢?

一心媽媽來了,歡迎大家私信或評論區留言交流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