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版權歸表态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再次轉載 *
俞玮玮 (新浪微博:@沉默寡言的醬油蛋)
大數據從業人員,數10年來深度癡迷腕表,但同時也追求攝影、鋼筆、男裝、皮鞋、紫砂壺、古典音樂、HiFi器材、實木家具的标準“雜牌軍”。
人類最初征服的一定是陸地,然後是海洋,最後才是天空。所以從懷表開始,我們首先服務的一定是陸地行走,随後随着人類航海技術的進步,船鐘作為航海中除了羅盤以外的最重要的設備,鐘表開始為海洋而服務了。那麼天空呢?我們都知道,萊特兄弟在1903年的12月17号,駕駛着“飛行者一号”在當時30公裡每小時的風速下,滑翔了整整59秒,飛出了260米的距離(幾次試飛中飛行距離和時間都是最長的一次)。就是這短短的還差1秒鐘就夠1分鐘的時間裡,人類第一次證明了,我們是可以依靠科技力量飛上天空的。但那個時候,鐘表還和飛行無緣。
萊特兄弟與“飛行者一号”
- 緣起Mark 9,但我們都喊錯了它的名字 -
一直到1907年,其實時間距離萊特兄弟的也不算太遠。當年的卡地亞生産了一隻名叫Santos的腕表,其實是卡地亞先生為了他的朋友,同時也是飛行員的山度士杜門特先生特意制作的。不過以後來職業飛行員的眼光來看,當年的這隻Santos其實還算不上一塊好的飛行員表,隻是因為山度士先生戴着這隻腕表飛上了天空,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就把1907年卡地亞的桑托斯稱之為手表領域第一隻飛行員表。
山度士杜門特先生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飛行員表呢?IWC在1936年的時候給出了答案,一隻标準的符合飛行員(當時的飛行員)需求的表應該具備的條件:很好的可讀性,對于溫差的容忍度,極強的防磁性能,防滑方便的操作性。那麼為什麼有這些條件呢?很簡單。當時的飛機和今天的完全不一樣,螺旋槳驅動,機艙内的溫度差非常巨大,少量的電子設備但卻會産生很強的磁場。所有這些都導緻了一隻标準的、真正的飛行員表應該具備以上的條件。就在這樣的标準下,1936年,IWC的第一支飛行員表橫空出世了!也就是民間俗稱的——Mark 9!
人們口中的Mark 9,IWC官方型号為:IW436
但是很遺憾的是,把它叫做Mark 9是很不科學也很不嚴謹的。為什麼?
Mark不是一個随便稱呼的代号。隻有軍方采購設備才會标注上Mark的字樣。而IWC的這款飛行員表并非軍方采購訂單所緻。所以如果以“代”來分,它确實是Mark 9,但如果以科學的方式來看,它還真的不能叫Mark 9。
說起這隻表的問世,還和當年IWC的總經理有點關系。這位叫做厄恩斯特·雅各布·弘博格(Ernst Jakob Homberger)的老闆有兩個兒子,這兩位公子哥對飛行這件事情熱愛至極。也就是因為品牌老闆的公子們熱愛飛行,所以IWC當時決定要生産一隻真正适合飛行員的腕表。
Ernst Jakob Homberger的兒子之一:Hans Homberger的瑞士飛行員執照
Ernst Jakob Homberger的另一個兒子:Rudolf Homberger也在瑞士空軍
這隻表擁有37.5mm的口徑,在當時看來已經是屬于巨型尺寸的表殼了。搭載的是一隻Cal 83的手動上鍊機芯。當時并沒有采用防磁蓋的結構,而是使用了一套防磁的擒縱系統來達到防磁的目的。同時,由于當時已經有了Radiomir的夜光技術,所以這隻飛行員表的碩大的阿拉伯數字刻度和指針上都塗抹了這種材料。表殼的設計滿足了溫差上下40攝氏度的環境,保證在這個80攝氏度的變化區間内能夠準确走時。同時,表圈外側留有密集的螺旋紋路,為的是能夠讓飛行員在佩戴手套的情況下也能轉動表圈,那麼為什麼要轉動表圈呢?那個時候的飛行員是依靠無線電定位法來确認飛機的位置的,而旋轉表圈搭配表圈上的三角形标記,用它來對準時針或者分針就可以使用無線電定位法了。
IWC的IW436,當年的超大表徑現在看來确很斯文
所有的這些特征,都讓這隻1936年的IWC飛行員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飛行員表”。而這隻表,也是揭開IWC飛行員表前世今生的第一支原型!有了它,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 在W.W.W的競賽中勝出 -
一戰失敗以後的德國,單方面撕毀了《凡爾賽和約》,德國總參謀部偷偷地和蘇俄簽訂了一份《拉帕洛協定》,然後在莫斯科近郊處和蘇俄一起共建了飛機制造廠,打着發展民用航空的幌子發展軍用航空的實力。希特勒上台後,對于空軍的建設就更加變本加厲了。1933年的5月,德國正式成立了“帝國航空部”,并且在随後的兩年時間裡,将大多數資源傾斜在航空計時生産企業中,作為其157個兵工項目擴展建設項目的重中之重。那麼在這段時間裡,IWC也為德國空軍服務。并且在1940年為德國空軍設計了具備停秒功能的52 T.SC飛行員腕表。這隻表可以看成是現在IWC“大飛行員“(民間愛稱”大飛“)的原型表。型号中的52寓意就是表殼直徑52mm!!!表殼的厚度也達到了16mm,但重量很輕,隻有183克。但在52 T.SC之後,IWC就和納粹德國劃清了界限。轉而全面服務于英國空軍!
1940年為德國空軍設計的52 T.SC飛行員腕表
“倫敦上空的鷹”就是最典型的描繪當年英國空軍和戈林率領的德國空軍在本島保衛戰的電影。而實際上,也确實因為空戰和其他戰時的需求,英國軍方需要大量的軍用手表。于是,政府和軍方的大訂單來了!當時的英國軍方采用的是典型的招标方式,他們找到了12家鐘表生産廠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這12家廠商根據軍方訂單的要求生産樣表進行投标。這其中有我們非常熟悉的歐米茄,浪琴,積家,當然也少不了IWC萬國!
《倫敦上空的鷹》海報
軍方訂單的要求濃縮成三個英文字母就是W.W.W,第一個W就是Waterproof,防水;第二個W就是Wrist,手腕;第三個W就是Watch——怎麼感覺後兩個W是廢話呢……于是在1944年,IWC推出了自己的W.W.W,也就是後來著名的Mark X!(也因為這款Mark X的命名,所以大家都把它的前身,那隻1936年的飛行員表叫做Mark 9)這個時候Mark這個詞可以被使用了。因為這是真正的軍方設備!并且在表盤上12點鐘位置處有一個向上的箭頭,很多人問這是什麼意思?很簡單:皇家财産!
馬克X,表盤中的箭頭标志代表着它是皇家财産
當年為英國軍方提供的腕表都會在背面刻有“W.W.W.”字樣
當時12個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W.W.W給到英國軍方,每一隻表的表盤上都有同樣的一個向上的箭頭符号。海外的收藏家都寄希望于能夠收齊這12隻原型表。并且給了個專門的稱謂叫做:Dirty Dozen。那麼由于戰時的物資緊缺,所以最終其實英國軍方都向這12家廠家下了訂單,并且都使用了這12個品牌的W.W.W。但随着二戰的結束,軍需的數量大大下降。所以不需要12家品牌再同時生産了。戰時的W.W.W并不隻是給皇家空軍使用的,而是同時分配給三軍同時使用。而二戰結束後,陸軍和海軍就不再需要W.W.W了,隻有皇家空軍需要導航腕表。為此,英國軍方在這12家裡挑選了兩家繼續給軍方供應腕表。它們是——IWC萬國,積家。于是在1949年(項目啟動在1948年),IWC的Mark 11正式加入英國皇家空軍,成為了二戰後皇家空軍的第一隻軍用飛行員腕表。
皇家空軍的第一隻軍用飛行員腕表:馬克11
請注意,之前的型号叫Mark X,現在的型号叫Mark 11,這不是随意的在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之間做的切換。而是完全遵循軍方的命名規則。因為英國皇家空軍在1949年的時候重新定了以阿拉伯數字替換羅馬數字的條款,所以當年進入皇家空軍的Mark變成了阿拉伯數字的編号。這個不是随意寫的!這點上也再次證明Mark 9是不存在的一種叫法。
Mark 11的Cal 89,機芯上也刻有代表着皇家所有的“箭頭”标志
Mark 11的口徑是36mm的,機芯使用的是Cal 89,依然是手動上鍊結構。和最初那隻1936年的飛行員表不同的是,Mark 11的防磁結構開始使用軟鐵内殼了。這是一種稱之為“法拉第罩”的原理。這種結構明顯要比僅僅是防磁的擒縱結構要來的效果更好。發條盒兩側由軸承支撐,中央秒針的驅動裝置也是IWC新的專利技術,連表鏡都是從内部旋轉固定而不是膠水固定的,為的就是在遇到機艙内壓突然下降的情況下表鏡不至于脫落。但!這些都不是讓IWC的Mark 11最終PK掉積家的根本原因。其根本之處在于Cal 89的一次防震升級,IWC給擒縱系統配備了Incabloc的避震系統。這個防震系統今天似乎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但在當時算是先進的。也正因為如此,積家雖然使用了Cal 488/sbr的天文台級别機芯,但是最終因為抗震性能不咋地,最終皇家空軍終止了與積家的合同。于是,IWC成為了标記Mark飛行員表的唯一供應商。正式在這場W.W.W開始的競賽中完美勝出!
IWC的MARK 11與積家的MARK 11
- 從軍用到民用,Mark回歸初心 -
當年的Mark 11讓IWC搶盡了風頭。當年皇家空軍是這樣規定的:每一隻Mark 11,都必須每隔12個月保養一次,并且要經過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測試:五方位 兩溫度。整個測試過程需要耗時兩周的時間,也就是整整14天。這也是皇家空軍曆史上對于飛行員軍表最為苛刻的測試。同時也刷新了皇家空軍乃至于整個機械表行業的保養維護間隔時間紀錄——正常情況下,4年到5年保養一次是足夠的,隻要你不對你的腕表亂來的話。
Mark 11的第一版,12點位置是阿拉伯數字“12”,所有又被稱為“白12”
Mark 11的表盤和之前二戰期間的Mark X是完全不同的,首先Mark X全部是清一色的小三針結構,而Mark 11是大三針。其次,隻保留了3、6、9、12點4個小時标記處的長條形夜光刻度。其次,6點位置阿拉伯小時刻度上方标注夜光材質為氚的“T“記号被加上了。當然,這個”T”記号是最後期版本的Mark 11才具備的。Mark 11的表盤設計也有三個不同的年代特征,第一批版本的12點位置采用的是中間一條長條加左右兩邊各一個圓點的設計,到了中期改款的時候是條形在中間,去掉了兩邊的圓點,在下方增加了一個三角形标志。最後期的上面保持一緻,下方多了那個“T”。但不論是什麼時期的什麼版本,标記皇家财産的向上箭頭始終在表盤上出現。
Mark 11的民用版本
1953年,根據合同标注的最後一批Mark 11交付皇家空軍。之後皇家空軍就一直使用IWC的Mark 11,一直到1981年才全部退役。服役年限長達33年。在這33年的時間裡,IWC的Mark 11非但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标配,同時也是多個英屬國家标配,這其中包括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新西蘭皇家空軍等。
馬克11的中期版本
1953年最後一批軍用Mark 11訂單完成,但是Mark 11并沒有停産,在1973年到1984年的這段時間裡,Mark 11還在民間發售,總共數量大概在1000多隻,由于數量少,所以這批民間的Mark 11成為了收藏家們追捧和希望擁有的對象。
IWC為英國空軍提供的Mark 11後期版本
90年代,石英危機過去以後,各大品牌開始全面複蘇。這個時候IWC考慮決定做一隻Mark 11的後續型号,不再是軍方訂單了,而是完全推向市場的産品。理所當然的,命名就叫Mark XII,為什麼又恢複羅馬字了呢?因為不再是軍方采購,所以不必再遵循軍方的标準了。而IWC覺得使用羅馬數字更能回歸初心,所以Mark XII就回到了羅馬數字編号的年代,并且一直沿用到了後代所有的Mark飛行員表上。
- 曾經的對手,現在的夥伴 -
1994年,民用版本的新一代Mark正式面世。型号Mark XII,其實地一眼就能看出和Mark 11的區别。除了上一代的軍方背景和必須要有的皇家元素外,表盤上的Logo變樣了!這是IWC第一次在Mark系列的腕表上使用IWC三個英文字母作為品牌标記。之前全部是全拼的International Watch Co,而在IWC三個英文字母下面,加上了Shaffhausen的字樣。或許不太有人知道,IWC品牌的創始人既不是瑞士人也不是德國人,而是一位純粹的美國人,美國波士頓的工程師佛羅倫丁瓊斯。這也是為什麼IWC後來會有Jones瓊斯系列腕表的原因。而沙夫豪森Shaffhausen則是瑞士最北部的一個小鎮,由于緊貼着萊茵河所以那裡的常用語言居然是德語。很多人以為IWC是德國品牌,其實并非如此。創始人是美國人,發源地是瑞士北部毗鄰萊茵河的小鎮,但由于超過80%的邊界線與德國的巴登符騰堡州相接,所以很多人誤以為沙夫豪森屬于德國範疇。
1994年民用版本的新一代IWC飛行員腕表:馬克XII
由于是第一隻民用版本的Mark飛行員表,所以IWC理所當然的增加了一個日用性很強的元素:日曆。Mark XII也是IWC的飛行員表裡第一隻加裝日曆窗口的腕表。而曾經在W.W.W競賽中最強有力的對手,積家為IWC最新的Mark XII提供了一款Cal 884的自動上鍊機芯。于是乎,曾經的對手變成了現如今的商業夥伴。這隻機芯的使用,也是Mark系列的第一款自動上鍊機芯。Mark XII從之前的皇家空軍的标配正式落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懷抱之中。但Mark XII依然保留了和之前Mark 11同樣的指針樣式,其時針的頭部依然是平頭設計,而分針也依然沿用了棒型指針加上尖頭的樣式。并且在表盤下方6點位置的地方增加了AUTOMATIC的字樣來表明這是一隻自動上鍊的腕表,最後直截了當的吧型号“MARK XII“寫在了AUTOMATIC的上面,這些元素也是新時代民用Mark的标準配置,一直沿用了下來。
盤面上除了LOGO和多了日曆窗以外,馬克XII基本延用了馬克11的設計
2001年,一部《香草的天空》熱映,片中湯姆克魯斯主演的花花公子在影片開頭時候有這樣一個鏡頭:他從桌子上拿起一隻IWC的飛行員腕表戴上。随後在影片中當這位花花公子駕駛着他的法拉利跑車的時候又一次擡起手腕看時間,我們再次在電影屏幕上看到了這隻IWC的Mark飛行員腕表。這!就是1999年面世的新一代Mark,編号XV。
《香草的天空》中的IWC的飛行員腕表:馬克XV
怎麼回事?之前不是XII麼?怎麼突然就到了XV?IWC很“迷信“的避開了兩個不吉利的數字,老外不喜歡13,中國人不喜歡14,那麼既然如此,新一代Mark在XII之後就直接升到XV好了。這也是最後一代沿用之前的時針分針外形設計的Mark。最大的變化來自于口徑和機芯。之前的Mark使用的依然是36mm的口徑,而到了1999年,當Mark XV發布的時候,大表風潮已經開始席卷全球,所以IWC也就順勢将Mark XV做到了38mm。其實要說IWC也是附和風潮的話我有點不服氣,畢竟人家是在1936年就做出37.5mm的第一支飛行員腕表的品牌,而且在為德國空軍制作腕表的時候直接把口徑提到了52mm。所以IWC可以說是現代大表風潮的始作俑者。将Mark XV的口徑提升到38mm絕非跟風,而是複古好不好。另外,機芯不再使用積家的了。而是改用了ETA的2892。作為ETA大三針陣營裡的最高級别,IWC拿來做Mark XV的機芯很是合适。
IWC白面飛行員馬克XV腕表
從1994年第一隻民用版的Mark XII,到1999年第二隻版本的Mark XV,IWC的Mark系列至此完成了一個階段的進化。從軍用到民用,從手動到自動,從大三針無日曆到大三針單日曆。雖然在改變,但依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Mark 11的元素。改變的地方可以說并非巨大,将這三隻表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三世同堂的樣子。那麼真正的變化馬上就要開始了。
Mark 11、Mark XII、Mark XV三世同堂的樣子
- 迎合時代,大膽的改變 -
其實就在1994年,也就是第一隻Mark的民用版本Mark XII推出市場的同時,IWC還同時推出了一隻型号為IW3706(陶瓷表殼的叫IW3705)的計時飛行員表。看盤面結構就能猜到,當時這隻飛行員計時Mark的機芯使用的是ETA的7750。這隻表的口徑比同年的基礎大三針單日曆款的Mark XII要更大一些,39mm。已經算得上是當時大表風潮的領路人的節奏了。如果說2001年的《香草的天空》是Mark XV的秀場,那麼2005年的《史密斯夫婦》就是IWC第一款Mark飛行員計時的廣告。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史密斯先生就在居中多次展現了其手腕上佩戴的IW3706計時款Mark。
《史密斯夫婦》中的IW3706
IWC飛行員系列腕表 計時款:IW3706
2006年,也就是《史密斯夫婦》上映一年後,全新一代的Mark民用版飛行員腕表誕生了。型号是依次遞增的Mark XVI。當時Mark XVI一經問世,全場嘩然!衆多的Mark表迷們紛紛表示:這還是我們腦海中那個Mark飛行員腕表的樣子麼?!為什麼這麼說,很簡單,Mark XVI的設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知道一隻表的變化,最大程度來自于視覺感官,如果隻是更換了機芯,一般人是不會産生劇烈的感官刺激反應的。而一隻表能帶來的感官刺激,最大面積的自然就是表盤上的各種元素。IWC這次真的做了一次天翻地覆的升級:指針從棒型全面變化到了菱形,時針的經典方頭設計也被設計成了和分針一樣的尖銳三角形。秒針末端的小尾巴也由原來的近似圓點變成了碩大的銳角三角形。6點位和9點位的阿拉伯數字小時标記也被條形刻度徹底替換了。雖然說表殼直徑從先前Mark XV的38mm擴大到了39mm,但這點細微的變化在表盤和指針的巨大變化下根本已經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了。
IWC飛行員系列腕表:馬克XVI
很顯然,IWC試圖在Mark XVI上找到全新的、符合時代特征的元素。2006年,誇張,顯耀,自我,所有這些都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标記。腕表的設計一定不能再是以前的“内斂“和”默默無聞“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文化也不再受到認可了。既然酒香,就要大聲的吆喝出來!于是,Mark XVI成為了Mark 11之後IWC飛行員表外觀變化最大的一次。雖然在很多老玩家眼裡,這隻表并不能代表傳統的Mark,但實際市場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卻在提升。中國消費者腦海中的Mark飛行員腕表就是以Mark XVI為基準的。所以這樣的改變我們先不去讨論是否符合”緬懷先烈“的政治高度,但從市場反應和效果來看,Mark XVI就是成功的。因為它迎合了市場,做出了改變,獲得了認可,建立了記憶。好多好多并非一路玩表過來的新人,Mark XVI就是IWC飛行員腕表的标準像。隻這一條,夠了!
不僅僅是Mark飛行員系列。在Mark XVI橫空出世的前幾年,也就是2002年,IWC還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重現了當年52 T.SC,我們能夠很快的猜到:現代IWC的大飛行員系列重出江湖!甚至于現如今談到IWC,很多人第一能想到的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飛“。46.2mm的口徑,15.8mm的厚度,加上那個碩大的倒三角洋蔥頭的把頭,以及IWC自産的七天長動力5011機芯(帶比勒頓上鍊系統,俗稱”啄木鳥“)。現如今,大飛的風頭甚至蓋過了傳統的Mark飛行員腕表。可見市場對于IWC迎合時代的反應是相當正面的。
以當年52 T.SC為原型打造的IWC Big Pilot系列,俗稱:大飛
在Mark XVI被證明是完全成功的案例後,2012年,新一代的Mark XVII誕生了。但實話實說,從XVI與XVII,真的也就多了一個羅馬字符“I“,Mark XVII沒有像它的上一代Mark XVI一樣再次煽動市場。而IWC給到它的改變也非常之少。除了把口徑進一步擴大到41mm之外,本質上的變化幾乎沒有。IWC給Mark XVII多開了兩個數字位置的日曆窗口,并且增加了一個小小的紅色箭頭指示當天的日曆是對應的幾号。有朋友說,這是能夠看出昨天是幾号并且明天是幾号的一個設計。我覺得這是開國際玩笑呢吧,如果告訴你今天是4号,如果你無法算出昨天是3号并且明天是5号,這智商基本上就可以告别腕表了。所以這樣的開窗方式我個人覺得絕對不是這個目的。而IWC說這樣的日曆窗口顯示目的是模仿飛機高度儀的設計。我覺得這個是說得過去的,而且邏輯上也站得住腳的。但,對于Mark迷來說,這樣的改變,從Mark XVI到Mark XVII,真的太小太小了。三個字的大俗話就是:不過瘾。
三行日曆的IWC飛行員系列馬克XVII腕表
- 回歸,不僅僅是一句口号 -
2016年,Mark XVIII終于發布了。我們驚喜的發現,盤面的設計元素居然倒退回了Mark XV的年代!Mark表迷再次瘋狂了,都顧不上IWC甚至還把表殼的尺寸從上一代的41mm縮小到了40mm。隻可惜,指針還是沿用了Mark XVI的設計元素。不過沒關系,如果覺得Mark XVIII回歸的還不夠徹底,那麼2017年年底的時候,一款名字就叫做“緻敬Mark 11“的特别版IW327007問世了。指針也回到了平頭棒型針的設計。唯一的小小遺憾就是依然保留了第一款民用版本Mark的功能性區域——日曆窗口。而今年上半年,另外一隻名叫”Flieger Chronograph“的計時Mark也再次走到大家的視線中。而這隻型号為IW377724的計時表,基本上原汁原味的複刻了1994年的第一隻Mark計時飛行員腕表的模樣。雖然表殼直徑有點大,43mm,但樣子已經非常相像了。而機芯也是沿用了當年的基礎款ETA 7750,IWC修改打磨以後命名為Cal 79230。
“緻敬Mark 11“特别版與馬克XVIII
很顯然,在今天的鐘表市場上,複刻當年,緻敬曾經成為了最大的主題,甚至已經蓋過了大表風潮的洶湧。更多的品牌為了更好地複刻當年的神韻,不惜将已經被擴大了很多的表殼直徑重新再縮小回來。IWC的Mark飛行員腕表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緻敬Mark 11“特别版
緻敬Mark 11做成了限量版,限量編号1948,目的就是為了紀念Mark 11項目啟動的年份(雖然實際交付軍方服役是1年以後,也就是1949年)。而在這些複刻曾經的回歸款不斷降臨的同時,在Mark飛行員表的民用化曆程中,各種紀念版本也曾經是層出不窮的。例如:
IWC飛行員系列環球時間腕表
IWC安東尼·聖艾修伯裡的特别版計時Mark飛行員
IWC大飛行員系列TOP GUN特别款腕表
而就在今年,2018年,IWC為大飛行員也制作了一隻限量隻有100隻的特别款:大日曆150周年紀念款。顧名思義,在這隻碩大的表殼支撐下的小三針大飛行員的12點位置下方擁有大日曆窗口顯示。
IWC 150周年紀念款 大飛大日曆款
飛行員Mark系列,從軍表開始,到民用衍生。怎麼樣都算是IWC品牌的一支王牌軍了。如果說當年英國皇家空軍是以品質向IWC伸出了訂單的橄榄枝的話,那麼Mark系列不再标記有那個三角箭頭的符号以後,成為了品牌延續軍表曆史的一種光榮傳統。這其中經曆過迎合時代的改變,也看到了回歸曾經的決心。拭目以待的一定就是接下去的那隻Mark XVIIII了!
大型飛行員腕表“小王子”特别版 & 大型飛行員TOP GUN海軍空戰部隊腕表 & TOP GUN海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