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穿梭在南北方的人都知道:南北地區由于氣候、自然條件、文化的區别,飲食上有很大差異。對于飲食文化上的差異,要求同存異,尊重各地飲食習慣,避免飲食文化的差别帶來沖突。因此,在去到新的地區前要提前了解飲食習慣,降低文化上出現沖突的概率。
鯉魚大家都不陌生,是國内存在争議很大的魚種。北方人喜歡吃鯉魚,大都覺得鯉魚肉質鮮嫩,營養價值豐富,适合用來招待遠道而來的貴客。南方大都不喜歡吃鯉魚,覺得鯉魚是“發物”,吃鯉魚不利身體健康,且鯉魚口感綿軟。不同評價導緻鯉魚處境出現差異,北方地區鯉魚高價都難買,而南方低價沒人買。
在沒有去南方讀書前,笃定覺得鯉魚是天下最美味的魚,而去到南方後才知道鯉魚并不是很受歡迎。鯉魚在南方不受歡迎有以下三個因素:
一是南方地區降水充足,水域範圍廣,水系複雜,魚類資源很豐富,鯉魚算不上口感最好的魚類。北方地區的降水量小,水域面積小,魚類資源小,而鯉魚适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南方不喜歡吃鯉魚是可選擇性非常大,鯉魚排不上名号,而北方喜歡吃鯉魚是選擇性小。
二是南方地區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深,鯉魚是祭祀常用魚種,因此基本沒人食用。北方地區則沒有受到該文化影響,鯉魚跳龍門比喻的是貧寒學子通過考試,取得功名,因此北方人喜歡在大考前食用鯉魚,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不同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人們對鯉魚的不同認知,南方敬畏鯉魚,而北方則沒受到影響。
三是在南方人的認知中,鯉魚主要生活在深層水域,屬于雜食性魚類,有些人會用鯉魚來淨化水質,因此會把鯉魚當成發物。發物指的是會引發舊疾的食物,類似的食物還有公雞、牛肉等。在北方地區同樣會有這樣的認知,但并不會對人們喜歡食用鯉魚的習慣造成影響。
以上三點就是南方不喜歡吃鯉魚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文化影響認知,鯉魚口感不是很好,有大量鯉魚的替代品。
根據筆者的生活經驗,南北方鯉魚肯定是有差異,主要體現在三點:一是南方野生的鯉魚口感綿軟,吃起來沒味道,而北方野生鯉魚口感鮮嫩,适合食用;二是南方鯉魚的土腥味重,而北方會輕一點,可能是北方的人工養殖成熟;三是南方鯉魚個頭偏小,北方的個頭偏大,個頭大小往往和生長周期有關系。以上就是筆者在吃南北方鯉魚過程中的體驗,不過不同地區有差異,要結合具體區域來看,不要以偏概全。
南北方鯉魚的差異不大,主要是體現在不同飲食文化上。北方食用鯉魚有很悠久的曆史了,相關烹饪技術很成熟,能很好的去除鯉魚的土腥味,而南方則很難做好,烹饪技術的差異和飲食傳統有關。
在真正的烹饪過程,三分靠食材,七分靠技術,鯉魚好不好吃靠的全是廚師的手,食材的影響很小。若是北方人長期生活在南方地區,吃鯉魚的習慣可能就會改掉,畢竟離開了原有的飲食圈子。同樣的,南方人去到北方或許會喜歡上鯉魚。鯉魚能不能吃取決于地域,鯉魚好不好吃取決于做菜師傅,不妨大膽嘗試下鯉魚,或許會有新發現。在沒有在南方生活前,對很多食物都忌諱,到南方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鯉魚不止好吃,而且寓意好,有興趣在家裡養是不錯的打算。你覺得南方人不喜歡吃鯉魚的原因有哪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