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嶽後台有這樣一位家長來咨詢——
“我家孩子現在一歲半了,我發現她最近走路總是踮腳走,家裡老人說沒事,但我還是有點不放心,想問下嶽老師這樣的情況需要糾正嗎?”
關于孩子走路踮腳的問題,應該不少家長都遇到過,尤其是對于新手寶爸寶媽,看到這一情況還會因此非常焦慮。
那麼,孩子走路踮腳到底有沒有問題,是哪些原因導緻孩子出現這類表現,家長又該如何改善?今天,老嶽就和大家詳細聊一聊!
孩子走路踮腳需要幹預嗎?
寶寶在起初學習走路的時候,由于重心不穩,身體協調能力不足,所以出現踮起腳尖走路的情況是正常現象。
但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踮腳走路的情況并不會持續很久,基本上2~3個月這一現象就會消失,且不超過兩歲。
如果在2~3歲以上,孩子還存在踮腳走路的問題,那麼這個時候就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了。
三大因素導緻孩子走路踮腳
通常情況下,孩子走路踮腳和以下三方面有關:
① 髋部抗重力肌肉群發育不足
髋部抗重力肌肉群,主要影響着兒童腿部的粗大運動。
隻有腿部的粗大動作發展好了,才能讓大腦對下半身的本體覺有一個很好的認知,也就是大腦能夠準确地感知到腿部的存在。
兒童習慣走路踮腳尖,就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對腿部的感知能力不夠,需要通過肌肉的收縮、拉伸來強迫大腦感知腿部的運動。
換言之,踮腳尖走路的孩子,可能髋部的抗重力肌肉群沒有發展好!
② 觸覺防禦過當
觸覺刺激是我們日常接觸最多,也是最容易接觸的,從皮膚到關節、到肌肉、到毛發,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觸覺信息源源不斷的輸入大腦。
這些信息要在腦幹的低級功能加以過濾和處理,一些不重要的、不安全的信息就會被腦幹抑制、壓制下來。
但是觸覺防禦過當的兒童,這方面的能力明顯不足,他們沒有辦法把輸入來的多餘、無用、無關緊要的信息過濾掉,這樣就導緻大腦容易被很多外界因素幹擾。
簡單來說,喜歡踮腳走路的孩子腳部觸覺比較敏感,他們不喜歡大面積接觸地面,所以選擇用腳尖走路。
③ 長期使用學步車、學步帶
正常情況下,兒童通過三翻六坐七八爬、站立、移步等階段會逐漸具備行走的能力。
而學步車和學步帶的出現和應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孩子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發展,進一步對走路産生不良影響。
并且,如果學步車過高,孩子的腳部無法完全着地,為了向前行走,孩子隻能踮起腳尖走路,久而久之養成不良習慣,甚至容易造成O型腿、X型腿等問題。
所以千萬不要圖一時方便,給孩子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孩子走路踮腳,試試這樣改善!
1、光腳走路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嘗試光着腳丫走路。
光腳走路時,孩子會彎曲腳趾抓住地面,腳掌的末梢神經也會感受地面的刺激,更好地感知地面的高低變化及時調整,從而走得更穩、更協調!
當然,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在不同質地的地面上光腳走路,比如木地闆、沙地等等,降低腳部觸覺敏感度,改善踮腳尖走路的問題。
2、多多爬行
爬行,是鍛煉抗重力肌肉群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事實上,每個兒童在七八個月都會進入爬行敏感期,而那時也正是他們頸、肩、軀幹、髋部四大抗重力肌肉群的首次共同運用,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要讓孩子爬夠的原因所在。
如果單純的爬行令兒童覺得乏味而不願意參與,可以通過設置遊戲環節,如鑽爬隧道、攀爬台階或高台等來實現預期效果。
3、進行本體覺訓練
借助大量的肌耐力運動,能夠明顯提升大肌肉群的肌肉張力和耐力。
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大幅度的肢體動作和運動習慣、遊戲等來幫助孩子的身體獲得大量的本體動作和知覺經驗,比如拔河,仰卧起坐,俯卧撐,側身翻滾,腹部朝上四肢爬行等。
注意,為了保證效果,以上運動持續時間要在40 分鐘以上,且每天至少一次哦!
老嶽講感統,0-10歲兒童父母的感統#育兒#手冊,關注了解更多感統知識,及科學育兒技巧。後台咨詢,可領“感統遊戲”免費資料。
- The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