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慈禧對恭親王的評價

慈禧對恭親王的評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5 00:58:41

自鹹豐駕崩以後,恭親王奕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和慈禧一直是默契的政治合作夥伴。然而随着奕訢位高權重越來越忘乎所以,甚至是到了挑戰皇權,挑戰垂簾聽政權威的地步。這個時候慈禧就不得不騰出手來收拾奕訢了。

慈禧對恭親王的評價(從蔡壽祺彈劾恭親王一事)1

恭親王奕訢

​契機出現在同治四年(865年)三月初四日,這一天奕訢像往常一樣進宮朝見太後。在完成了請安等禮儀後,慈禧便拿出了一份奏折,對奕訢說:你被彈劾了!

奕訢很不以為然,這不難理解。因為在此四年中,他輔佐朝政政績顯著,太平天國被鎮壓了,大清正顯出“同治中興”的大好局面,而這一切在奕訢看來自己都是功不可沒。因此,這樣一份彈劾的奏折并未引起他的重視。所以他很随意的問慈禧:是誰彈劾我呢?

慈禧說:蔡壽祺。

需要注意,這個蔡壽祺并非權貴人物,而是剛剛在同治四年二月才升任的起居注官。也就是說,他上任才一個多月就向位高權重的奕訢發難。這就很容易讓人引發聯想:是不是有人背後指使。是否有人指使暫且不談,先來看看他彈劾奕訢的罪名是什麼?四條八個字:貪墨、驕盈、攬權、徇私!

在奏折的最後,蔡壽祺要求奕訢辭官引退,交出手中權力。從這個奏折中可以發現一個重大的政治信号:慈禧和恭親王奕訢之間已經出現了裂痕。

慈禧對恭親王的評價(從蔡壽祺彈劾恭親王一事)2

兩宮太後

​不過,奕訢似乎沒有看到這一層,他指責蔡壽祺不是好人,還揚言要逮捕蔡壽祺治罪。慈禧看奕訢沒有承認錯誤的意思,馬上又召見大學士周培祖、瑞常、吏部尚書諸鳳标,戶部侍郎吳廷棟,刑部侍郎王發桂等人,哭着對這些人說:奕訢培植私黨專權,要治他的罪。

衆人一聽要懲治奕訢,膽戰心驚不敢回話,場面一度僵持。因周培祖資曆最深,他出面解圍說:這事隻有兩宮太後才能決斷,況且又是皇族家事,我們不敢發表意見。

慈禧一聽也不甘示弱,說:如果這樣,要你們這些大臣有什麼用呢?以後皇上長大了,你們就 不怕承擔責任嗎?周培祖聽說這話,可真是左右為難了。一方面奕訢權傾朝野,誰敢治他的罪?另一方面,以後小皇帝長大了,如果怪罪下來,自己也是難辭其咎。

慈禧對恭親王的評價(從蔡壽祺彈劾恭親王一事)3

垂簾聽政

​不得已之下,周培祖想出了一個權宜之計,說道:如果要彈劾恭親王,就要有真憑實據,我們退下去後仔細追查一下。這個時候,周培祖等人已經是汗流浃背了,而且也深深地意識到慈禧這次要動真格,未來的朝局無法預測。

慈禧和奕訢自辛酉政變後,配合一直很默契。那麼他們之間為什麼會出現裂痕呢?

先來看奕訢這方面。自辛酉政變後,奕訢集議政王、首席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宗人府宗令、總管内務府大臣、領神機營、稽查弘德殿一切事務等要職于一身,政治、外交、軍事、皇族事務一把抓,不客氣地說,他是有清一代權力最顯赫的親王,就連雍正時期的怡親王允祥也無法與他比肩。

奕訢身兼如此多的要職,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在很多方面會與皇權産生交集,甚至是淩駕于皇權之上。以才智而言,奕訢确實也很優秀,可以說沒有他的輔佐,就不可能有“同治中興”的局面,更不會有慈禧垂簾聽政之初的政績。

慈禧對恭親王的評價(從蔡壽祺彈劾恭親王一事)4

慈禧劇照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些政績讓奕訢這位年僅33歲的王爺驕傲起來。面對兩宮太後,他的言行有點忘乎所以。不管是在正史還是野史中,都有很多史料記載奕訢的不檢點,這裡就不多做引述。

正是因為慈禧與奕訢産生了矛盾,所以蔡壽祺彈劾奕訢的奏折來得非常及時,正中慈禧下懷。關鍵的問題是,彈劾奕訢的四條罪名——貪墨、驕盈、攬權、徇私是否成立。

蔡壽祺承認他彈劾奕訢的四條罪名隻是聽說,并無具體證據。但是經辦的大臣在上次慈禧召見時看出了要懲辦奕訢的苗頭,所以最後提出了處理意見:削減奕訢的權力。但削什麼,削多少則要由兩宮太後來決定。

這個時候,朝野内外都知道慈禧和奕訢之間的矛盾已經公開化,朝臣們雖然揣測到了慈禧要削弱奕訢的權力,但是處置到什麼程度,他們無法确定。所以這場太極推來推去,又重新回到了慈禧的手中。

慈禧對恭親王的評價(從蔡壽祺彈劾恭親王一事)5

恭親王劇照

​那慈禧接到大臣的處理意見時是個什态度呢?她馬上親筆寫下一道上谕發交内閣,上谕稱:

恭親王議政以來,妄自尊大,諸多狂傲,依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看朕沖齡,諸多要挾,往往暗使離間……朕歸政之時何以能用人行政?……恭親王着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幹預公事,方是朕保全之至意。特谕。

不難看出,這一次慈禧是想将奕訢一撸到底。但是慈禧顯然是低估了奕訢的能量。上谕頒布不久,被慈禧選定代替奕訢的惇親王奕誴,竟上折為奕訢鳴冤叫屈。奕誴是道光帝第五子,鹹豐帝的弟弟,奕訢的哥哥,他出面求情其實也就代表宗室的意見,這讓慈禧不得不重新考慮。

當天,慈禧召見王公大臣和内閣官員,并口傳懿旨。這道懿旨的内容又是什麼呢?讓人難以揣摩的是,慈禧竟傳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意思。

其中對大學士倭仁傳達的懿旨是:“奕訢狂肆已甚,必不可複用。”接着又對文祥又傳達了懿旨,大意是:朝廷用人取舍,應該秉公選定,你們認為國家離不開恭親王,可以與外廷共同讨論。如果大家認為可以複任,我聽大家的意見。

慈禧對恭親王的評價(從蔡壽祺彈劾恭親王一事)6

兩宮垂簾

​兩人傳達的懿旨竟然大相徑庭,朝臣一片嘩然。殊不知,這是慈禧的聰明之處,她給大臣們留了兩份矛盾的旨意,打了一個啞謎,又把球踢給了軍機處和内閣,讓大臣們商議究竟該如何懲辦奕訢。

幾日後,内閣再次召開會議商讨彈劾奕訢的事情,會上對奕訢的去留意見紛紛,概括起來有兩種:一種是以倭仁為代表,認為彈劾奕訢的四個罪名雖然沒有根據,但絕非事出無因。倭仁堅持認為奕訢不能再用;另一種是以肅親王、醇郡王為代表,堅持不能罷黜奕訢,因為彈劾根本查無實據。

最終,後一種意見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也就是不能罷黜奕訢。因此,主持會議的倭仁隻好多次修改拟定的意見,讓慈禧親自裁決。

面多朝臣的說情,慈禧采取了去其根本、留其枝葉的辦法,于十六日頒發上谕,聲稱這次将奕訢之事交廷臣商議,正是為了“小懲大誡,曲為保全之意”。現在看來,恭親王雖有錯,但還可以再用,宣布恭親王仍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事務,但免去了議政王和首席軍機大臣兩件最重要的差使。

慈禧這種處理方式,讓很多人不服,地方上那些實權督撫們也紛紛為奕訢說情。更嚴峻的是,奕訢被革去首席軍機大臣職務後,導緻了許多緊急政務嚴重脫節。軍機大臣文祥、寶鋆是奕訢的左膀右臂,在奕訢開缺的一個多月中,他們常以缺了首席軍機大臣難以運轉為由,使得軍機處一度陷入停擺的境地。

這個時候,慈禧意識到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也領悟出了權威與造勢之間的微妙關系,她馬上改變态度,召見奕訢,說了一大通安慰之類的話。奕訢聽出了話外音,便跪在地上痛哭,表示出痛改前非,忠心事主的态度。既然雙方都有了體面的台階下,于是當天慈禧就發布上谕,讓奕訢仍然在軍機處當職。

慈禧對恭親王的評價(從蔡壽祺彈劾恭親王一事)7

恭親王奕訢

​從蔡壽祺彈劾奕訢那天算起,這場權力鬥争曆時三十九天,以奕䜣失去議政王而告終。盡管站在慈禧的角度來看,這次鬥争并沒有達到她的預期,但取得的突破也是巨大的,畢竟她從此可以扔掉議政王的這根政治拐棍,開始邁出乾綱獨斷的重要一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