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一則“北大才子當街賣肉”的報道引起全國轟動,這起事件的主角陸步軒由此被全國人民所認識。
而今日我所講之事的主人翁張育賢,同樣也是北大學子,北大經濟學博士畢業,他養豬的故事更加是一個傳奇。
第一、大山深處走出的北大博士上世紀70年代,張育賢出生在大巴山深處的一戶貧困農民家庭。
秦巴山區綿延起伏的山脈
由于山區土地貧瘠,秦巴山區自古以來就屬貧困地區,即使進入了新世紀,秦巴山區依然是中國最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
從小艱難的生活讓張育賢早早就明白了貧窮的含義,為此他拼命讀書,對一名特困山區的孩子來講,考上大學顯然是他唯一的出路。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在貧窮尚未離開之際,張育賢的父母就雙雙亡故,他也因此成了一名孤兒,這一年張育賢僅僅19歲。
接下來張育賢的求學之路,是家鄉的鄉親們一點點省出家中口糧,供他吃飯穿衣、繳納學費,張育賢也不負厚望,最終取得了北大經濟學博士的學位。
從北大畢業後,張育賢順風順水,35歲之時就已成為廣州一家制藥企業的CEO,年薪百萬,人奮鬥到這個程度,基本已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不過張育賢心裡一直有個夢,他一直忘不了家鄉的山山水水,更忘不了那些湊錢資助他讀完大學但自家卻還深陷貧困中的父老鄉親。
2009年,張育賢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辭去了制藥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帶着多年的積蓄返回了大巴山,他決定在家鄉開個養豬場,在自行創業的同時也帶動老家的鄉親們共同緻富。
不過在開養豬場之前,他首先要找到一種極其稀有的豬作為繁育豬仔的種豬,在張育賢的創業計劃裡,這種奇豬将事關他養殖事業的成敗。找到了,他的養殖事業便可繼續下去,若找不到,那麼他也隻能遺憾地打道回府,重新回去打工去。
這究竟是什麼豬,竟是如此珍貴?
第二、千裡尋豬路張育賢決定回鄉養豬,緣起于他2008年春節時參加的一次聚會。在那次朋友家的聚會中,他吃到了一盤臘肉,這盤臘肉香味濃郁、肥肉肥而不膩、瘦肉則嚼勁十足。
這種肉張育賢小時候在家鄉吃過,是大巴山區土生土長的一種土豬品種,就是這盤土豬肉,讓他回憶起了兒時的味道,也想起了自己貧瘠的家鄉和仍舊身處貧困中的父老鄉親。
在那一刻,張育賢便下定決心,一定要讓自己家鄉的豬肉走進千家萬戶,也要讓家鄉的鄉親們脫貧緻富。
張育賢吃到的這種豬,在上世紀80年代在秦巴山區有一定産量,由于這種豬在巴中市通江縣青峪鄉出産質量最好,因此被稱為“青峪黑豬”,1982年,該豬被列為四川省地方豬種,編入《四川家畜家禽品種志》。
青峪豬的豬肉吃起來非常香,但由于青峪豬生長周期長、出肉率少,因此在80年代後逐漸被生長周期短且出肉率更高的白豬所代替。在張育賢決定回家養豬的2009年,純種的青峪豬已瀕臨滅絕,甚至是用青峪豬雜交的豬也成了稀有品種。
而張育賢想要将養殖青峪豬的豬場辦起來,首先就得找到一頭純種的青峪母豬作為種豬。
為了找到這頭稀世奇豬,張育賢可謂是吃盡了苦頭。
青峪黑豬
2009年1月,張育賢回到了家鄉巴中市通江縣,回家後不久,他便在當地畜牧部門的支持下,組建了一支由6名畜牧專家和他本人組成的“尋豬隊”,所有人員的吃住行等花費均由他全包。
帶着這支團隊,張育賢踏上了漫長的尋豬之路。
張育賢知道,若要找純種的青峪豬,那麼在較為發達的場鎮上是找不到的,因為這些地方的豬種早已在幾十年的時光中換成了白豬。若此時還有純種青峪母豬存世,那麼就隻會存在于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處,隻有在這些偏遠地區的農戶家裡,恐怕才偶然養的有這種青峪黑豬。
在找豬的日子裡,張育賢和他的專家團隊每天一大早就往大山裡鑽,一戶一戶地走訪,打聽青峪豬種的下落。
張育賢團隊一戶一戶打聽青峪豬下落
就這樣“尋豬隊”在山區裡一直找了近半年之久,累計行程數千裡,那隻稀世奇豬卻仍未找到。
在時間如此之長的尋豬曆程裡,由于一直看不到希望,這讓張育賢一度産生了放棄的想法,甚至連他的7人小組最終也隻剩下了2個人,不過張育賢終究還是堅持了下來。
第三、“神豬”出世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5月18日,一個讓張育賢一輩子都刻骨銘心的日子,這一天他步行十幾個小時,終于在通江縣青峪鄉龍王廟村農戶張大爺家裡,看到他夢寐以求的絕世母豬。
張育賢大喜若狂,半年的辛苦付出如今終于有了回報,重要的是他建豬場的創業之夢也有了着落,這一切令張育賢喜極而泣。
如此“神豬”讓張育賢愛不釋手,他當場向張大爺提出,願意花25000元買下這頭母豬。這個價格即使在今日也算是極高,在十幾年前更是天價。
張育賢在張大爺家
由于張育賢的出價高得離譜,完全超出了張大爺的心理預期,竟令得張大爺不知所措。張育賢見張大爺心有猶豫,心下不由大急,他當場又給張大爺追加一個條件,表示此頭母豬下的第一批豬仔,他願意全部補償給張大爺,在如此優厚的條件下,張大爺終于點了頭。
張育賢大喜,為避免母豬在運送過程中受到傷害或驚吓,他特意在當地以2000元的高價雇了4名村民,用了足足兩天時間,才将此母豬一步一步擡出了大山,移送到了他為該母豬布置的新家裡。
張育賢這番舉動傳到他的家人和朋友耳朵裡,簡直不敢相信堂堂原制藥公司老總,居然會花這麼多精力和金錢去尋找一頭母豬,所有人都以為他瘋了。
但隻有張育賢才知道,他找到這隻純種青峪母豬的價值是多麼巨大,對他即将興建的養殖場而言,這隻豬堪稱無價之寶。
當時老母豬就是這麼被擡出山的
這頭在張育賢養殖場裡編号為001的母豬,即使今天它也享受着極為特殊的待遇。
若外人要見到這頭老母豬,必須要經過公司的最高管理層的授權,同意了才能見到。而且看豬之人進入001的豬圈時,還得穿上阻隔細菌的防護衣,進入之前人要先完成消毒流程,如此才能順利看到001。
這頭母豬堪稱張育賢企業的“鎮企之寶”,2018年央視記者采訪張育賢時,曾提出要看一看這頭老母豬,張育賢親自帶的人去,又親自入圈将豬牽了出來。央視記者好奇地看着此豬,還沒等看出個所以然來,張育賢便表示怕豬累着,又給親自牽回了豬圈中。
張育賢豬場裡的001号母豬
第四、艱難的創業之路有了關鍵性的種豬打底,張育賢的豬場迅速走上了正軌,至2011年底,豬場已培育出1000餘頭青峪豬,初具規模。
不過此時張育賢的心情卻是痛并快樂着,豬場興盛讓他高興的同時,另一個問題卻也困擾着他——他沒錢了。
2012年春節期間,張育賢的多年打拼積累的2000萬資金終于見了底,但豬現在正在育種中,不能斷糧,否則前期一切投入都會打了水漂。
為了資金問題,張育賢夜不能寐,他每天一睜眼,就是四處借錢。為此他四處求助,找朋友、找同學,不過借來的少許資金終究是杯水車薪,他快撐不下去了。
為了省錢,張育賢一直住在豬場的一間小棚子裡,冬冷夏熱,到了夏天還有蛇爬到他床上,吓得他整晚整晚都不能入睡。
2012年春節,是張育賢豬場最困難的日子,當時住在綿陽的張育賢妻子,特意在過節時帶着兩個孩子去豬場陪伴他,而張育賢身上甚至連給孩子買過年禮物的錢都沒有。
張育賢
過完年後,張育賢依然沒有找到解決資金問題的辦法,而此時一個人上門了,在張育賢的面前拿出了自己的房産證。
來人是當地畜牧局的總畜牧師張先生,他告訴張育賢,要他拿着這本房産證去抵押貸款,他願意無條件支持張育賢在家鄉的青峪豬養殖事業。
這筆雪中送炭的貸款解決了張育賢的燃眉之急,2個月後的2012年4月,在張育賢投出無數引資計劃後,一家英國企業對他遞來了橄榄枝。
這家英國公司在對張育賢豬場考察後,當即決定立刻予以投資,最終雙方達成協議,英國投資公司占49%的股份,張育賢由此徹底解決了後續資金來源問題,企業也就此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第五、不忘鄉親的挖井人2014年10月,豬場已有相當規模的張育賢陪同李克強總理出訪意大利,四川本土的青峪豬品牌第一次傳播到了國外。
時間一年年過去,随着張育賢養殖事業的發展壯大,張育賢的經濟狀況也有了很大改觀。
張育賢的養殖場
再次富裕起來的張育賢并未忘記他當初放棄百萬年薪回到大山養豬的初心,更沒忘記兒時資助他讀完大學的鄉親們。
2014年,養豬事業初見成效的張育賢,決定帶動鄉親們共同走上緻富之路。在政府的幫助下,也經他多方聯系,首創了“政府 金融機構 保險公司 豬場 貧困戶”的五方聯動産業扶貧新模式。
此舉是由政府牽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保險公司防範風險,豬場出豬仔、藥品等物并負責兜底回購,貧困戶隻要養一頭豬,就能獲得500塊錢的純利潤。
此項政策推出後,受到了當地貧困戶的積極響應,在張育賢的帶動下,鄉親們紛紛走上了緻富之路。
通江縣洪口鎮餘家灣村的高元蓉一家,早年負債20多萬元,全家靠低保生活,連兒女平常的學費都是借的,是當地有名的特困戶。
就在夫妻倆走投無路時,張育賢的豬場來了,僅2018年一年,兩夫妻就養了300多頭張育賢豬場給的小豬,全家收益14萬多元,從此走上了緻富之路。
2016年,村民劉學躍參與到了項目中來,劉學躍家中貧困,首批養殖的10隻豬仔還是工商銀行捐錢資助購買的,靠着張育賢豬場的保底回購,劉學躍很快就從貧困戶翻身,完全脫貧。
青峪黑豬
2018年,張育賢獲得了國務院頒發的“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此獎每年隻設10名,隻有在脫貧攻堅道路上做出巨大貢獻者才有機會獲此殊榮,乃是全國脫貧攻堅戰役中最具份量的獎項之一。
截止2020年,在張育賢青峪黑豬養殖産業的帶動下,通江縣全年出欄黑豬11萬頭,惠及養殖農戶1.3萬戶,總産值5.6億元,張育賢的青峪黑豬養殖場規模也愈加龐大,年銷售額達到數千萬元。
從百萬年薪的制藥企業總經理,辭職經過13年發展,張育賢這位北大博士再次站在了事業的巅峰。
然而這一次與上次不同的是,他不再是自己個人獨富,而是帶動着無數鄉親們共同緻富,正所謂“獨富不如衆富”。他的企業規模雖然現在還不算大,與無數百億級千億級的企業相比可謂不值一提,但這樣的人,卻比不少有更多資産的人更有資格稱得上一句——企業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