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計量與計價哪個工作量大?對量是工程結算中的一個關鍵性、決定性環節,前期的工程量計算毫無例外地觸及到對量由于計算主體所處的立場不同,計算方法自然也迥然不同,計算結果更是大相徑庭一個工程結算拖上一兩年甚至幾年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由于人們對規範、定額的理解是千差萬别,有時設計圖紙本身也有歧義,模棱兩可,這樣雙方意見很難統一,有些問題似乎是懸而未決,從而導緻結算工作遲遲不能了結,這是參與結算的多方特别是施工方所不願意看到的總之,對量過程是比較繁瑣的,對量工作比較辛苦的,裡邊的甜酸苦辣喜怒哀樂風雲變幻也隻有經常對量的人才會有切身體會對量的意義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作為一個造價人掌握一些必要對量技巧會使對量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實際對量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情況以及處理方式:,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造價計量與計價哪個工作量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對量是工程結算中的一個關鍵性、決定性環節,前期的工程量計算毫無例外地觸及到對量。由于計算主體所處的立場不同,計算方法自然也迥然不同,計算結果更是大相徑庭。一個工程結算拖上一兩年甚至幾年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由于人們對規範、定額的理解是千差萬别,有時設計圖紙本身也有歧義,模棱兩可,這樣雙方意見很難統一,有些問題似乎是懸而未決,從而導緻結算工作遲遲不能了結,這是參與結算的多方特别是施工方所不願意看到的。總之,對量過程是比較繁瑣的,對量工作比較辛苦的,裡邊的甜酸苦辣喜怒哀樂風雲變幻也隻有經常對量的人才會有切身體會。對量的意義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作為一個造價人掌握一些必要對量技巧會使對量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實際對量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情況以及處理方式:
一、砌體構造柱
二、砌體構造柱在結構圖中是不用圖例表示的,一般都是在結構施工說明裡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表現的,它的施工工藝是先砌牆後立模闆澆築混凝土的,這種構造柱沒有什麼需要解釋的,直接計算其工程量即可。但根據我多年的對賬經驗,很多審計要求提供二次結構的平面布置圖且需要原對應的設計院人員簽字認可,否則,有些砌體位置是否存在構造柱是容易發生争議的,由于對賬雙方所處的位置不同,觀點當然就不一樣了。所以,我認為在對量過程中一定要催促施工單位,辦理二次結構的施工平面圖讓設計人員簽字認可,避免最後結算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三、二、防水反坎
四、這個構件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廚房衛生間牆下的防水反坎,也有習慣稱之為翻邊,叫法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阻止室内水源通過砌體流向室外的。這個構件如何正确的進行列項和計價,也要分兩種情況。
五、(1)第一種
常規的施工工藝是在樓層現澆闆完成以後,在砌體進行施工之前,在已經完成的現澆闆上砌體位置進行清洗後立模闆,澆築素混凝土,這種施工工藝就是圈梁的施工方法,無可争議,工程量按圈梁計算列項,套圈梁子目進行計價。
(2)第二種
有些圖紙設計時考慮構件的整體性,在圖紙中明确規定,廚房衛生間的防水導牆要和現澆闆同時澆搗混凝土,這個要求就需要在現澆闆施工時,采用吊模闆的施工工藝,也就是日常說的反梁施工工藝,此時的混凝土是和現澆闆相同的,也是和現澆闆同步完成的,所以工程量計算要歸入有梁闆子目進行計價。
(3)其他
對量過程中也遇到了其他的說法,這個反坎是在牆下面,隻是截面矮了一點,認為應該按混凝土牆列項計價,砌體砌築在混凝土反梁或者反坎上,他們組成了混合牆,也就是下面按混凝土牆計算,上面按砌體牆計算。個人認為,這個是絕對不合理,但至今也沒有合法的解釋,我總結的前面兩種情況是根據現場施工工藝來列項和計價的,也是能夠讓施工單位接受的兩種情況。
三、植筋
目前各項目大部分都是采用植筋技術進行砌體施工的,如果對現場的植筋進行計價,我認為也要分兩種情況進行結算計價:
(1)第一種
圖紙完全按圖施工時,施工單位為了施工方便,提高模闆拆除利用率,在澆搗混凝土時不進行事前預埋,在模闆拆除後,進行砌體砌築之前,在混凝土柱梁内進行植筋的,此種施工工藝是不能計算工程量和計價結算的,這部分費用包含在砌體筋加固的費用裡了,砌體加固是要單獨列項計價的。現實施工中,如果采用規範規定的預留預埋鋼筋,在模闆拆除時,要增加不少人工,且模闆容易損壞,采用植筋就可以很輕松的拆除模闆,而且模闆不容易損壞,大大提高了模闆的使用率了。
(2)第二種
柱梁闆等主體構件已經完成,因為甲方要求或設計變更,需要在已經完成的柱梁闆上增加混凝土構件,此時,隻能在原來的柱梁闆上進行植筋,才能保證增加的構件和原有構件保持整體性,這種情況不是施工單位改變或優化施工工藝造成的工作量,而是由甲方或者設計變更造成的工程量,所有增加構件引起的植筋可以單獨列項進行計價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設計變更僅僅說明在什麼位置增加什麼構件,并沒有說明具體的施工工藝,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施工單位現場簽證單,确認現場發生的植筋規格,植筋數量,這才是結算的合法依據,否則我們隻認可變更增加的混凝土和鋼筋模闆等工程量,至于植筋我們不必認可的,因為我們無法判斷此變更送達時,相關位置的主體構件是否已經完成,是否需要進行植筋的。這個是很多現場施工人員不注意的地方。因為他們不是專業的造價人員,不知道結算的流程和方法,所以在對變更的植筋時候要特别注意。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在對量過程中的一些方式及方法,相信大家在平時對量過程中也有許多經驗及技巧,期待與大家共同交流。下面是我自己對對量這件事情的總結:
一、工程對量的一些基本原則
不論是手算對量、軟件對量還是軟件與手算對量結合,對量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還是相同的,先把一些原則性的共性的東西确定下來如鋼筋采用什麼接頭,如土方的挖運填的界定。然後“從粗到細,先易後難,控大量調小量,求同存異,相互溝通。”對量不僅是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業者具有很高的建築專業素養,一定的施工經驗,對規範和定額的正确理解,精确快速計算工程量的技能還需要掌握溝通的技巧、談判的藝術等等,在計算工程量時就要考慮後續的對量工作,盡量表達清楚,包括圖紙号、名稱、位置和構件的基本屬性,每種量都要有據可依,對自己算的量要了如指掌。不論是什麼量都要有充分的說服力,不能強加于人,隻有得到對方認可簽字才算對完量。每次對結束後都要有記錄,解決了些什麼問題,還有那些問題有争議,對增減的細目和原因要羅列清楚,這樣對量過程就是可追溯的、可查的和透明的。最後參與對量的雙方或三方在上面簽字蓋章,特别是涉及到争議和敏感的或者甲方拍闆的問題,因為責任問題,對量的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
二、手算對量流程和思路
如果是手算對量,也是先對總量,如果比較接近就差不多了,但這種情況是極少的,雙方的量肯定有差異的并且往往有很大的差異,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冷靜,一些送審的資料做得極為隐蔽和巧妙,這就需要我們敏銳的洞察力和足夠的耐心。如果不能精确定位對方的錯誤所在那麼可以按構件按樓層按材料分别進行核對。先對各種構件的量,如柱梁闆牆各自是多少,看看相差最大的是那種構件,如果是梁相差最大,那麼就按樓層進行分解,看相差最大的是那個樓層,然後對這個樓層中的各種編号的梁進行核實,應該能很快地查清相差的原因,這個時候可能有意外的收獲,就是能找出對方的有共性的問題。雙方的計算式應該都能看得懂,但對帳時肯定有增減和修改。手算對帳的好處在于計算式清晰易懂,計算過程明白,符合人的思維習慣,但缺點在于重新彙總統計效率太低,從而影響對帳工期。手算算量和對量對于一些簡單小型的工程還可應付,對于處理一些大型和複雜的工程會有一定的難度。
三、軟件對量的流程和思路
如果雙方都是用軟件做并且是用同一軟件做,對量會方便輕松許多,這種情況我們一般互相交換文件,檢查對方軟件中計算設置是否正确,建模是否與圖紙一緻,參數輸入是否正确,構件是否有遺漏,樓層設置是否正确等,隻要這些東西都做正确了,那麼計算結果應該是基本對的。如果發現對方的準确率較低,就需逐個構件檢查。隻要仔細檢查一定會發現計算的錯誤和漏洞。如果被對方發現了錯誤後就要勇于承認,不可固執已見。遇到雙方意見無論如何磨合交流也不統一可以提交給領導,不能糾纏太久影響後面的工作。有些分歧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縮小。軟件對量的優勢在于它能實時提取所需要的數據,方便、直觀、高效。未來的趨勢必然是軟件對量,手工算量和對量的落後方式必将淘汰。
來源:工程造價員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