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州的蘇轼是怎麼樣的

黃州的蘇轼是怎麼樣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7:32:12

前言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念奴嬌·過洞庭》

很多時候,判斷一首詞好還是不好,不需要逐字逐句分析。因為有些作品,讀過以後神清氣爽,仿佛讨厭的鼻炎在一瞬間好了一樣 。 《念奴嬌·過洞庭》就給我這樣的感覺。

《念奴嬌·過洞庭》是我最喜歡的宋詞之一,作者是南宋狀元詞人張孝祥。

黃州的蘇轼是怎麼樣的(觀宋填詞12838歲英年早逝)1

一、蘇轼以後第一人 狀元詞人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号于湖居士,善詩文,工書法,尤其以詞名世。後人甚至把他和蘇轼相比:

“自仇池(蘇轼)仙去,能繼其軌者,非公其誰與哉?”(湯衡《張紫微雅詞序》)

湯衡說,蘇轼去世以後,能夠繼承蘇轼風格的,除了張孝祥還能有誰呢?

張孝祥有一個祖先赫赫有名:中唐詩人張籍。作為張籍的七世孫,張孝祥自幼飽讀詩書,十六歲通過了鄉試(宋史記錄:領鄉書,再舉冠裡選)。二十三歲,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張孝祥成了宋高宗欽點的狀元。

這次的狀元本來内定了秦桧的孫子秦埙(宋史記錄:考官已定埙冠多士,孝祥次之,曹冠又次之),可惜這孫子不入趙構的法眼,被皇帝換成了張孝祥。

張孝祥除了因此事得罪秦桧以外,他還是一個活躍的主戰派,竟然上書為嶽飛鳴冤 ,而且還拒絕了秦桧黨羽曹泳提親。 于是,懷恨在心的秦桧,就開始找張孝祥的麻煩,不久,尋釁将張孝祥的父親下獄了。

不過萬幸的是,第二年這個曆史上最有名的奸相就病死了。

黃州的蘇轼是怎麼樣的(觀宋填詞12838歲英年早逝)2

二、張孝祥 愛國豪放之詞

狀元高中以後,從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至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 ,張孝祥官居臨安,因為受到宰相湯思退的關照,一直升遷到中書舍人。

湯思退失勢以後,張孝祥受到汪澈的彈劾而丢官外任。他回到蕪湖閑賦了兩年半,在這期間,宋金爆發了采石矶大戰。

張孝祥的同榜進士中,有幾位如雷貫耳的名字:範成大、楊萬裡、虞允文。

這個虞允文本是一介書生,1161年金兵進犯時,虞允文被派往采石矶慰問官兵。結果去了以後發現形勢危急,于是虞允文親自督師成了前線主帥。 令人意外的是,在這個書生的領導下,羸弱的宋軍竟然大敗氣勢洶洶的金軍。

不久,兵敗後的金主完顔亮被叛軍所殺,宋軍赢得了著名的“采石矶大捷”。 張孝祥聞訊,填了首南宋難得一見的”祝捷“之詞: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鈎。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矶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周瑜與謝玄, 取得了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的大捷。虞允文率宋軍取得勝利,激勵了張孝祥,因此他也豪言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采石矶大戰之後,雙方暫時休兵。第二年,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張孝祥複官知撫州。同年,宋高宗趙構禅位給養子趙昚(宋孝宗)。第二年,宋軍北伐遭符離之敗,損失慘重。

黃州的蘇轼是怎麼樣的(觀宋填詞12838歲英年早逝)3

這一時期,張孝祥來到了建康,他發現北伐中原收複故土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當年,他在建康留守張浚宴客席上賦了一首《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将零。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骛,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上阕寫二十多年前,南宋“與金國和議成,立盟書,約以淮水中流畫疆”(《宋史·高宗紀》)之事。中原故土淪喪,孔孟之鄉成為名王宵獵之地,如何不“遣人驚”?

下阕直抒胸臆,歲月蹉跎,恢複無望,令中原遺老抱憾終生。而這些出使到北方中原的人們(南宋的使者),如何不氣憤,如何不“有淚如傾”呢?

張孝祥的另一位同榜進士範成大,就曾經擔任”紛馳骛“的“冠蓋使”。他出使金國最大目的就是解決“若為情”的事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觀宋填詞122 那個一高興把歌女送給姜夔的人,是南宋詩人範成大》。

1163年張浚的隆興北伐遭遇慘敗,不得已簽下了《隆興和議》。雖然迎來了長期的宋金和平,但是宋孝宗有一件事如鲠在喉,就是關于宋朝皇帝接受金國“國書”時需要”降榻受書,以授内侍“。

範成大這次去,雖然沒有解決“若為情”之事,但是他保持了宋使氣節, 令金人同意歸還宋欽宗梓宮,還争取了南宋奉遷河南皇陵。

因此《宋史》給予範成大極高的評價:成大緻書北庭,幾于見殺,卒不辱命。

張孝祥的這首《六州歌頭》,引起了張浚的極其不适,以至于“魏公(張浚)為罷席而入”。估計張浚的心中五味雜陳,悲憤、委屈、痛苦、羞辱......

黃州的蘇轼是怎麼樣的(觀宋填詞12838歲英年早逝)4

三、曠達詠懷之詞

說張孝祥繼承了蘇轼的衣缽,并不是他的愛國豪放之詞,而是張孝祥的曠達之詞。

張孝祥本來受到湯思退的賞識,但是張浚偏偏也很欣賞張孝祥。而湯思退是秦桧之後的主和派代表,張浚則是主戰派的人物,二人水火不相容。

夾在中間的張孝祥,有點像唐朝牛李之争時,夾在中間的姚合與李商隐。因此《宋史》評價說:

渡江初,大議惟和戰,張浚主複仇,湯思退祖秦桧之說力主和,孝祥出入二人之門而兩持其說,議者惜之。

張孝祥在這期間,幾次罷官,幾次被啟用:

宣谕使劾孝祥落職,罷;複集英殿修撰、知靜江府、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治有聲績;複以言者罷。俄起知潭州..........《宋史》

靜江是廣西桂林市的古稱,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他從桂林罷官北歸湘江上泛舟時,填過一阕《水調歌頭·泛湘江》: 

濯足夜灘急,晞發北風涼。吳山楚澤行遍,隻欠到潇湘。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蟬蛻塵埃外,蝶夢水雲鄉。

制荷衣,紉蘭佩,把瓊芳。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闾文字,還與日争光。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

泛湘江,自然少不了向屈原緻敬,詞中用了不少屈原的内容。這首詞,正是蘇轼風格中常見的曠達之情。

黃州的蘇轼是怎麼樣的(觀宋填詞12838歲英年早逝)5

​另外一首《念奴嬌·過洞庭》也是此時的作品: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這首詞情景交融,物我兩忘,大氣磅礴,是宋詞中的超一流佳作。詞中内容有景物、有人物、有議論、有抒情。開頭三句和結尾兩句,都用帶有情感色彩的形象描寫來表現。

“俄起知潭州”後,張孝祥又“徙知荊南、荊湖北路安撫使”。在乾道五年(1169)三月下旬, 孝祥請祠侍親獲準 , 準備返回蕪湖故鄉。在途中又填了一首《水調歌頭·過嶽陽樓作》:

湖海倦遊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裡,送我今夜嶽陽樓。日落君山雲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杆久,缺月挂簾鈎。

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沈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

回首叫虞舜,出自杜甫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回首叫虞舜,蒼梧雲正愁。

加上前面所寫的:欲吊沈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可以看出張孝祥以屈原入詞,似乎有所映射。

不過這時候的南宋,沒有了兵戎之禍, 已經進入了宋孝宗在位期間的太平盛世:乾淳之治。

歸鄉不久的張孝祥,因病去世,年僅38歲。宋孝宗知道後,“惜之,有用才不盡之歎。”

黃州的蘇轼是怎麼樣的(觀宋填詞12838歲英年早逝)6

四、張孝祥的婚外情

1971年3月,在南京市浦口區白馬村發現了一個宋朝古墓。墓室中出土銅印一方,六面有刻文,其中正面刻"張同之印",上方刻"野夫"。還出土墓志銘一方,銘記:

公諱同之,字野夫,世為和州烏江人,蓋唐司業籍之後。......父孝祥,顯谟閣直學士、朝奉郎,贈朝散大夫,累贈通議大夫........ 《宋故運判直閣寺丞張公埋銘》

張同之系張孝祥之子,但是張同之的母親李氏并不是張孝祥的正室夫人。

張孝祥有兩首《木蘭花慢》被南宋黃升将其選入《中興以來絕妙詞選 》,并分别加上“離思”、“别情”的題目。據說,這兩首詞寫了張孝祥與李氏的感情糾葛。

《木蘭花慢·離思 》:

送歸雲去雁,澹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鑒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 疏煙遠樹織離憂。隻有樓前溪水,伴人清淚長流。

霜華夜永逼衾綢。喚誰護衣篝。念芬館重來,芳塵未掃,争見嬉遊。情知悶來殢酒,奈回腸、不醉隻添愁。脈脈無言竟日,斷魂雙鹜南州。

《木蘭花慢·别情》:

紫箫吹散後,恨燕子,隻空樓。念璧月長虧,玉簪中斷,覆水難收。青鸾送碧雲句,道霞扃霧鎖不堪憂。情與文梭共織,怨随宮葉同流。

人間天上兩悠悠。暗淚灑燈篝。記谷口園林,當時驿舍,夢裡曾遊。銀屏低聞笑語,但醉時、冉冉醒時愁。拟把菱花一半,試尋高價皇州。

這個詞牌注意兩處斷句:青鸾送、碧雲句;凝情望、行處路。 《木蘭花慢》有12體,在這裡大多是二、四斷句,第二個字是韻腳(句中韻),不過張孝祥的這兩首,在此處都不押韻。

令有一字逗:道、霞扃霧鎖不堪憂;但、疏煙遠樹織離憂;這裡和下阕的三、六斷句不同:但醉時、冉冉醒時愁。

在《宋故運判直閣寺丞張公埋銘》寫到:

妣時氏碩人。.......言于朝,願回授本生母李氏,朝廷許之。

張同之墓志銘中所記的母親是“時氏”,後面又寫到,後來朝廷申請,才得以“回授本生母李氏”。

據說,李氏在張孝祥明媒正娶“時氏”之前,就已經為張孝祥生了兒子。

黃州的蘇轼是怎麼樣的(觀宋填詞12838歲英年早逝)7

結束語

據南宋詞人周密《齊東野語》記載,張孝祥夏天餞别好友虞允文(當年任丞相,位極人臣)時,中暑而死:

以當暑送虞雍公飲蕪湖舟中,中暑卒,年才三十餘,士論惜之。

張孝祥因病去世的時候年僅38歲,但是有人考據張孝祥的出生年齡應該更早一些:大約在1118年。如果那樣的話,張孝祥狀元及第時已經36歲。宋史記載張孝祥當時還被曹泳招親,36歲的話,似乎又太老了。

唱第後,曹泳揖孝祥于殿庭,以請婚為言,孝祥不答,泳憾之 《宋史·張孝祥傳》

結束時,按照慣例填詞一首為作業。《木蘭花慢》有12體,老街用程該體,這一體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九句五平韻,《木蘭花慢·結婚十九年紀念》:

落紅飄萬點,渾不覺、幾春秋。又碧草連天,楊花遮路,蜜意難收。憑欄無邊風月,幸池魚林鳥少離憂。攜手雲霞俊賞,同心鴛夢追遊。

華年十九水東流,芳思惹燈篝。念潘鬓如今,沈腰當日,回首悠悠。鏡前音容無礙,笑人間、老大不須愁。遙對繁星河漢,桂華漸滿樓頭。

◎⊙○◎●,◎◎●、●○△。●◎●○○, ⊙○◎●,⊙●○△。⊙⊙◎○◎●,●⊙○◎●●○△。⊙●⊙○◎●,◎○⊙●○△。

⊙○◎●●○△,◎⊙●○△。●◎◎⊙⊙,⊙○◎●,⊙●○△。⊙⊙◎○○●,●⊙○⊙●●○△。⊙●⊙○◎●,◎○⊙●○△。

@老街味道

詩詞小白學習填詞|10分鐘了解這些小知識,就算入門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