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5 14:32:01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每年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

處暑節氣意味着即将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天文專家稱,處暑當天,太陽直射點已經由“夏至”那天的北緯23°26′,向南移動到北緯11°28′。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2

處暑時節,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太陽開始偏南了。随着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随之減弱。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3

處暑節氣,氣溫開始走低,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小露鋒芒。秋老虎肆虐,雷暴也活動頻繁。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4

中國的節氣總是離不開古詩,處暑節氣也正是文人雅士讴歌詩句的好時光:“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粵近處暑烈日炎,寝食不安難休歇”。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5

農諺: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等也正是前人總結出的關于節氣的諺語。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6

秋天本就是收獲的日子: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說的便是處暑時節谷子、玉米、高粱等農作物已經成熟待收,要提防大風來襲,這時的雨水也會變得寶貴,可以讓糧食收成更好。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7

入秋後,天氣轉涼,常見的事早晚涼,中午熱,遂有“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一說。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8

處暑時節的花兒都還在開放,有些已經逼近凋零,但沒有完全凋落,農諺說:處暑花,不歸家。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9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廪倉”是指莊家地裡面的糧食已經成熟,每家每戶都在修建裝糧食的倉房。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0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中國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從這一時間開始,便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1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2

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内,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3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4

處暑時雖然天涼,但不必急着增加衣服,需要扛一下,特别是身強力壯的人,依然可以衣着單薄一段時間。“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于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對于體弱多病的人,還是應按照氣候變化适當加衣服。此外,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5

處暑時節要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菠菜、鴨蛋、蜂蜜等,防止燥邪傷害人體陰液。另外,秋季還有一個著名的養陰法則,即“少辛增酸”,也就是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所以處暑時節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 則要少吃或不吃。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一鹹一甜”的方法。在白開水中加少量鹽,少量多次飲用,可減少水分流失。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6

炎熱夏季裡人體出汗多、睡眠少、食欲差、體力消耗大,随着“處暑”節氣的到來,暑氣消散,氣候變涼,人體各系統也從活躍狀态轉入生理性休整期,人便會感到倦怠乏力,這其實是人體為補償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體内取得陰陽平衡的一種生理現象。不過,秋乏太過明顯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就不好了。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7

秋季裡氣候清爽宜人,多到戶外走走,勤曬太陽,适當做些有氧運動。但運動不宜太過,盡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但要多注意滋脾補筋。

二十四節氣歌之大暑(二十四節氣歌處暑)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