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 ,又稱七巧節、 七姐節 、女兒節、乞巧節、 七娘會 、 七夕祭 、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曆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 牛郎織女 ”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征 愛情 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産生了“ 中國情人節 ”的文化含義。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梅花引,詞牌名,又名“小梅花”“将進酒”“行路難”“貧也樂”。《詞譜》以 賀鑄 《 将進酒·城下路 》為正體,雙調五十七字,前段七句三仄韻、三平韻,後段六句兩仄韻、兩平韻、一疊韻。另有雙調五十七字,前段七句五平韻、一疊韻,後段六句兩仄韻、兩平韻、一疊韻等三種變體。代表作品有賀鑄《将進酒·城下路》、 萬俟詠 《梅花引·曉風酸》等。
解空愁 [梅花引]
文/兩晉閑人
天上路,
星無數。
天闊星高鵲兒助。
雲開屏,
月半明。
隻為今時,
輕語莫箫笙。
世間唯恐鵲橋散。
誤了佳期結新怨。
人幽幽,
夜幽幽。
唯有風來,
一歲解空愁.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憶人人”“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以 歐陽修 《 鵲橋仙·月波清霁 》為正體,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另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五句、三仄韻;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 蘇轼 《 鵲橋仙·七夕 》、 秦觀 《 鵲橋仙·纖雲弄巧 》等。
【鵲橋仙;七夕】
文/黃葉舞秋風
纖雲妝晚,
繁星把盞,
彎月高枝欲睡。
仙凡眷侶永同心,
正此夜、鵲橋相會。
長年怨别,
一宵歡聚,
訴盡離思滋味。
人間天上有情人,
誰不盼、雙雙對對。
漢宮春,詞牌名,又名“漢宮春慢”“慶千秋”。以 晁沖之 《 漢宮春·黯黯離懷 》為正體,雙調九十六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六字,前段十句五平韻,後段八句五平韻;雙調九十四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六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 辛棄疾 《 漢宮春·立春日 》等。
漢宮春.七夕觀星
作者:文新
北鬥銀河,
爍魁星璀璨,
蘭夜雲浮。
蓬萊鵲橋,
皓月眷顧神州。
黎民百姓,
眺開天千裡平疇。
紅線引,
塵緣愛戀,
纏綿離别情悠。
風送巒峰碧宇,
擁牛郎織女,
揮淚清幽。
桑田露滄海水,
啼語華辀。
南山塔寺,
賦塵埃,
誰與雙修。
人在世,
功名利祿,
無堪歲月春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